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05
/ 2

高职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探索

郭蓉

邯郸科技职业学院 河北省邯郸市 056000

摘要: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依然还在采取传统课堂护理教学方法,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教学。虽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但是在其授课过程当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与学生的互动性较差且教学方式枯燥不足。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究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以期提升高职内科护理学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为促进学生就业、择业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

引言

“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本课题组将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相融合,深入挖掘内科护理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坚持专业培养和思政育人并重,培养了护生爱岗敬业、严谨细致的职业责任感,提升了护生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精益求精、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职业素养,激发了护生的爱国精神和对护理事业的使命感,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职业认同,进而坚定了其职业自信、学业自信、能力自信,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1高职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探索

1.1高职生的学习基础不足

在现代化职业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高职课程教学在开展内科护理课程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掌握各类常见内科疾病的病理、临床现象以及辅助检查手段和相关治疗措施”为主要的课程教学目标,主要为学生讲解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学知识。但是当前很多高职生选择高职教育是因为自身在中学阶段没有打好学习基础,为了自身的就业、发展选择了职业教育,这种情况决定了高职生的学习基础相对不足。如果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坚持采用“理论讲解+技能示范”的专业课程教育模式,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形象思维和代入感,难以理解抽象化的病理知识,从而导致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1.2内科护理操作平台不完善

在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实际的临床经验,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岗位实践能力上有所欠缺。根据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当前高职内科护理专业学生缺乏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是导致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在我国现代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内科护理专业需要的是具备丰富护理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在开展内科护理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课程实训平台,比如虚拟仿真实验室等,那么就难以应用专业仿真设备锻炼学生的基本护理能力,学生难以将护理理论知识以实践的手段进行理解与应用,导致高职内科护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质量不足。

1.3高职生的实践能力不足

高职内科护理学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我们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讲解内科护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注重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提高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通过护理实践训练的方式强化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在但当前,有很多高职院校受操作成本、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基础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开展高质量内科护理教学实践活动。这种不足导致学生的护理实践需求难以满足。

2高职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探索优化

2.1确定目标,端正教学方向

基于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理念,教师在内科护理学中融合思政教育时,首先应当帮助学生确定目标,端正护理课程的教学方向。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让思政教育融合得有条不紊,让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3]。首先,教师可以从基本的道德素质入手,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热爱团队、热爱专业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充分激发学生报效祖国、保护人民健康的专业意识。其次,教师应当在原有的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上,增加德育培养的具体目标。比如,根据国家规定的护理学专业标准,以及学生在岗位中需要表现出的基本素质,将内科护理学的思政目标制定为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爱岗敬业、关爱病人、乐于奉献、珍爱生命、耐心负责,并将这些要求融合在护理学课程的每一个章节之中。最后,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师在合理设计教学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沟通交流、思考问题、实际应用等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护理专业水平。

2.2融入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提高医德修养

高职护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尚在培养和形成的阶段,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无法积极应对,更无法通过表面现象看透本质,而护理人员是人类健康的后备军,尤其在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等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内科护理学课程呼吸系统疾病及传染病的讲解中引入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可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并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传播正能量,提高社会责任感.

2.3优化管理,加强品德监督

在入学阶段,学生还未正式接触患者,这正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宝贵时机。教师应当抱有未雨绸缪的思政教育态度,而不是等学生正式进入岗位,出现问题之后再进行亡羊补牢。若想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思政教育质量,教师应当优化课堂的教学管理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品德监督。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旁敲侧击的管理法。比如,当看到学生出现懈怠、不认真的错误表现时,不要公开揭露学生的错误。否则,很容易伤及学生的自尊心,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教师可以选一篇正能量的文章,表现出认真、积极的品质,与学生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再让这名学生公开朗读这篇文章。不仅能用美文震撼学生的内心,也能给予暗示,让这名犯错的学生深刻反省。其次,教师可以主动引导的管理方法。比如,看到学生在上课时出现溜号行为,点名这个学生,让他主动谈一谈自己学习护理学的主要目标,讲一讲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教师的主动引导下,学生会理解到教师的意味深长,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

2.4构建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构建多元化、个性化、与时俱进的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评价机制是课程思政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鉴于此,本研究采用了以下方式。一是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内科护理学课程进行评价;依据课程类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增加过程性考核,并在日常考核、专业课程考试中设置课程思政增值性评价相关内容,如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品的分享,感悟分享汇报、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及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患者满意度评价、工作积极性评价、服务态度评价等。二是在期末理论考核中增加开放性题目的数量,在实验实训教学考核中提升患者人文关怀、沟通技巧模块的分值比例;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注重提升学生平时学习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激励学生全员、全过程、全方面参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三是通过与学生结构式访谈,了解教学效果及学习兴趣。

结束语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深度挖掘并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思政教育,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充分体现专业领域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对专业课的教学改革,要充分考虑从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目标设计、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融入路径等方面,深入挖掘学科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并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落实主体责任、树立问题导向,实施项目牵引和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现中国气派等路径落实课程思政。

参考文献

[1]史瑞芬.论“课程思政”视阈下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9(8):586-587.

[2]王勇.高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大纲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0(1):141-142.

[3]肖冬玲.浅析微课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