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进阶:共生理念下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圈层进阶:共生理念下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策略

徐国群

海盐县秦山中心幼儿园

摘要:

教师的科研素养水平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由科研意识、科研知识、科研能力和科研道德四部分构成[1]教师的科研素养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得以提升的。笔者借助圈层进阶策略,充分调动教师自我内驱,激发教师科研创新,为教师提供协作平台,从而实现教育共生共长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圈层进阶;共生;科研素养

教育改革推动教师从以往的被动接收逐渐转变为主动汲取,这为教师科研素养的提升孕育了新的生机。借助“圈层进阶”策略打破了教师间存在的内驱力分层、创新力递减、协作力缺失僵局,为教师提供自主发展平台,引发教师在自主卷入的过程中深度参与,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科研素养。

一、破圈赋能,激发科研内驱力

内驱力指由内部或外部刺激唤起的并能指向某种目标的有机体的内部状态。[3]破圈赋能以个人成长赋能圈理论为指引,为教师赋能基础上鼓励其不断自我突破,激发内在驱动力,激发教师主动科研意识。

(一)破冰行动,促认知破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了著名的冰山模型理论,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4]破冰行动以冰山模型理论支撑,借助自我和他人对个人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让个人对自我的盲区和优势有明确的认知,从而找到科研破圈的方向。实践中,以个人破圈单为突破口,帮助教师找到自己的优势,并以此为契机进行破圈规划,促进教师意识的转变。

(二)项目微坊,促意识破圈

教师有意识地依据自己的现有水平进行一定目标性的计划,这是教师基于当下有效提升科研素养的一种途径。借助研究清单引发教师自主开展项目研究,能促进教师对自我成长的科研规划意识。实践中以项目为主线,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引发教师在思考与实践中不断积累科研经验,获得科研意识的提升。

(三)共生契约,促行为破圈

成长是在不断突破中实现的,通过调动教师的行为内驱,从而打破研究舒适圈走向自在圈。借助共生效应,以教师现有水平为基点,通过契约使教师个体之间互相联结,达到共生共长的目标。契约的建立是将独立的教师个体组成为一个具有内在向心力的团队,教师在目标契约、破圈契约、成果契约的实行中充分地调动了研究的主动性,为参与研究提供破圈的力量。

二、出圈激能,提升科研创新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学习力、研究力和思辨力,创造性地将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从而激发教师的内在创新潜能,在科研实践中获得科研素养提升。

(一)印象笔记:学力出圈,增强“支撑点”

学习和内化是教师储备科研经验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学习力增长的有效手段。借助自主散点学习与小组聚焦学习,教师将碎片化学习与整合式梳理相结合,不断积累科研经验,并在经验的获取与反刍中内化为自我的经验。以云阅读单为支撑,教师以自主记录方式进行阅读的梳理,形成阅读导图,将零散的经验点形成为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经验网。

(二)项目图谱:研力出圈,延伸“连接线”

项目图谱教师科研过程的“再现”,它可以让教师更加直观的了解科研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发现,以及项目之间的关系。借助气泡式项目内容图谱、鱼骨式项目历程图谱、树冠式项目成果图谱能直观展现教师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反思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科研经验,为教师科研水平提升助力。

    (三)科研同盟:思力出圈,扩展“覆盖面”

科研队伍的发展不是一个人的发展,而是需要依靠教师群体的共同参与,才能达到科研队伍科研素养的整体飞跃。实践中借助学习同盟、研究同盟、评价同盟为教师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在进行科研工作中能够建立起与同伴的紧密联结,并以此来展开合作,在共同的研究实践中促进其科研思辨力的发展。

三、融圈增能,促进科研协作力

教育科研工作是幼儿园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教师深入探究保育教育规律、不断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5]借助融圈将个人和团队充分地调动起来,发挥各方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在经验内省、复盘反思、合作助力的过程中发展教师与他人的协作能力,促进教师科研素养的整体发展。

(一)融学习圈:智慧云享,内省共进

“智慧云”是一个指向于教师科研力发展的群体研修空间,它依托云端这一虚拟空间,促使场域内的教师产生共享学习行为,促发教师学习和专业成长。智慧云享以共享科研经验和成果为主要内容,在共享的基础上引发教师对教育研究的反思,并在反思中调整,在实践中丰富。通过云直播,教师将自己的阅读经验进行线上直播,教师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这种方式破解了时间、地点的问题,大大增强了教师学习分享的积极性。

(二)融研究圈:项目走研,交流共生

教育科研的提升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实践、反思、提升,传统的教育研究中教师只基于当下开展相应的实践探索,这对于科研创新来说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项目走研以教师流动式教学研究实践为特点,能够让教师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中,不同的对象研究中,更加深入的思考自己研究策略的价值性和有效性。

(三)融合作圈:圈组联动,协同共长

圈组联动打破研究的界限,为教师提供协作平台,实现科研的开放,并在思维的碰撞与经验复盘中科研能力的协同生长。在合作圈中,以项目连锁、项目对垒、项目交互方式引发不同研究组进行互动与合作,盘活科研队伍资源,实现科研队伍共同成长。此过程中,教师能够找到研究的共通点,为其深入研究扩展思路和方向。同时,也能让教师以一个旁观者身份去思考研究的价值,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点。

结语:教师科研素养提升需要在实践中充分调动起研究的愿望,借助共生理念,为教师提供抱团学习、研究的平台,使个人经验发挥最大价值,在互通、共融、协作的过程中汲他人之长,从而实现科研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辉.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状况及其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23-24

[2]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俎婧婧.基于冰山模型的教师素质结构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2):79-80

[4]虞莉莉.学前教育教研案例精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