校外实践:促进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的载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校外实践:促进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的载体

设计初探

金华市青少年宫  陈杨云

摘要:青少年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如何通过校外实践促进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需要在积极探索实践载体设计过程中,帮助其提升收集、辨识和运用媒介信息的能力。鉴于此,文章立足青少年媒介素养内涵,讨论青少年媒介素养形成,以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小记者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等实践载体,设计不同的媒介素养实践形式,从实践案例、实践议题、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出发,初探媒介素养提升的突破点,促使青少年了解媒体内容传播基本规律,知晓媒介道德和媒体伦理的基本内容,能够在理性使用、解读媒体过程中,正确使用新媒体技术。

关键词:青少年;媒介素养;载体设计;校外实践

引言:个体定位、知识架构、实践技能作为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坚定基石,能够通过一定的教育路径和实践经历,外化培养青少年认知、解读、判断大众媒体信息、媒体常态手段所产生现实效应的能力。现阶段,媒介素养对青少年的媒介综合施用能力、数智思考能力和媒介适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1]。青少年需要在校外实践过程中,持有端正的态度和价值观,于海量数据中对差异化实践载体的信息、手段予以甄别,从数据获取、分析、评价与传播等层面提升媒介素养,既能够享受新技术所带来的信息便捷,同时能够在良莠不齐的信息流中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智,对自身传播行为负责。

一、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形成

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形成主要通过实践载体,依靠能力、知识和理解模式,培养其具备选择、理解、思考、辨识、评估、应对媒体信息的过程,是在情感、想象、感统、心态、认知、控制与领悟能力等多重综合因素同频共振下的教育结果[2]。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培养青少年媒介素养过程中,可以立足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小记者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设计促进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的实践载体,帮助其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大众媒体信息、媒体常态手段科学方法,继而青少年能够主动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媒体新形态[2]

二、促进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的载体设计

(一)以实践案例为载体

贴近小记者生活实际的时效性实践案例,成为促进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的关键载体,在实践案例的选择过程中,需要选择能够引起青少年产生思维火花、打开实践思路、具备伦理和道德张力的内容。继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幅度增强青少年对大众媒体信息、媒体常态手段的辨识能力。

例如,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小记者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校外实践中,可以邀请日报、晚报等媒体的大记者举办新闻写作与采访讲座,对小记者予以媒介素养提升。在大记者介绍新闻采访的五个基本功:采集信息、提问、观察、写作与学习的基础上,小记者深刻感受新闻采访与现实社会的密切关联,在聆听讲述的同时,获得大量新闻写作与采访的点拨,理解可以运用理性视角与思维妥善处理新闻写作与采访问题[3]

(二)以实践议题为载体

促进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可以将实践议题作为载体,以议题探究作为主线,运用实践议题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继而从青少年的角度,依托其年龄特征,将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小记者课程内容有机融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议题。在此过程中,需要将分散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小记者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具有相同实践属性、实践关联的实践内容,予以横向、纵向整合,从而形成带有完整属性的全新实践议题。鉴于此,校外辅导员需要积极转变实践教学思路,由实践议题为载体,引导小记者作为议题确定共同参与者,通过优秀小记者养成记等形式,选择与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实践议题结合程度高的问题,将青少年主动思考后输出的直观体验与感悟,转化为抽象表述的实践议题。在设计过程中,校外辅导员需要从媒介素养角度,针对性引导青少年分析、理解问题,侧重关注实践议题的指向性和可行性。

例如,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小记者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实践议题设计中,校外辅导员需要避免局限在青少年学习生活层面困难,通过创新原有媒介素养培养内容,契合新时代样貌,主动为实践议题注入与新闻、媒介有关的知识点,引导小记者感受使用与诠释媒介能力的重要价值。实践议题:小记者是做什么的?什么是新闻?媒体是什么?如何识别假新闻?如何阅读报纸?如何抓住要素听新闻?如何把采访重点记录下来?如何写简单的新闻?在分析上述实践议题过程中,校外辅导员需要帮助青少年利用IPAD、PC、智能手机等多终端设备接受主流思想,通过展开小组讨论、实践,实现媒介教育的量变到质变,培养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提升青少年媒介意识。纵观实践议题设计全过程,小记者已经能够明确小记者的分工与职责,掌握现场提问技巧、组织问题秘诀,能够在正确使用媒介、利用媒介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独立判断媒介信息的知识架构[4]

(三)以社会实践为载体

为促使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的载体设计真正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校外辅导员需要倡导小记者主动接受社会实践的素质检验,通过社会实践完成对学习内容的外化与内化。例如,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小记者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社会实践设计中,校外辅导员邀请小记者利用课余时间,以

红领巾记者团的形式,完成合作探究型社会调查,以拓展实践的形式进入日报、晚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单位,了解新闻专题制作细节,真正意识和感受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不同之处,从课本走向现实,促使自身在实践活动中对新闻采访与写作产生进一步的完善解读,掌握新闻写作构思技巧,与此同时,校外辅导员需要指导小记者完成简单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还可以鼓励小记者积极参与飘萍新苗奖未来新闻人等具有媒介素养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

另外,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小记者可以跟随新闻专题拍摄过程,针对拍摄细节、镜头的处理、呈现等进行观察、学习,在随时随地思考反思的基础上,配合老师完成观察记录、材料的填写,形成社会实践调查结果。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开展上述媒介素养提升实践活动,需要校外辅导员主动创设有关媒介运用的场景环境,对青少年收集资料、走访调查对象的过程予以指导,促使小记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明白媒介素养对学习生活的正向影响,要求青少年结合社会实践调查、分析等形式,完成对大众媒体信息、媒体常态手段的辩证性考量,持续巩固、提升媒介素养[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实践形式培养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必要品格、关键能力的过程中,校外辅导员需要以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为关键使命,通过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系列课程完成小记者社会实践载体设计。在整合实践载体时,校外辅导员需要以青少年媒介素养实践体验基地为实践载体孵化器,引导小记者主动开展选题策划会、拓展新媒体技能、掌握新闻摄影诀窍、制作专属新闻小报,不断完善个体认知。

参考文献:

[1]姚姿如,喻国明.试论媒介化时代媒介素养教育新范式及逻辑框架[J].中国出版,2021:26-32.

[2]张晓娜.意识形态视域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28-30.

[3]焦海霞.信息素养课程思政的教学逻辑体系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2-8.

[4]马超.媒介类型、内容偏好与使用动机: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的多维探析[J].全球传媒学刊,2020:115-138.

[5]彭美文.青少年媒介使用与信息焦虑的关系研究[J].全媒体探索,2023: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