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中职生日常管理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劳动教育融入中职生日常管理的策略

滑雪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  300162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框架内,劳动教育作为基石之一,对于中等职业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它涵盖了德育、体质强化、智慧提升以及审美塑造的多元教育功能。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及00后中职生所处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环境,他们面临着多重挑战。部分学生对劳动的理解日渐淡化,服务精神缺乏,倾向于安逸享乐,实习时畏惧艰辛,排斥脏活,选择性地完成任务,且存在严重的浪费行为,崇尚奢华消费,无视他人的辛勤付出,甚至视体力劳动为耻辱,轻视并低估普通劳动者的价值。鉴于此,强化中等职业学生的劳动教育,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刻不容缓。

关键词:劳动教育;中职生;日常管理;策略

在经济体系中,劳动不仅被视为财富的基石,更是知识创新的催化剂。然而,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环境正经历微妙变化,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被边缘化了。学生们普遍表现出对艰苦工作的忽视以及服务精神的缺失,这揭示出强化中职生劳动教育的紧迫性。

1新时代中职生劳动精神培育的内涵

培养中职学生的劳动精神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以及工匠精神的塑造具有深远影响。首先,劳动精神被视为通向个体全面成长的桥梁。人类的成长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依赖、物质依赖和自主阶段,追求自由的进程充满挑战。要真正实现自由,个人必须通过实践活动,特别是劳动,从中学习、热爱并投入工作,以提升生产力,确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和谐,从而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对于中职生而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通过培养劳动精神,为其全面发展奠定稳固基础。其次,劳动精神的培养是实现全面教育不可忽视的手段。它不仅渗透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各个环节,而且这些教育最终通过实践转化为个体行为和习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领下,劳动精神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元素,对中职生的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最后,构建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劳动精神是不可或缺的驱动力。唯有通过辛勤劳动,社会才能持续进步;只有通过创新劳动,我们才能建设科技强国,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倡导工匠精神并培育劳动精神,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在社会转型期,通过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中职院校能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助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

2新时代中职生劳动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2.1中职生劳动观念薄弱,对劳动缺少感情

在二十一世纪的中等职业教育背景下,新一代学生置身于物质丰盈、生活多元化的时代洪流中,他们在家中通常扮演着被呵护的角色,对于传统的勤俭美德和劳动价值的理解相对匮乏,缺乏主动反思历史经验的内在驱动力,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显得尤为显著。在劳动观念和态度上,大多数中职生表现出明显的抵触,他们倾向于认为体力劳动有失体面,极少参与家庭劳动或学校义务,行为习惯上显露出散漫和拖延。尽管有个别学生偶尔参与家务,但将劳动视为职业目标的学生寥寥无几,他们对劳动者的评价不高,对劳动的过程和成果缺乏尊重,倾向于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浪费现象屡见不鲜。

2.2学生自理能力不强,不愿吃苦耐劳

当前,青少年群体的独立生活技能普遍欠缺,他们在初次离开家庭,步入寄宿学校时,常会遭遇深度的文化冲击。他们对基本的生活事务如洗衣、清洁鞋履和维护个人卫生显得陌生且手足无措,这导致他们在情感上显得孤立无援,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因无法适应这样的转变而被迫中断学业。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严重依赖外部推动,缺乏主动性,倾向于维持舒适区,表现出明显的意志力匮乏,往往在遇到困难时轻易放弃。他们缺乏坚韧不拔的精神,过于关注即时的利益,无法承受学业和工作的重压。例如,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他们选择逃避,直接选择退学;对于实习中的艰辛,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离职;在职业选择上,他们倾向于寻找轻松无压力的工作,甚至有毕业生为了追求高回报而走入误区,不幸陷入犯罪的深渊。

2.3理论和实践脱节

中等职业院校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断裂。在职业教育阶段,传统应试思维的痕迹依然显著,部分学校受限于设施条件和管理模式,倾向于过度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际操作的培养,学生们在实训场所往往只是旁观设备运作,他们停留在“知”的层面,对“行”缺乏深入理解。这类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往往过分倚重理论考核,而非全面能力的展现。

3新时代中职生劳动精神培育方向

3.1树立正确劳动观念,营造鼓励劳动氛围

在构建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重塑学生的劳动认知,消除他们对体力劳动存在的负面刻板印象,引导他们投身实践,体验劳动的深层含义。我们要强调的是,劳动不仅是塑造个体的社会过程,更是对个体尊严的肯定。学校应积极营造一个推崇勤劳的社会氛围,传播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倡导每个人都尽其所能,以实际行动践行劳动精神。我们致力于纠正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对劳动者的误解,强化他们的尊重意识,培养他们对劳动的敬畏之心,并坚决反对浪费行为。

3.2理论联系实际,以实效践行劳动精神

强化实证导向的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通过引导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投身于实践活动,他们在亲身经历中领悟劳动教育的真谛,从中感知劳动所带来的满足感,体验劳动的韵律。随着时代变迁,劳动技能和理念内涵也随之演变,因此,针对中职生的教育体系需灵活适应现实,积极顺应市场趋势和教育目标的变化。实践与理论并重,强调脑力与体力的结合,学校可策划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如辩论赛、创新挑战、技术革新等,并安排校内实践,比如维护校园环境、种植花草以及整理教室。此外,学校鼓励学生们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习,尝试志愿服务,深入基层实践,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付诸实际操作,从而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

3.3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开展劳动精神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是一个渐进且系统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同合作,共同培育尊重和崇尚实践活动的文化。职业教育凭借其独特的融合性,在劳动教育上具有天然的优势。中等职业学校应将劳动教育视为人才培养的整体策略,将之融入各个专业的教学大纲,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性的教学材料,并开发出富有挑战性的实践课程,确保充足的实验设施。评价体系应适应时代要求,支持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摒弃单一的考试导向。一些学校可以尝试深度改革,比如实施"实践周"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到学校的日常运营实践中,通过实践深化理论理解,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结论

总的来说,将劳动教育纳入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对于塑造学生深入理解劳动的本质,确立积极的价值取向,全面强化他们的职业技能与道德素质,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达成其教育宗旨,以及锻造出具备专业技能和劳动精神,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价值和长远的历史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杜先伟.论大学生新时代劳动精神培养[J].教育评论,2022(4):16–20.

[2]张燕平,朱志明.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价值内涵及实施路径探究[J].教育评论,2022(3):93–96.

[3]张剑.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08–109.

[4]李高宇.社会转型期加强中职劳动教育的新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2(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