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杨梦  

西安大兴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严重创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创伤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识别与启动急救、急救人员到场、实施急救和转运患者时间短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结论:创伤急救护理能够显著缩短严重创伤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急救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创伤急救护理;严重创伤;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

严重创伤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常由交通事故、跌落、暴力等多种原因引起,具有发生率高、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的特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严重创伤已成为导致青壮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随着医学的发展,急救护理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虽能一定程度上挽救患者生命,但在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因此,寻求更为高效的急救护理方法至关重要。近年来,创伤急救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急救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模式通过快速识别伤情、启动急救程序、协调多学科合作,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为及时、全面、有效的救治[1-2]。本研究旨在探讨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急救护理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就诊的80例严重创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观察组女/男11/29,年龄22~59(41.32±6.27)岁;常规组女/男15/25,年龄21~58(41.48±6.15)岁。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严重创伤患者;明确的外伤史,且创伤严重程度评分达到一定标准;在伤后规定时间内送达医院接受急救;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慢性疾病或先天性疾病的患者;创伤前已有严重的认知或功能障碍;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无法配合完成急救护理程序或研究要求的患者。

1.3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接诊后迅速评估患者伤情,进行初步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建立静脉通道,确保给药途径畅通,按医嘱给予必要的急救药物;对伤口进行初步处理,如止血、包扎,以减少出血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吸氧或辅助呼吸;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在转运患者过程中,保持稳定的生命体征,确保安全送达进一步治疗地点。

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创伤急救护理。①快速响应与初步评估:接到急救通知后,迅速组织急救团队,携带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前往现场。在到达现场前,通过电话或其他通讯手段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伤情,做出初步评估。②现场安全确认:到达现场后,首先确认环境安全,避免急救人员和患者受到二次伤害。若环境存在危险,应迅速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区域。③初步伤情评估与处理:快速进行ABCDE评估(气道、呼吸、循环、神经功能、暴露/环境),确定患者的主要和次要问题。立即处理危及生命的伤害,如开放气道、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等。④建立静脉通道: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为输液和给药做好准备。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给予适量的晶体液或胶体液进行扩容治疗。⑤准备转运:在初步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后,迅速准备转运工具和设备。在转运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和静脉通道的通畅。与接收医院保持沟通,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接受进一步的治疗。⑥记录与交接:详细记录接诊前的抢救过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处理措施。到达医院后,与接诊医生进行详细的交接,包括患者的伤情、已采取的措施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等。⑧多学科协作与转运:在急救过程中,与手术室、ICU等相关科室保持密切联系,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接受进一步治疗。在转运患者时,保持稳定的生命体征,确保安全送达目的地。

1.4 观察指标

(1)急救时间,包括识别与启动急救、急救人员到场、实施急救和转运患者时间。

(2)抢救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后者包括再次出血、感染、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脑水肿、休克。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规范统计,计数资料用(%)描述,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描述,经t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果

2.1 急救时间

护理后,观察组识别与启动急救、急救人员到场、实施急救和转运患者时间短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急救时间(x±s,min)

组别

例数

识别与启动急救

急救人员到场

实施急救

转运患者

观察组

40

6.12±2.18

12.24±3.19

6.27±5.38

10.18±2.38

常规组

40

10.34±3.10

18.31±4.21

11.41±6.23

17.27±4.25

t

7.043

7.268

3.949

9.206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抢救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抢救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组别

例数

再次出血(n)

感染(n)

呼吸困难(n)

心力衰竭(n)

脑水肿(n)

休克(n)

并发症发生率(%)

抢救成功率(n,%)

观察组

40

1

0

1

1

0

0

7.50

40(100.00)

常规组

40

2

2

2

1

1

4

30.00

34(85.00)

X值

-

-

-

-

-

-

6.646

4.505

P值

-

-

-

-

-

-

0.010

0.034

3 讨论

严重创伤是全球范围内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急救护理的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从最初的关注生命体征维持到现在的注重全面、快速、有效的创伤评估和处理,急救护理的目标已经转变为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伤害、提高抢救成功率。创伤急救护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它通过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多学科的协作和快速的反应,为严重创伤患者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急救服务。

在作用机制方面,创伤急救护理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护理措施,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首先,快速准确的创伤评估和分类处理能够迅速识别危及生命的伤害,并优先处理,从而节省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其次,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和有效的团队协作能够确保急救措施的及时、准确实施,避免了常规护理中可能出现的混乱和延误。最后,持续的监测和记录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3]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创伤急救护理能够显著缩短识别与启动急救、急救人员到场、实施急救和转运患者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P<0.05),进一步证实了创伤急救护理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的优势。这些结果可能归因于创伤急救护理的快速反应、规范化流程和团队协作等特点,使得急救措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实施。

综上,创伤急救护理能够显著缩短严重创伤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急救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会芳,刘亚萍,周晓利.多学科团队协作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效率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28):51-54.

[2]靳红,景晓芳.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评价[J].贵州医药,2023,47(04):657-658.

[3]李旭锋,毛胜池,徐昕.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及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J].名医,2023,(07):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