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0
/ 3

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王翀,安伟强

(山东科技大学,青岛 266590)

摘要:随着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科技竞赛成为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传统理论实践教学的有力补充。本文从探索和研究高校科技竞赛发展路径出发,研发了大学科技竞赛全过程管理平台,并对科技竞赛相关性进行分析,证明了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学习和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科技创新;科技竞赛;过程管理;相关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2022年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项目编号:Yzlts2022081)

Research on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s

Wang Chong, An Weiqia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266590)

Abstract: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cultivat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studied in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 powerful supplement to traditional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tarting from exploring and research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s. In this paper a full process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s was developed. With the help of the platform, we analyzed the relev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s, proving the positive impa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s on the learning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mpetition; process management; correlation research

1 引言

科技创新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灵魂与动力,而大学生作为推动未来科技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国家民族兴盛的重担,因而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传统的教育倾向于理论讲解、技能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来重新设计和组织[1]。科技竞赛以其趣味性、挑战性和协作性,成为传统理论实践教学的有力补充,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通过竞赛的组织、研讨、设计、沟通、协作,真正实现求知、做事、共处和为人全方面锻炼和提升,为大学生踏入社会、适应社会提供宝贵的学习经历。

2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的现状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定的培养机制和培养方案,国内不少的专家学者做了相关的探索研究。王立华等[2]提出了基于竞赛、课程、文化三者耦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曾真等[3]结合自身指导研究生参与各种创新设计大赛的经历,得出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有效途径;刘文良[4]对科技创新教育对研究生就业创业的影响方面,做了一些分析,得出其重要性;吴楠[5]对高校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具体策略。赵洪媛[6]分析了阻碍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以科技创新活动为核心,优化教学形式。李国华

[7]从学生视角分析了专业知识储备与申报时间点的冲突,提出营造科技创新教育氛围,合理设置申报时间等政策。孙楠等[8]提出了基于OBE理念驱动的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限制因子解析方法,并探讨了相关权重。吴跃成等[9]阐述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将教师科研项目与学生竞赛相融合的培养模式。李玉道[10]等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科技竞赛,形成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方式,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竞赛活动对提升大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影响。众多的研究成果都提到了将教学实践与科技竞赛相结合,利用科技竞赛推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各高校和职业类院校对于学生科技竞赛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仍有很大差异,如何激发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有效的管理和分析科技竞赛关联性,是高校管理者和教师都关心的课题。

3 探索学生科技竞赛发展道路

目前,学生参与度高、有影响力的科技竞赛包括“互联网+”“挑战挑战杯”“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等300余种,涵盖了计算机、数学、金融、语言等诸多学科和交叉领域,成为扩展大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团队协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困难能力的重要手段。落实学生科技竞赛的发展,需要从政策支持、教学改进、科学管理和关联性研究几个方面深入开展。

3.1加强政策支持,深化创新理念

推进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离不开政策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我校积极响应,先后出台了《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与管理办法》和《大学生国家奖学金管理和评审暂行办法》,加大了学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和科技竞赛奖励标准,并通过绩校奖励、职称晋升、聘期考核等抓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科技竞赛的指导中来。

3.2开展多元化教学,提供创新实践平台

竞赛项目的种类繁多,考察的能力点范围广泛,需要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还有可能涉及到数学建模技巧、计算机求解、企业管理、政策法规的理解等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高校培养方案和教师教学过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为学生提供按计划授课、临时选课、线上听课、自学辅导等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同时可以开展不同种类的社团活动,鼓励举办具有科学探索和科普性质的社团活动,邀请有经验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开展系列讲座,建立创新创业项目及科技竞赛师生双选机制。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大大扩展了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途径,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本领,符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根本要求。

3.3科技竞赛全过程管理

为实现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全过程管理,我们自主研发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平台,主要实现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线上申报、线上评审和推荐的全过程化管理,同时实现学生论文、专利、竞赛和其它类成果的填报和汇总功能。

学生从平台查看竞赛信息后,在参赛时间内将作品提交到平台,通过学院推荐、专家评审等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线上评比,并公示。对于推荐参加上级比赛的作品,学生可以根据专业意见进行二次修改和完善,最终推荐到校外竞赛环节,详细流程见图1

图1 竞赛流程图

从2020年开始,系统已收集了论文、竞赛获取、专利、其他类等科创成果信息3万余件。对于科技竞赛的全过程化管理提高了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便利性,以及公平性,并为后续的关联性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3.4 科技竞赛关联性研究

为了研究大学生参赛数量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我们提取了参与竞赛最多的300个班级共计9970人近三年的竞赛信息及学习成绩,通过图2显示学生平均成绩与参赛数量呈现明显的正比例关系。

C:\Users\wc\Downloads\scatter-aqi-color (3).png

图2 学生成绩与参赛数量关联性分析(总)

所有参与调研的学生来源于79个不同的专业,统计每个专业参加3项以上竞赛者平均成绩明显高于所有学生平均成绩的专业有77个,占比97.5%,参加5项以上竞赛者比参加3项以上竞赛者平均成绩高的有60个,占比75.9%。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数量与平均成绩呈现正比关系(图3)。

C:\Users\wc\Downloads\dataset-link.png

图3 学生成绩与参赛数量关联性分析(分专业)

对于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参与科技竞赛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我们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激发学习动力,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扩展实践水平。

4 结语

要想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科技竞赛是必不可少的催化剂[11],在科技竞赛中学生不仅要精准利用所学知识,还要不断在理论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力求高效率、低成本地完成比赛项目,这就在无形中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也将细化分析科技竞赛与学生成长的关联性研究,助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王立华,聂西文,王道岩,张玉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01):28-30.

[3]曾真,吕亚清,王为国,等.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经验与思考[J].科教导刊,2021(3):30-32.

[4]刘文良.探究科技创新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J].艺术科技,2021,34(6): 241-242.

[5]吴楠.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32(9):117-118.

[6]赵洪媛.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科技资讯, 2021,19(34):118-120.

[7]李国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与对策[J].科技视界, 2021(32):15-16.

[8]孙楠,王佳玉,杨靖铎.基于OBE理念驱动的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限制因子解析和评价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09):69-72.

[9]吴跃成,丁宁,潘翔伟.科研与竞赛融合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2,No.502(34):29-31.DOI:10.16400/j.cnki.kjdk.2022.34.010.

[10]李玉道,张广玲,尹力等.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实验室科学,2022,25(04):223-226.

[11]史宝玉,邓永平,丁发.科技竞赛助力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8):138-140.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8.048.

作者简介:

王翀,男,山东泰安人,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大数据分析;

安伟强(通讯作者),女,河北张家口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建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