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融合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论融合教育

  李小百合

大理大学   671000

融合教育,又称为全纳教育,它起源于1994年的《萨拉曼卡宣言》,是一种国际上推崇的教学理念。融合教育的核心宗旨在于,让特殊需求的孩子进驻主流课堂,并在这一环境中接纳教育。它倡导在一个共同的空间中运用特别的教学手段,在最小化限制的教育氛围中,营造特殊需求学生与一般学生之间最广泛的互动机会。使得这些孩子尽可能早地融入自然而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以充分发掘其内在潜力并和其他孩子一起成长。这样,一般学生也能培育出一种包容和接纳特殊需求同伴的态度,实现教育的人文结合。

一、融合教育教学目标

1.针对那些身心存在某种障碍的学童(包括智障、轻微自闭、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心理及行为挑战、听力受损以及视力较差者),学校提供了定制的专业帮助和教学方案。这种帮助旨在使这些特殊需求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传统课堂,并在专业特教方法指导下,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并培育出他们的学习力、情绪自控能力、行为管理、人际沟通以及社交适应等多方面的能力。

2.助力班主任实施教育活动,激励家长主动正视并协同孩子特殊教育需求,建立家庭与学校间有效沟通途径,消除一般学生家长对教育机构的误会,减轻双方面对的分歧冲突,力争达到相互间的深入了解及协作,齐心协力确保具备特殊需求的学生能圆满地完成学业。

二、融合教育工作内容

1.实施策略

(1)建立融合教育资源教室

专用教育空间安排:设有一间感觉整合训练室,一间学习技巧锻炼与集体心理辅导之用的团体训练室,一间供沙盘治疗使用的游戏室,一间心理咨询服务室,以及一间行政办公室。

(2)组建融合教育师资队伍

创建集成教学工作室,并采用买断方式,邀约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心理辅导专家、社会工作者,以及多位校内教师,共同构建一个校本的专业融合教学团队。安排教职员工参与内地、国际以及香港和台湾专业人士的讲解会、系统性的培训和指导工作。

2.阶段性工作内容

(1)筹备环节

筛选特需儿童名册并进行信息搜集请各个班级的班主任汇总并提交需要特别关照的学生名册,该名册的汇总依据包括:家长主动提供信息、医疗机构的正式诊断结果、以及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评估。

(2)组建专业团队

专业团队由融合教育工作室的顾问与教育工作者汇聚而成,组建了评审小组,该小组透过亲访学生家长、对话教师、现场课堂及间歇活动观摩,以及初评量表等多方位手段,深度掌握学校所推举之有特殊教育需求学童的具体情形。进而展开第二轮甄选过程,并整合孩童成长相关的信息资料。

3.鉴定过程

(1)档案创建

医疗机构将对特需儿童进行专业性测评、归类及档案创建,并提供确诊文件及评估结果报告。融合教育工作室内拥有合格资格的评估专家将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进行全面的能力测评,这包含了认知、交流、学习及日常自我照顾的能力评价,并对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状况作出详细分析,以此作为定制更有效个性化教学和训练计划的重要参考。可能采用的评估工具有: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自闭症行为评估量表、感觉统合功能评估、韦氏智商测试、瑞文推理测试,以及专门针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初筛量表和儿童行为清单等。依据医疗机构的评估与判断,结合工作室的评测数据,对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逐一分类,并为其创建相关的档案资料。

(2)执行阶段

①IEP制定

针对个体的教育方案(IEP)的拟定及执行,协调学校有关的行政人员、教师以及家长进行IEP议程的会商,共同拟定针对个体教育方案(IEP)的详细执行计划。在计划中对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培训内容和责任进行逐一界定,并周期性聚集相关行政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座谈。

依照IEP方案,每7天定时为需特别教育辅导的学子施以课程锻炼,旨在辅佐这些学子舒缓心理不适、降低不良适应行径、增进认知本领及提高社交技能,同时挖掘其潜在优势,进一步增强自我肯定感及激励其成长动力。

②课程设置设计

首先,教学安排为每人每周1至2个课时,在周一至周五的放学时间或是常规课程时间表中安排的其他课程,比如班级会议时间、思想品德教育课等时间段进行。

其次,涵盖多个培养方向:包括对孩子的感知能力和精细的动作控制进行系统性的感官和动作协调提升锻炼;进阶的学习能力加强训练,如提升阅读与书写的技巧、增强专注与记忆、锻炼逻辑推理能力、细致观察与创新想象;同时开展专门针对患有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行为干预策略分析(ABA)的适应性训练;言语交流技能的培育,针对那些存在语言发音障碍、认知捕捉困难、智力发展较慢与轻度孤独症状的儿童,进行口部肌肉训练、发音练习与听觉视觉协调,以及增进认知与逻辑表达;沙盘疗愈,采纳个体或集体沙盘心理治疗方法;利用艺术创作如绘画、音乐及戏剧疗法等作为治疗工具;小组心理咨询活动,每个团队5到6人,运用有组织的指导策略;以及将包容教学的观念引入普通班级教育,由专业团队出台的主题班会课,包括《人际互动技巧》、《情感调控》、《自我了解》、《同理心培育》、《价值判断与互换》等。 这番举措的目的在于辅助其他学子更深入地洞察特需儿童的思维、言谈及举动模式,指点他们如何安全适宜地面对特需儿童的多样化行径,提高特需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能力,推动和睦的人际相处,探讨特教生和普教生间高效的沟通及共处方案,让特教生在集体中体验到家的温暖及受到的尊重。

③教师培训

首先,学校周期性地举办教育研究活动,包括对特殊需求儿童的评定论坛、个性化教育计划(IEP)的研讨、教学资源以及课程工具的开发,同时进行案例分析,也安排实操培训并提供现场示范学习的机会。

其次,持续举办由专家主讲的研讨会和教育活动。所实施的指导课程包括:应对儿童常见的问题性行为的策略、儿童成长的心理学原理、纠正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技巧培训、美国积极育儿法、针对自闭症患儿的介入方法培训系列等。

④家长培训

每个学期,学校定期组织专业人士主讲的研讨会、面向家长的教育课程以及家庭社交活动,对求助的家庭实施家庭辅导,向家长提供如何应对有特殊需求孩子的各种难题与迷惑的方针,帮助他们掌握相应的技能,认清并理解孩子的感情及行为表现,妥善处理消极情感,并学会承受压力。通过周期性的讨论、反馈和互动,建立家校之间的沟通纽带,减少教育双方的观念分歧,力求双方在理解和援助方面达到最优水平,携手助力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平稳地完成教育旅程。

(3)总结阶段

采取成效衡量措施,每学期及每学年结束时分别开展一轮周期性的评估检测,通过比较初步测验和最终测验的数据,进行数据梳理和效益分解,以便根据检测反馈迅速优化调整指导方案。

综上所述,学校秉持制定个性化教案以满足每位学生需求的方针,确信结合各方面特点的教学模式是道德教养关键环节里的核心要素。我们实施有针对性的定制教育,搭建助力学生成长的支援平台,旨在实现教育的整体合作——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共襄盛举。我们期望更多教育机构能够积极宣传和提倡这种包容性的教育观念,从而增进社会各阶层包括教师和家长对特殊儿童的了解、接纳及援助,倾注关爱,使得所有孩子能在学校中共同体验愉快的学习和成长氛围,并支持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回归正常的教育生活,顺畅融入社会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