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视角下的学生课业减负实施办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9
/ 2

家校合作视角下的学生课业减负实施办法研究

倪人豪

浙江省桐乡市振西小学

摘要自“双减”政策发布以来,减负工作在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实际情况表明,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学校和家庭作为两大教育主阵地,对学生课业负担情况产生关键影响。“双减”政策发布后,家校共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强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课业减负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关键词家校合作,课业负担,减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阐述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 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家庭是学生教育启蒙的摇篮,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二者在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立足“双减”政策背景,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路径,对于学生课业减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课业减负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 学生疲于课外补习

大多数学生都有额外作业或参加了学科类校外补习。参与校外补习、完成额外作业一部分是学生的意愿使然,另一部分原因在于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以及家长对“减负”的错误认知。虽然家长声称将孩子的健康快乐放在首位,但多数家长还是渴望学生能够有较好的成绩,在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施加了压力,包括物质压力,例如很多家长给学生购买了额外的练习册,以及心理压力。

  1. 家长陪伴意识薄弱

家长在陪伴学生学习,包括给学生辅导作业、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等方面还有所欠缺。有的家长忙于生计,没多少时间陪伴孩子,对孩子的学习有心无力;有的家长将教书育人视为教师个人的职责,认为辅导作业、管理学生的学习是教师的任务,不愿参与协助;家长意识薄弱,只一味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自己却置身事外,无所作为。

  1. 家校交流配合不足

一方面,教师很容易对特殊学生、后进生或优等生多加关注,而忽略中等生或安分、自律的学生。另一方面,家校联系过程中家长不配合教师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存在家长与教师观念冲突,固执己见,对教师提出的建议阳奉阴违等情况。

二、基于家校合作视角对学生课业减负实施的建议

(一)明确教育职责,家校各司其职

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学生一事上,有着不同的内容和任务,要想实现高效的合作,必须先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

  1. 学校教育职责

学校教育有固定的场所、集中的时间段、专业的教育教学人员,能够更高效地实现大规模的集体教育,这是学校教育的优势。学校教育的不足在于,由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兼顾每一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此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面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1. 家庭教育职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前最主要的教育渠道。家长和孩子的血亲关系,使得家长天然受到孩子的依赖和崇敬,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人,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成长伙伴,应该也最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思想观念等情况,因此具备便于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个性的优势。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家庭作为孩子长时间生活生长的地方,家庭教育具有近水楼台的天然优势,而学校教育的系统性专业性是家庭教育无法达到的。[1]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有其优势和不足,且两者之间的互补性很强,因此家校应根据双方的特点进行职责分配,在各尽其责的基础上寻求合作取长补短,达到减负效果最大化。

(二)统一教育理念,平等互助协作

家庭和学校在促进学生发展上有着共同的目标,两方不应是抗衡的状态,而是强强联手、合作共赢的关系。

1.协商教育理念

家长和学校的教育理念统一是家校合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学生接受的两种教育应该是彼此关联、相辅相成的。家校各自成一派,不利于保持学生学习情境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更甚者,如果家校彼此推诿、埋怨,会损害家长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影响教育成效。因此,家长和学校必须加深认同,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彼此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2.加深政策认同

家校需要认识到,学生乃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减负工作的最终目的。应试教育具有片面性和功利性,在减负的同时必须为学生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减负需要家校的共同努力,家校统一对“双减”政策的认同,是实现学生课业减负的前提。

(三)密切家校联系,建立沟通机制

要想实现长期、顺利的合作,家校还须保持密切联系,加强沟通与交流。

  1. 家校信息互通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家校信息互通已经成为一件便捷的事情。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好网络通讯平台,实现随时随地的沟通。教师可将学生在校内的听课状态、作业完成情况、活动表现等告知家长,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家长也可与教师分享将孩子在家中的学习状态、时间分配情况、作息规律等,有助于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

  1. 建立沟通机制

家校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并注重沟通的长期性和全面性。家校必须定期对学生的状态展开交流,且家校联系的重点不能只聚焦在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情况上,孩子近期生活上的表现,情绪状态

心理状况等也应当予以关注。另外,还要注意沟通的时效性,发现任何问题一定要及时与对方取得联系,协商处理。

(四)丰富合作形式,提供教育指导

学校应努力丰富家校合作形式,使家校合作从多方面、多途径展开。

  1. 全面开放展示

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探讨和交流,充分利用家长的条件和资源,解决减负中遇到的问题。例如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围观或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展示学校为减负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借助网络平台创设线上留言面板,分享学生每日作业任务和完成情况,交流学生的对课业的心理负担状态。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建立家校互评制度,通过相互评价与反馈跟进的机制,促进家校教育的更新和提升,进而为课业减负提供条件。

  1. 教育方法指导

必要时,学校还需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学校可以开展讲座或利用家长会等,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和“减负政策”等相关知识,组织家长座谈会,邀请优秀学生家长做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分享。学校为家庭提供教育指导应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以采取上述“一对多”的形式,对于各个家庭之间不同的、特殊的情况,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家长找到适合自身家庭情况的教育方法[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塌下来。 ”[3]由此可见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双减”背景之下,家校共育更为迫切,家校双方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各施所长,合作共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靳艳艳.“减负”背景下家庭教育功能转换研究[D].鲁东大学,2013.

[2]王婷婷.“家校联动”为家庭教育指导减负增效[J].现代教学,2014(20):56-59.

[3][苏]B.A.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