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花木资源融入幼儿生态美育课程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3

基于乡土花木资源融入幼儿生态美育课程策略研究

方彩萍

常州市武进区成章幼儿园

摘要:在亲自然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幼儿园的生态美育课程,会以幼儿为中心,高效整合具有生态性、实践性的课程资源。生态美育课程,会引领幼儿端正审美态度,将大自然、生命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幼儿园的生态美育课程,会以领域活动、主题活动为载体,协助幼儿抒发自然情感,尊重大自然与生活中的生命与生态现象。本文将着重研究乡土花木资源融入幼儿生态美育课程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幼儿;生态美育课程;乡土花木资源

幼儿园开设的生态美育课程,会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将生态资源,作为幼儿探索发现的对象。构建和实施生态美育课程,需要建立在多个领域融合的基础上,并将主题活动、区域活动、一日生活等多种途径,作为幼儿发展自然情感、尊重自然生命、热爱生活的沃土。幼师需要在课程设计与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创新地融入乡土花木资源。

一、幼儿生态美育课程的构建原则

(一)以幼儿为中心

在幼儿园的生态美育课程中,以幼儿为中心的构建原则,是发挥儿童自主性的关键。在生态美育课程活动中,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会近距离接触自然生态环境,并感知到大自然的独特魅力。生态美育课程会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将自然物质、现象作为认知学习的对象,并与大自然和生活积极互动[1]。以幼儿为中心的生态美育课程,会将独特的审美观、艺术表现形式,生动地呈现在儿童面前,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不同环节。以幼儿为中心的生态美育课程,会设置项目或者主题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儿童的环境保护意识。幼儿园会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将生态美育课程创新融入到一日生活、主题活动、领域活动或者区域活动之中。幼儿园会结合现有的生态资源和环境空间,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美好的自然环境与生态学、艺术美学理念有机融合。以幼儿为中心,是构建生态美育课程的前提,更会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2]

(二)生态性

在幼儿园的生态美育课程中,生态性特征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投放效果。在幼儿园室内、室外活动区域内,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更需要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优化配置生态资源。幼师会引领幼儿关注,生态空间内的动植物、现象与规律之间的关系,并从自然整体的认知视角,抒发出自然情感和环境保护等态度[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让儿童近距离接触自然生态环境和物质非常关键。在投放诸多自然资源在活动空间的过程中,幼师会遵循因地制宜等原则,将生态学理念与环境创设工作、情境创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幼儿园布置生态美育活动空间的过程中,各种生态资源和材料,是拓展儿童眼界的关键,更需要将生态和谐的环境条件,作为形成环保观念的前提。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儿童解放天性,近距离接触大自然,并树立正确的生态审美观念。

(三)实践性

在幼儿园的生态美育课程中,实践性特征是突出幼儿主体角色的关键。幼儿在近距离感知大自然的发展变化规律过程中,会了解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逐步形成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等自然情感[4]。结合生态教育、美育的核心目标,各年龄段的幼儿会沉浸式感知生态美、艺术表现与创造的重要性。在幼儿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幼师会引导其完成特定任务,例如林地情境的探究任务、团队合作任务等等。在垃圾分类等主题教育活动中,幼师会与幼儿共同探讨,哪些比较常见的垃圾,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在活动空间中播放公益类动画片,让幼儿形成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等环保观念。在生态美育课程中,幼儿的动作思维会转换成具体形象思维,并模仿幼师的创造行为,沉浸式感受自然生态的独特美感。幼儿的动手操作过程,会受到任务目标的导向作用,因此幼师会引领儿童积累实践经验,近距离体验生态美与艺术创造价值[5]

二、适合幼儿的乡土花木资源类型

(一)多肉植物

在幼儿生态美育课程中,幼师会合理投放自然材料,并从经济性、生态功能、生长周期等层面,筛选出诸多乡土花木资源,在特定季节集中采购,用于环境创设、自然观察等活动之中。在众多乡土花木资源中,多肉植物普遍受到幼儿的喜爱,其外观形态非常可爱,会伴随儿童的成长步伐,因此幼师可以与幼儿共同观察多肉植物的生长过程。多肉植物的成活率相对较高,幼师可以将其分配给每个幼儿,开展观察小实验,将观察过程详细记录下来,可以用语言或者绘画等形式描述。多肉属于性价比比较高的一类乡土花木资源,其品种数量比较多,可以将选择权交给儿童,让儿童筛选出比较喜欢的多肉植物品种。在观察多肉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时,幼师会与幼儿一对一沟通,将阳光、水分等生长条件,作为指导幼儿的关键内容。根据幼儿所分享的多肉植物生长发育情况,幼师会适当给予言语激励或者小红花,提高此类乡土花木资源的利用率。

(二)乔木与灌木植物

在幼儿园的户外空间区域内,乔木和灌木植物,是幼儿亲近自然的物质基础,更会让儿童沉浸式感受大自然的独特魅力和审美价值。幼儿园会选用四季常青、生命力顽强、安全无毒的植物,配置在户外活动空间之中,营造生态和谐、层次结构分明的环境氛围。松柏、竹子、杨柳等乔灌木植物,会为幼儿提供亲近自然的空间,但是需要考虑幼儿园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注意场地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结合效果。乔木与灌木丛,会在幼儿园的户外空间中稳定生长,但是需要保证该区域生态结构的稳定性。高大的乔木能够为幼儿提供遮阴条件,避免幼儿受到阳光的直射,灌木丛则可以让幼儿观察到某些花卉的生长规律,向同伴和幼师积极分享自己的独特发现。乔木与灌木植物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可以长期存活在户外区域内,性价比较高。幼儿园会结合本地区的气候和天气条件,将乔木灌木植物与乡土花卉有机组合,营造富有生命力的生态空间。

(三)颜色各异的花卉

在筛选乡土花木资源的过程中,颜色各异的花卉,是激发儿童自然情感、环保意识的关键。幼师会将本土花卉,作为幼儿增长眼界、提升审美创造水平的重要资源。丁香花、牵牛花等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花卉,普遍会受到儿童的青睐和喜爱,因此幼儿园会在户外空间中合理配置乡土花卉植物,吸引幼儿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品种各异的乡土花木资源,会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更会发自内心地尊重自然生命。幼儿园会筛选出生命力比较顽强的花卉植物材料,其造价比较低,色彩丰富且成活率比较高。颜色各异的花卉,是配置乡土花木资源的关键,更需要注重安全性与生态结构的均衡性,避免破坏户外空间的生态环境稳定性。颜色各异的花卉,会让儿童不由自主地亲近大自然,并抒发出丰富的自然情感。众多乡土花木资源,均需要遵循生态学等设计原理,营造出和谐的生态美学空间,吸引幼儿描摹花卉植物的外观形态,并积极分享自然情感与创造成果。

三、乡土花木资源融入幼儿生态美育课程的策略

(一)加强环境创设,营造自然氛围

在构建和实施幼儿生态美育课程的过程中,幼儿园会将其融入到一日生活、主题活动、区域活动以及领域活动之中,凸显幼儿的主体角色。幼儿园的全体幼师,则会将乡土花木资源融入到环境创设环节之中,积极营造贴合自然的环境与氛围。幼儿园会在特定季节设置活动主题,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凸显儿童的天真与自然的质朴,引领儿童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亲和力与独特美感。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师们会将均衡的生态系统结构,作为投放乡土花木材料的依据,并营造出和谐自然的环境与活动氛围。在幼儿园的室内自然角、室外活动空间、城市公园和林地等自然生态环境中,各种植物材料的投放比例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幼儿的投票选择结果,有针对性地筛选自然生态资源。借助多样化的生态资源,幼儿园可以引领幼儿近距离感受生态与环保之间的关系。乡土花木资源会让幼儿产生熟悉感,并自然地亲近生态空间,将自然的美留下来,珍惜爱护生态环境。

(二)引导幼儿发现,鼓励表达交流

在幼儿园的生态美育课程中,幼师会将乡土花木资源配置在活动区域内,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并鼓励幼儿之间分享交流自己的独特发现。幼儿园会在组织生态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并选择贴近儿童实际生活的探讨话题,将乡土花木植物融入探索空间之中。幼师会将室内、室外、公共场所中的乡土花木植物,作为幼儿探索发现的对象,鼓励幼儿分享牵牛花、迎春花、丁香花的生长情况。在幼儿观察自然、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幼师会将特定探究任务或者游戏环节,融入生态主题活动之中。生态美育课程,不仅需要培养幼儿的生态环保意识,更需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鉴于此,在幼儿分享独特发现的过程中,幼师会引导幼儿将生动具体的场景描述出来,发展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在幼儿动手实践,临摹花境、绿化景观的过程中,幼师会鼓励其表达交流,积极分享自己的独特想法。

(三)融合乡土资源,激励动手实践

在幼儿园的生态美育课程中,幼师需要适当融合乡土花木资源,激励幼儿动手实践。在融入多肉植物、水培植物、本土花卉等材料资源的过程中,幼师会观察幼儿的言语与行为,筛选出幼儿比较感兴趣的乡土花木品种。幼儿园会结合生态教育活动的主题与目标,突出幼儿的自主表征行为,并将艺术欣赏、艺术创造等实践模式,与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相结合。幼师会遵循一定规律,丰富幼儿的生态感知与美学创造体验。在融合乡土资源的过程中,幼师会将本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花木植物材料,作为幼儿自主探究、游戏互动的对象。幼师会设置生动直观的生态情境,激发幼儿的感知能力,并将自己认为比较美的地方分享、临摹出来。幼儿园的幼师,会结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将公共空间中的绿化设施、花境花廊,作为幼儿自主探究的对象,激励幼儿动手验证乡土花木植物与图片上是否一致。幼师会选择无毒安全的乡土花木资源,为幼儿营造出美学空间。

(四)突出幼儿个性,培育创造能力

在生态美育课程中,幼师会将生态教育与美育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将主题活动、区域活动、领域活动、一日生活作为儿童爱护自然的载体。从突出幼儿个性的角度,培育其艺术创造能力,则需要引入可重复利用的乡土花木资源,将爱护自然等思想观念传递给儿童。幼师可以按照季节和地域气候条件,有针对性地筛选乡土花木资源,与幼儿深入探讨哪些花木植物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在制作叶子书签等主题活动中,幼师会将乡土花木资源的图片,作为多媒体素材展示在幼儿面前,并鼓励幼儿采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植物叶片,在经过一系列处理程序之后,完成书签的制作任务。幼师会鼓励幼儿展开想象,自主修改书签的颜色或者形状,将艺术创造过程与成果分享给同伴、幼师和家长。突出幼儿个性,是培育艺术创造能力的重要前提,更需要在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高效利用花木植物材料,避免浪费自然资源。

(五)强化家园合作,给予正向评价

在幼儿生态美育课程中,幼师会与社区工作人员、家长定期沟通交流,获取更多乡土花木资源,营造生态和谐的环境氛围。幼儿园在开展家园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引领家长更新生态教育观念与美育观念。幼师会负责环境创设、课程组织设计等教育工作内容,与此同时,家长则需要负责开拓幼儿的眼界,与幼儿共同参与到亲自然等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强化家园合作,需要以丰富的花木资源、环境空间为支撑,并在主题教育活动、区域活动、领域活动、一日生活之中,与幼儿家长沟通交流,不定期给予幼儿正向的评价结果。生态美育课程侧重于情景体验和动手实践,因此幼师和家长需要观察幼儿的语言和行为,并给予正向的活动评价。幼儿在沉浸式体验生态美育课程活动的过程中,会发自内心地尊重和爱护自然环境,才能达到生态教育目标。鉴于此,幼师和家长需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爱护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生命,并在给予评价的过程中,委婉地提出改进建议。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构建和实施幼儿生态美育课程的过程中,幼儿园需要以幼儿为中心,将生态性、实践性原则融入其中。幼儿园需要筛选适合幼儿的乡土花木植物,例如多肉植物、乔木灌木、颜色各异的花卉等等。幼师则需要从环境创设、动手实践、家园合作等方面,优化生态美育课程的活动设计和实施环节。

参考文献:

[1]徐霞.基于生态理念的幼儿美育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12):25-27.

[2]翟进巧.基于生态美育视野探讨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活动[J].科幻画报,2023,(04):168-169.

[3]祁岭.“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在自然探究中的艺术表征——以大班自然角写生为例[J].求知导刊,2023,(14):110-112.

[4]沙鑫.挖掘自然之源创造灵动之美——巧用自然资源激发幼儿艺术创作灵感[J].好家长,2022,(13):31-32.

[5]薛纫彦.从自然到艺术——幼儿园“自然艺术博物馆”构建的实践[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1,(1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