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11
/ 2

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滕晓洁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右北平镇中心校   024200

摘要:幼儿时期是探索、发现和学习的黄金时期,而游戏活动正是切实贴近幼儿天性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游戏,幼儿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不仅提高了知识吸收效果,而且社交能力、情感认知等多个方面得到了有效发展。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应用游戏活动,教师要将“玩”与“教”进行巧妙融合,为幼儿创建多元化的游戏环境,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满足幼儿全面成长的需要。

关键词:游戏活动;幼儿园;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迅速进步,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手段,逐渐受到了更多关注。游戏不仅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工具。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都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引入合适的游戏元素,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一、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优势

1.1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

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需求,注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发展幼儿智力,锻炼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进行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在实践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巧妙地融入相关知识,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趣味益智游戏,将数学、语言、科学等学科元素巧妙地嵌入其中。在数字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数数、比较大小等,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语言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歌谣、故事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使知识的学习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更便于幼儿吸收和掌握。

1.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规则明确、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可以让幼儿在参与过程中逐渐养成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分享资源的良好行为习惯。例如,在团队游戏中,幼儿需要相互协作、团结互助,培养集体荣誉感;轮流参与的游戏能够强化幼儿的等待和分享意识。这样的游戏体验可以丰富幼儿的社交经验,让幼儿掌握更多生活中的具体规则,从而实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二、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过于传统,缺乏趣味性

在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方法,如灌输式教学、死记硬背等。这种做法忽略了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此外,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这种过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孩子们全面发展,还可能导致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丧失。

2.2注重整体,忽视个体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整体的教学效果,而忽视了对每个孩子个体的关注和培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集体活动为主,较少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这导致一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对学习容易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其次,教师在进行评价和反馈时,往往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价,较少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具体表现。这使得一些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影响了他们学习的进步。

三、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3.1科学规划教学活动,创设游戏情境

科学规划教学活动是高效开展游戏活动的前提和保障,教师需要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立足于幼儿的认知、健康、语言等方面的成长需求合理创设游戏情境,以确保幼儿在适宜的游戏内容和活动形式下高效成长。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游戏活动不仅可以作为娱乐,还能成为学科知识的载体。在这一过程中,游戏情境的创设需要将游戏与学习内容有机结合,通过巧妙设计,将不同游戏活动串联起来,形成一系列有机衔接的教学流程,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步提升技能,在玩乐中学到知识,获得全面发展。

3.2确定游戏主体,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幼儿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探寻游戏精神时,教师同样要以幼儿为游戏活动的主体,以现代化教学思想为指导,基于幼儿主体性需求打造契合其发展规律和兴趣喜好的游戏活动,增强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同时,教师要给予幼儿正向引导,使其在游戏活动中自主探索,了解游戏要求、掌握游戏方法。教师需改变游戏指导者的身份,突出幼儿的游戏主体地位,提升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例如,在“小小建筑师”游戏活动中,游戏活动目标为指导幼儿感知不同建构材料的特征和性质,引导其根据要搭建物体的外形特征,选择合适的建构材料类型,根据主题要求进行自主建构,以培养幼儿的建构思维和动手能力,使其享受到游戏的乐趣。在游戏准备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在幼儿园周边的道路、社区等区域范围内录制视频,使幼儿在观看视频中熟悉幼儿园周边区域的建筑物,确定建构对象。为体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给予幼儿自主选择搭建对象的权利,教师仅为幼儿确定游戏主题,如“利用材料搭建你喜欢的事物”,使幼儿能够在理解主题的基础上自由选择游戏对象和搭建材料。这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游戏参与欲望,使其感受到自身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身份。

3.3结合教育目标,合理选择游戏类型

儿童游戏类型丰富,从认知发展的层面出发,可划分出规则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练习性游戏等类型;从社会行为发展的层面出发,可划分出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等类型;从教育作用的层面出发,可划分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儿童游戏的教育功能和适用条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鉴于此,幼儿教师在组织开展游戏教学前,应结合教育目标对游戏类型进行合理选择,以此最大限度发挥游戏教学的教育功能和价值。例如,体质锻炼及运动能力、运动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教育目标。当幼儿教师以该教育目标为核心组织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时,应优先选择体育活动类儿童游戏作为教学载体,这样既有利于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融合,降低教学设计的难度,又能依托该类型游戏的属性特征,提升教学效果。

3.4创新游戏内容,培养幼儿的开放思维

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幼儿创造接触外界事物、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交流的机会,使其在自主交互的过程中提升认知水平,发展多项能力。教师应注重提升游戏内容的丰富度,重视将创新意识融入游戏活动设计中,以开放性的游戏内容激活幼儿的各项思维,引导其在完成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形成自主意识、创新意识,锻炼思维能力。教师应以此为方向进一步完善幼儿游戏教学活动方案,合理规划游戏内容,使幼儿在自由探索中实现思维发散,获得能力提升。例如,在“玩圈”游戏活动中,游戏道具为大小不一的软圈,本次游戏没有固定的玩法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开发软圈这一游戏道具的不同玩法,使其对“玩圈”产生兴趣,能够发散思维,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玩圈”。同时,教师提供了大小不一的软圈,幼儿可以根据软圈的不同类型思考不同的玩法,提出具有新意的游戏玩法,以提升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结语

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是基于幼儿发展和教师专业素养要求来开展的,不仅能够满足幼儿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需求,而且能够提升幼儿的心理品质以及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书铭.游戏教学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3,(27):107-109.

[2]黄莹.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3,(18):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