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打开数学的世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阅读——打开数学的世界

李娟

保定市竞秀区大激店镇东闫童学校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数学中一道数学过程非常简单的题目,有些学生总是出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由于数学语言的 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语文阅读的特殊性。归根到底是他们数学阅读的能力很低,导致缺乏足够的信息识别能力和迁移能力,对数学概念认识与辨别模糊不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同样需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引言: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仅需要具备语文和外语的阅读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数学阅读是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途径之一,是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方式,对于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从而进一步打开数学色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增强解题能力

数学课本上的定义、定律等语言,虽然言简意赅,但是不像文学语言那样生动、形象、幽默。理解是数学学习的通行证,数学阅读可以加强对题目的理解,迅速捕捉到题目中重点信息,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可以加强深层次思考,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也是养成良好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

(二)提高学习主动性

数学相对其他科目而言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数学阅读可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化被动做题为主动思考,将一个个枯燥乏味的公式、数字,转化为生动活泼的闯关式游戏,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钻研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培养思考力

数学语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精确性、概括性和抽象性,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常常是简洁含蓄的。同时,小学数学问题中的应用题、图表题都属于数学文本,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和语言词汇组成,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文本进行准确的加工和明白得。有些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足,对数学文本语言的明白得不够准确,这就制约了学生发挥其数学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能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小学数学应具备的阅读能力

(一)阅读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语言文字的阅读很重要,往往通过一个重点词学生就能很快领悟解题思路或方法。例如:“16比9大多少”这个问题,在教学时可以试着让学生比较三个不同句子的差别1、16比9大多少? 2、9比16小多少?3、16和9相差多少?

像这样,抓住重点词“比……大”“比……小”“相差”等来理解,这是比较两个事物或两个数的大小,它有几种不同的提法,但是解题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用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

(二)阅读数学符号的能力

数学符号比数字的出现晚,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符号的发展也相当迅速,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也是很广泛的。如手机、计算器、计算机等,人们对数字符号越来越依赖。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常遇到的就是大家都熟悉的“+”、 “-”、“×”、“÷”、“﹥”、“﹤”、“=”、“-”等是最常见、应用最广的数学符号。每种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用途,也是要求学生能理解的。

(三)阅读图示的能力

数学图示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可视化的表达工具。数学图示为低年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语言与思维的强有力的支架。读懂图示,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力。

例如:如大括号和问号相结合的问题,对比以下两个情境,我们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下面两道题:

(1)27+6+18=( ? )  (2)18+( ? )=47

同样有大括号和问号,第一种情境下是求几个数的和,第二种情境是已知两个数的和和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数。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阅读数学表格的能力

在统计和一些数学问题中有的是用表格形式表达出来的,通过表格,能够直观地了解其中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求学生还要有读懂表格的能力。比如在表格中有两个班,三件体育用品的数量,要求每件体育用品一共有多少。其实表格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一班有篮球12个,二班有16个,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个?”只要读懂了表格,正确计算,学生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五)数学公式的阅读能力

低年级在数学公式方面出现得少,但有些关系我们可以让学生记住的。只因为数学公式在我们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很重要。

三、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数学老师的示范阅读的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老师的示范阅读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通过老师阅读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二)语数学科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老师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阅读。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课外也要让学生尽情地读。并及时与语文老师沟通,课内阅读以读图、读符号为主,课外阅读应以游戏为主,不带任何任务,自由的阅读、自在的游戏。同时提供各种形式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如板书、演示、图形、实物等,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比较、思考,在观察感知中积极思维,并让学生用清晰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观察过程,不仅能反映学生思维的正确性,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并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变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并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拓宽阅读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实践与阅读相结合

如学习估算的时候,估算是求近似数,不要用一种固定的模式规定学生去估算,要通过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那么我们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系统的概念,每一阶段的内容,哪些是重点和难点,这些重点和难点我们就可以把它作为重点内容来训练。如一年级的加法的意义、二年级乘除法;又如图形的认识中的“角的分类”等。通过有重点的训练,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是比较持久与巩固的。

(四)不同学生区别对待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一样聪明,一样勤奋,正是因为这些特殊性,也造成了我们教学的难度。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过“因材施教”,我们现代更需要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时候,都需要根据孩子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如在教学一年级时,我们经常遇到“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强,一下子就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出来,但有的学生不理解“还”、“问题”,写出来的东西让你苦笑不得。这时候老师需要强调“还”是什么意思、“问题”是什么意思,学生能够理解的时候,让他们“还提出问题”。

结语:培养和提高生认真阅读数学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让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才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从而拥有一把真正打开数学世界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孔畅泳.数学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186-187.[2]潘丽红.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1(3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