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2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初探

叶梦竹

厦门市松柏中学       361012

摘 要:伴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和新教材新课标的普及,初中语文课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的语文教学策略亟待更新。因此,教师应从课堂设计、课后作业等不同层面,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在有限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双减;单元教学;作业创新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双减”的政策和措施。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积极响应并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现就“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浅谈几点策略。

一、研读课本,明确教材编写体系

    无论教学如何进行改革创新,教材永远是教学的根基。在部编版教材时代,语文教师只有精确地解读课程标准,清晰地理解语文核心素养,有效地梳理教材编写体例,弄清楚教材的基因序列,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案例,高效率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部编版新教材优化了旧教材的单元设计理念,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更加清晰,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更加明了。当明确教材编写体系后,对于新手教师而言,在课堂容量的设置上不必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可以根据教学主题和学生现实的个性化需求有所侧重。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备“讲读课”,传授阅读方法,理清鉴赏思路,深化精细阅读,落实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前准备、阅读中体验、阅读后反思,让学生借此学会阅读文学经典作品。有了“讲读课”的积累,学生可结合课后“阅读提示”,半独立完成“自读课”的学习,教师适当加以拔高点拨,实现由教师主导向学生主导的转变。因此,教师应以课本为纲,明确教材编写体系,具备全局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将目标分布到各个单元、使得到每一节课有区别有梯度,实现教学体系的完善。

二、主题串联,渗透大单元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单篇”教学,以记忆为主,将不同课型混淆。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减量提质增效,让学生一课一得、新课新得,成了需要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基于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可以用主题或者是一个能力点来串联单元,让学生不仅一课一得,还能得得相连,发现文章的内在联系,实现语文素养的螺旋式上升。

以七下第一单元为例,其人文主题是杰出人物,写作目标是“写出人物精神”。那么教师就可以在单篇教学中求同存异,渗透不同的写作方法,作为每节课教学的侧重点。如《邓稼先》是运用大量抒情议论句,《说和做》是注重刻画典型,《回忆鲁迅先生》是侧面描写。学完三篇后以读促写,完成单元大作文《这样的人让我敬佩》,让学生从人物的外在形象入手,通过借鉴经典文本的写作方法,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提供支架,精心设置前置问题

在语文课堂中落实双减政策需要提高教学的效率,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精准解决学生的困惑和疑难,让学生实现思维提升最为关键。在以往教学中经常强调教师的“教”,希望通过情境创设或问题设置,给学生一个“支架”去爬高,这个支架往往是教师根据教学经验主动搭建的。那么,学生能否主动寻找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支架呢?答案是肯定的。

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借助预习单。学生首先将预习落到实处,在预习中实现自主学习,筛选疑难问题,反馈于预习单。教师再有效利用学生预习时产生的普遍问题,总结共性,搭建支架,发散问题,设计课堂教学。最后师生共同进入课堂,通过“支架”引导启发、合作探究,解决疑难,实现“爬高”。

例如在《邓稼先》的预习单中,学生呈现频率较高的问题是“‘邓稼先一生是有方向地、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这句话如何理解?”。通过这个问题,可以提炼出本课教学的支架——方向。邓稼先的“方向”是什么?邓稼先为什么有这样的“方向”?邓稼先对待“方向”的态度如何?利用这一支架,不仅可以将几个片段整合分析,又能深化学生对于邓稼先形象和精神的理解,最终解决学生的疑难。

四、课堂留白,注重当堂理解落实

“双减”政策要求一线教师布置作业不能超过国家规定的时长,科学合理布置家庭作业,建立规范的作业审核与公示制度。然而面对中高考的激烈竞争,如何改变传统的题海战术,将学生的学习效果落到实处,成为双减政策出台后的一大挑战。

“双减”虽提倡减负减量,但在实施中绝对不能减质减效。课后作业变少,就要提高课堂效率,将当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简化。每节课课前预留时间提问热身,临下课再次复习巩固,变教师总结为学生小结,当堂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争取在课堂上落实,减少学生课余负担。

五、课后作业,创新优化表现形式

课后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辅助。学生通过练习,对知识进行再接受再创造,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认知。在作业设计方面,既要限时限量,又要保质增效;既要夯实基础,又要发展提升。

部编版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依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作业设计。除了传统的配图作画、诗歌仿写、故事新编外,还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例如在阅读《骆驼祥子》这部名著后,要求学生为祥子设计微信个人信息和好友通讯录,并展示一段他与好友的聊天记录。这份作业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书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并在对话中强化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再如八下第五单元的游记作业,让学生以发朋友圈的形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美景,配图、配文、定位、评论,极大地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审美性与实践性。

六、反思与总结

从题海到双减,彰显的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决心;从课堂到课外,体现的是语文教育教学领域的宽广。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切实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地思考、创新、尝试、更正,才能交上一份人民满意的“双减”答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欧国明.依托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有效落实语文要素[J].语文天地,2019(9):7-9.

[3]李卫东.大观念和核心学习任务统领下的大单元设计[J]. 语文建设,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