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蒙古文书法的产生和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5
/ 2

简析蒙古文书法的产生和发展

白乌恩奇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二中学

【摘要】近年来,群众性的蒙古文书法艺术活动蓬勃兴起,蒙古文书法艺术创作队伍不断壮大。从书法艺术字体来看,中年作者多以庄重典雅的楷书和严谨古朴的大小篆体为主,青年作者多为行、草、腾、挺胸、方隶等体字的作品。其中较有功力的蒙文书法家,在继承蒙古文书法传统艺术手法的基础上,改革探索出了摇摆书、象形书等创新字体,并大胆突破传统习惯,采用浓、淡墨结合或淡墨书写的作品,在体裁和艺术内涵方面更加充实丰富,表现手法与技巧更为细腻和多样化,给人以别具一格和耳目一新的感觉。

【关键词】简析    蒙文   书法    产生    发展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兄弟民族共同努力,共同创造了祖国数千年的文化艺术历史。其中包括蒙古民族以其聪明智慧创造的多种文化艺术,至今仍被国内外专家学者所称道。而蒙古民族独特的蒙古文书法篆刻艺术,也逐渐在我国书法篆刻艺术原地中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一个民族的书法篆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与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蒙古文书法篆刻,亦是如此。要了解蒙古文书法篆刻艺术,需要了解蒙古文字的起源、结构和特点。蒙古文书法与历史悠久的汉文书法相比,尚属于一门年轻的艺术。然而从蒙古文字诞生的时候起,就形成了使用软笔(毛笔)、硬笔(竹笔,羽翎、骨签)两类工具书写蒙古文的书法艺术。这一点,足以从成吉思汗时期到元、明、清以及中华民国历代流传下来的手抄品、木版、石版印刷品、碑刻、印鉴、匾额等文化历史遗迹中得到映证。从蒙古文书法艺术发展演变方面,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回鹘式蒙古文时期(从蒙古文字创制到清朝初年)

它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1.用笔特征:蒙古文初创时,即多使用毛笔书写。这时候人们还多以实用书写为主,不能顾及到对书法理论的研究,拿起笔便写。因此用笔无轻重,笔道粗细变化不明显,但书写至“朝前尾”、“后尾”及“离体尾”时,运笔突然停顿回锋,给人以古朴方正之感。

2.书体特点:当时的书体多为所谓“正楷”,字牙、字肚、字角、字辫、字点写得工整而清晰。

3.笔画特点:在回鹘式蒙古文书法的史籍文献中,有的写单双点,有的则不写。在书写字角、字辫时也和现代蒙古文写法略有区别。特别是字尾,往往是一笔拉直似刀又似剑,别具风韵。另外其他字母与现代写法有别。

4.结体特点:由于回鹘式蒙古文的用笔、结体等特点,书体显得细长而清秀、整洁而利落,这也是回鹘式蒙古文书写的审美价值所在。

在回鹘式蒙古文书法作品中,首先应提到的是1225年的《成吉思汗石》书,是目前被发现的最早的蒙古文书法艺术遗产。此外还有1240年的《阔台汗召碑书》、1246年“贵由可汗印”、1307年写的孔子《孝义》以及元朝时期的大书法家突勒格吐固斯在1323年7月23日所书写的铭文。另外在大量明朝的诏书上书中发现有《回鹘蒙古文课本书》,可能成书于15世纪。

第二个阶段是蒙古文书法规范化发展时期(从明末清初至中华民国)

这一时期,回鹘式蒙古文字从语法、书写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规范化,结体也发生了演变,成为与当代实用的蒙古文字基本相似的书体。由此,蒙古文书法也随着文字的变化有了新的发展。特点是:

1.从清初的不少佳作中,在同一幅作品中的文字,仍然是有的点单双点有的不点单双点。可见当时的蒙古文字仍保留着回鹘式蒙古文的痕迹。

2.清代中后期的书法变得与当今书法几乎完全一致,字的朝前尾、后尾、离体尾均写得较长,字的长短、粗细也变得适中。

3.书体由过去单一的楷书变成行楷书。并突出后尾,笔画处理的粗而重,形状如刀,谓之刀笔。

4.在笔法方面,运笔有轻有重、有提有按,笔画疏密得当,前后照应,十分美观。上述特点,从清代1847~1847年间瓦拉特右旗十三代公爷嘎拉旦旺楚道尔基的书法作品中,明显表露出来。在他的书写中,对有些带点字仍未加点。朝前尾、后尾、离体尾写得长而细,具有现代书法的艺术风格,字体新鲜、精神、大小均匀、行距相等,给人以舒适的美感。

在清晚期的书法艺术中,著名的有古拉然撒、宋旺旦楚、尹湛纳希三人。古拉然撒和宋旺旦楚的艺术风格,是正楷与草书相结合,字尾、字角、字辫长,写得优美潇洒。尹湛纳希是以正楷为主,字牙、字肚、字点书写的清秀利落。字尾写得长直挺拔。民国时期有一位名叫达木楚东日布的书法家,也是出手不凡,与嘎拉旦旺楚道尔基的书法相似。

第三个阶段是蒙古文书法艺术繁荣发展的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今)

1.出版了大量的蒙古文书法艺术书籍。如1950年阿旺加卜、阿敏、旺楚克合作抄录的《青典》,1947年阿旺加卜和陈青云合作抄录的23万字《红楼梦》,1977年阿旺加卜抄录的《蒙古文字注释》。额尔敦布和、毕其格图编写的有关蒙古文书法艺术的书籍以及宝山抄写的蒙古文教科书等。

2.群众性蒙古族书法艺术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组建了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和蒙古文书法艺术协会。蒙古文书法作品相机在国内外展出。

3.随着蒙古文书法创作的发展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流派。著名书法家阿旺加卜先生,终身与笔墨为伴,从先生抄录的《红楼梦》中可以看出他的书体已定型结体长短相宜,左右距离适中。著名书法家额尔敦布和的特点是字牙比较长、字尾长而粗犷。宝山抄写的小学教科书,书体雄壮有力,深受人们的欢迎。

蒙古文篆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印章的篆刻既有实用价值有是艺术创造,与书法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蒙古文篆刻与蒙古文书法都是来源于蒙古文字的产生。

蒙古文篆刻艺术不仅在产生后的各个历史阶段,都从未间断的有所继承和发展,而且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些精通蒙古文篆刻艺术,工艺娴熟的篆刻艺人。而随着近年来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对八思巴文篆刻创作的大力倡导,又涌现出一批青年八思巴文篆刻艺术家,如朝洛蒙、艺如乐图、哈斯喜贵、四海、欧戾秦等,他们篆刻技巧娴熟,研究八思巴蒙古字,并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八思巴蒙古文篆刻作品,深的区内外人们的喜爱。如果蒙古族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当然也就不会有蒙古文书法篆刻艺术。这是因为文字是书法艺术赖以造型的基础。然而在世界上众多国家和民族的拼音文字中,唯独蒙古民族的传统文字具备了产生书法艺术的特殊条件,并发展成为一门瑰丽的艺术,是蒙古民族的智慧创造和历史的幸运。蒙古文字犹如蒙古人骑马行走一般,不仅字母骑字母才能组成字词的竖式结构,字形修长,线条匀称,千姿百态,变化莫测,充满律动;而且线条收放适度,形态自如,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宛如精美的图案画。蒙古文字不仅每个字都有头、腰、尾,而且每个字母都与人或动物的某个部分相似。例如:有字角、字辫、字脑等形象化名称的字母结构部分,都位于字腰的后面;有字牙、字钩、字肚、字爪的字母结构部分,都位于腰的前面;朝前尾、后尾、离体尾的部分都在字的下面;还有单点、双点等像是淋漓的汗滴,,由于蒙古文字具有这种独特的象形结构,如运用书法技巧,经过艺术构思,巧妙布局,书写得体,将会产生浑然天成,洗练含蓄的美感,产生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蒙古文书法外在的艺术造型与绘画、篆刻之间,是一种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三角关系。书法在造型、会意、笔法等方面与绘画艺术脉络相通,颇为相似,而在章法、布局等方面由于篆刻艺术基本一致,因此三种艺术形式在造型方面相互借鉴、补充,往往出现在同一幅作品中,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