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书法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0
/ 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书法教育研究

王财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高勒镇巴彦小学

摘要: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当前小学书法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重视硬笔轻软笔、重技能轻素养、重规范轻个性等。本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书法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索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推动小学书法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小学、书法教育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书法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愈发凸显,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小学书法教育做出了一些探讨。

一、小学书法教育现状

1.1重硬笔,轻软笔

在当代小学书法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即对硬笔书法的重视程度远超过软笔书法。硬笔因其书写便捷、易于掌握而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们从小接触铅笔、圆珠笔等硬笔工具,硬笔书法的教授也因其实用性而成为教学的重心。然而,这种偏重硬笔的现象,无形中削弱了软笔书法的地位和价值。

软笔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能通过笔触的运用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细致的观察力。软笔书法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对传统文化认知和体验的过程,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软笔书法的学习曲线相对较陡,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练习和领悟,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加之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书写速度和效率的追求,使得软笔书法在实用性上显得不那么突出,进而影响了其在小学书法教育中的地位。

1.2重技能,轻素养

在小学书法教育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教师和家长往往更注重学生的书写技能,而忽视了书法素养的培养。这种偏向技能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笔画的规范、结构的整齐以及书写的速度,而很少涉及书法背后的文化意义、审美价值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仅仅是一种书写技巧,更是一种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的体现。它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历史故事和人文精神。通过书法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汉字的美学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当书法教育仅仅停留在技能训练层面,而忽视了书法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时,学生的书法学习就容易变得机械和枯燥,失去了书法艺术应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学生可能会为了追求书写的规范和速度,而忽略了书法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展现。

1.3重规范,轻个性

在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是过分强调书写的规范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规范性书写固然重要,它是书法教学的基础,能够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笔画顺序和结构布局。然而,当规范性成为书法教育的唯一或主要目标时,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表达就会受到限制。

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应该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情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对美的不同理解和追求,书法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探索和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但是,在过分强调规范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书法作品往往变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和生命力。

二、小学书法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1建立书法教育管理体系

小学书法教育中普遍存在一种偏向,即过分强调书写的规范性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这种偏重规范性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正确的笔画和结构,却往往限制了他们创造力和个性的展现。规范性书写是书法的基础,但不应成为教育的全部。书法是一种艺术,它鼓励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表达。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书法作品可能变得雷同,缺乏个性和情感的投入。学生可能会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牺牲了自己的创意和风格。这不仅削弱了书法教育的吸引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书法教育应当在传授规范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空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书写风格,探索自己的艺术语言。同时,教学内容应更加多样化,不仅限于传统书体,还可以引入现代书法元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评价机制也应进行改革,除了考察书写规范性,还应重视学生的个性表达和创意思维。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发挥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此外,教师应具备开放的心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发现书法的美,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激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至关重要。

2.2完善书法教育课程体系

在小学书法教育中,课程体系的完善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许多学校的书法课程还停留在基础的笔画和结构教学上,缺乏系统性和深度。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更为全面和多元的书法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应该涵盖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风格及其文化背景。通过学习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书体,学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书法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课程设置应注重书法技能与书法素养的平衡。除了基础的书写技巧训练,还应加强书法理论、书法鉴赏和书法创作等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实施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动画等形式,使书法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书法实践活动,如书法比赛、展览等,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此外,课程评价也应多元化,不仅要评价学生的书写技能,还要评价他们对书法文化的理解、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通过全面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书法学习成果。

2.3开展书法教育课堂研究

在小学书法教育的实践中,课堂研究是推动教育创新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许多书法课堂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和对教学方法的深入探索。因此,开展系统的书法教育课堂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课堂研究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特点,探索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对书法的兴趣;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书法文化探索和创作实践。

课堂研究应注重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可以通过跨学科的视角,将书法与语文、历史、美术等学科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鼓励教师尝试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课堂研究应关注教学评价的改革。除了传统的书写技能评价,还应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文化理解等综合素质的评价。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书法学习成果。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小学书法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书法教育应注重技能与素养的平衡,规范与个性的融合,以及传统与创新的结合。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机制、加强师资建设等措施,可以全面提升小学书法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书法艺术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红香.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书法教育研究[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08):40-42.

[2]滕越.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书法教育探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9):3-4.

[3]张润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书法教育[J].少儿美术,2020,(1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