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故事教学"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故事教学"教学策略研究

吴俊箐

湖南省常德市第七中学 41510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治意识至关重要。"故事教学"作为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其对相关知识和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系统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故事教学"的实施策略,包括合理选择故事素材、生动呈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合理评估教学效果等关键环节。研究结果表明,"故事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法治意识,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故事教学;教学策略;思想品德;法治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治意识具有关键作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理论性强,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故事教学"作为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其对相关知识和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因此,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故事教学"的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 合理选择故事素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采用"故事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仔细挑选合适的故事素材。这些故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生动地反映道德法治中的核心价值观,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例如,在讲授"诚信"这一道德主题时,教师可以选用一则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地描述了一个贫困的女孩为了赚钱,即使在寒冷的冬夜也坚持在街头售卖火柴,最终获得他人的同情和帮助。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还能体会到善良和同情心的可贵。

此外,在讲授法治知识时,教师也可以选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如"小明误入歧途,最终得到宽恕和帮助"的故事。这个故事通过塑造一个曾经走上犯罪道路,但最终重新得到社会认可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宽恕、同情、重塑等法治理念,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同和尊重。

在选择故事素材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适当调整和改编故事内容,使其更加生动有趣,更好地契合教学需求。例如,可以增加一些悬念情节,强化人物性格的塑造,或者添加一些校园生活的元素,让故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体验。

2. 生动呈现教学内容

在课堂实施"故事教学"时,教师应当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呈现故事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觉和动觉,增强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代入感。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邀请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肢体语言、语言表达等方式重现故事情节。例如,在讲授"孝敬父母"的道德主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一个孝顺的孩子和一对慈爱的父母,通过对话和动作表达孩子尽孝的具体行为,让学生亲身体验孝道的内涵。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也能培养其孝道意识。

其次,教师也可以选择播放相关的视频素材。例如,在讲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主题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反映社会不同阶层人员在法庭上受到公平对待的纪录片片段。这些生动的视觉呈现方式,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增强他们对法治理念的感性认知。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丰富的图表、动画等视觉效果,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授"环境保护"的道德主题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生动形象的环境保护相关图表,直观展示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以及环保行为的重要性。这些生动活泼的视觉元素,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故事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否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教师需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道德法治的核心要义,分析人物行为的动机和后果,探讨故事蕴含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诚实"这一道德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小女孩为什么宁愿在寒冷的冬夜坚持出售火柴,而不去乞讨?她的行为体现了哪些品德?如果你是小女孩的家人,你会如何帮助她?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还能在思考中体会到善良、同情、责任等品德的内涵。

此外,在讲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时,教师也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法庭上为什么要平等对待不同背景的人?即使犯有错误,他们为什么仍然应该得到公平的审判?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深入思考法治理念的内在道德基础,增强对法律公平性的认同。

除了提出启发性问题,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辩论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进一步深化对相关知识和价值观的理解。例如,在讨论"环境保护"的道德主题时,可以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就"应否限制私家车使用"这一争议性话题进行辩论。通过互相提出观点和反驳,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环保的重要性,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合作交流等能力。

4、合理评估教学效果

在"故事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估。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优化教学策略,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对道德法治知识的认同。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小测验、课堂讨论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总结:

"故事教学"作为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其对道德法治知识和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选择故事素材,生动呈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合理评估教学效果,以期推动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意识的养成。本研究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故事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平. 故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8):36-37.

[2] 金茜均.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故事教学法[J]. 公关世界,2022(22):73-75.

[3] 铁成林. 故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 读与写,2021,18(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