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4
/ 2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途径

刘翠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实验小学  261021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获得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使其能够正确理解法律法规知识,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小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意识培养现状

(一)取得的成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已经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就,学生能够意识到法治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其法治意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方式多样化,包括法治文化长廊、法治主题宣传、手抄报、普法视频拍摄等,学生能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感受到法治的重要性,并深入地学习相关知识。

(二)存在的问题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旨在规范义务教育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促进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制素养。但在现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将学生成绩和教学任务作为重点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无法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法治能力和法治知识水平的提升,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意识的培养途径

(一)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是为了使学生成为新时代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法治意识对生活的重要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现有的经历,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法治,使其认识到学习法治对生活的重要意义,以调动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的热情。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中,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法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在乘坐巴士秋游的路上,还是在医院看病,任何场所都存在法律。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生活在法治社会,在生活中要自觉遵纪守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思考: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此时学生能够迅速联想到,如果生活中没有法律,违法犯罪行为会泛滥,人们的权益不能得到保障、社会秩序会陷入混乱,自己会失去静谧、稳定、温馨的学习环境。

为了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紧密地联系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明确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意义。例如,学校会定期举行升旗,奏国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在生活中的真实体现,法律规定任何践踏、毁坏国旗、篡改国歌的行为都属于犯罪行为;各位同学能够在和谐的校园中生活、在温馨的教室中学习,是因为学习生活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保护,一切私自剥夺教育权利的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川流不息的公路上,车辆行人能够各行其道、保持秩序,是因为交通生活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保护;在商店中买到了问题商品,可以无条件申请退换,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了我们合法消费的权利。教师借助生活现象向学生介绍法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使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力量,认识到生活在法治社会中,要学法、懂法、用法,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引用教学案例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有限,对法治的理解仍处于抽象阶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法治概念,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用教学案例强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法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受特殊保护》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题:未成年人好奇心强,应该什么都尝试吗?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有哪些特殊之处?学生会结合生活经验回答,如不能尝试盗窃、不能尝试在公路上嬉戏等。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未成年人应有的特殊保护,教师可以引入社会热点话题作为案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主要保护对象为我国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任何人无权剥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10岁女学生黄某被父亲强制辍学,他认为女孩读书无用,应当留在家里干活儿,将来结婚生子,读书就是浪费时间和金钱。黄某不想辍学,请求班主任向父亲讲明道理。班主任得知黄某的情况后,与当地法律援助中心的张律师一同来到黄某家中,向黄某父亲讲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并说明黄某作为未成年人,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保护,黄某父亲这样做是一种违法行为。黄某父亲意识到自身的错误行为,决定让黄某继续上学。

(三)创设教学情境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应当在结合道德与法治内容的基础上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在情境中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加深对法律的理解、掌握法律的运用方法。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假如有一天你遭受了校园暴力,在此过程中无力反抗,对此你感到非常委屈,接下来你会怎样做”组织学生自由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应当“以牙还牙”,找朋友们打回去;有的学生认为应当告诉家长和老师;有的学生害怕惹祸上身,因此选择隐瞒此事……教师运用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结果:“以牙还牙”的方式是犯法的,不应采纳;隐瞒此事只会让施暴者变本加厉,加深对自己的伤害。当遭受校园暴力时,应当请求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也可以直接报警,让施暴者接受法律的制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思考法律的作用,明白依法维权的重要性,任何违法行为在法治社会都应受到严惩。

三、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生应当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道德与法治对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规划教学途径,使学生的法治意识水平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陶君仪.略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22,(2).

[2]马旭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