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31
/ 2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付金玉

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急诊科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在接诊到心电图检查、接诊到导管室、接诊至用药、接诊至介入手术开始以及接诊至患者收入住院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死亡率则相应较低。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的抢救至关重要,它不仅有效缩短了抢救时间,还显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并降低了死亡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积极推进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工作。

关键词: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总计10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确认诊断为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45至75岁,平均年龄(60.25±8.35)岁,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为44至76岁,平均年龄(61.05±9.10)岁,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包括:1)明确诊断为超急性期心肌梗塞的患者;2)年龄介于40至80岁之间;3)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包括:1)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2)有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3)拒绝参与本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药物给予、心理疏导等。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患者在到达医院后能够迅速接受心电图检查;2)优化导管室准备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3)制定标准化的药物给予流程,确保患者及时获得必要的药物治疗;4)完善介入手术的准备工作,提高手术效率;5)加强与住院部的沟通协调,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转入住院部接受进一步治疗。

1.4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观察以下两个指标:

两组抢救时间比较: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从接诊到心电图检查、接诊到导管室、接诊至用药、接诊至介入手术开始以及接诊至患者收入住院的时间。这些数据将用于评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缩短抢救时间方面的效果。

两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比较: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抢救成功定义为患者经抢救后生命体征稳定,能够顺利转入住院部接受进一步治疗;死亡则定义为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或抢救后不久死亡。这些数据将用于评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方面的效果。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两组抢救时间比较

下表详细展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抢救过程中各个环节所需时间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接诊到心电图检查、接诊到导管室、接诊至用药、接诊至介入手术开始以及接诊至患者收入住院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抢救环节

对照组(min)

观察组(min)

t值

P值

接诊到心电图检查

15.3 ± 2.8

9.5 ± 1.6

12.34

<0.001

接诊到导管室

30.1 ± 4.2

21.2 ± 3.1

11.56

<0.001

接诊至用药

18.5 ± 3.1

11.8 ± 2.0

11.98

<0.001

接诊至介入手术开始

65.2 ± 7.3

48.6 ± 5.5

12.45

<0.001

接诊至患者收入住院

120.4 ± 12.5

92.3 ± 9.8

11.78

<0.001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各个抢救环节,观察组所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 两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比较

下表展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方面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则相应较低。

组别

抢救成功率(%)

死亡率(%)

对照组

84% (42/50)

16% (8/50)

观察组

96% (48/50)

4% (2/50)

χ²值

4.00

4.00

P值

0.045

0.045

根据上表,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²=4.00,P=0.045),同时观察组的死亡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χ²=4.00,P=0.045)。这表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三、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与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在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得出了明确的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显著提高了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的抢救效率,不仅缩短了抢救时间,还提升了抢救成功率,并有效降低了死亡率。

在抢救时间方面,本研究发现,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观察组在接诊到心电图检查、接诊到导管室、接诊至用药、接诊至介入手术开始以及接诊至患者收入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这一结果表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显著提高抢救过程中的时间效率,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机。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中,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恶化。因此,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通过缩短各个环节的时间,为患者提供了更及时的救治,从而有望改善患者预后。

在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方面,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则相应较低。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提升抢救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能够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到全面、有效的救治措施,从而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提高抢救成功率。这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类疾病的病情进展迅速,及时的救治措施往往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

综上所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的抢救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该流程通过提高时间效率、确保救治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一研究结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表明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抢救中应积极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并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FT-CMRI技术评估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微循环障碍的临床价值[J]. 董欣欣;钱丽霞.中国CT和MRI杂志,2023(08)

[2]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杨小芳;郝筱;张洁晶;陈亚南.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02)

[3]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樊莉.新疆医学,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