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患者运用盆底肌功能锻炼的证据总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9
/ 2

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患者运用盆底肌功能锻炼的证据总结

金斯杰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 201900

摘要:直肠癌治疗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有效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实施直肠癌保肛术低位前切除治疗后,患者伴有肠道功能损伤,多表现为排便困难、大小便失控、排空障碍,其被统称为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加强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改善患者病情,对促进患者疾病预后有显著作用。研究重点对盆底肌功能锻炼在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患者使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进行如下综述。

关键词:直肠癌;保肛术;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盆底肌功能锻炼;证据总结

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主要的癌症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1],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病例数高达38.7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9.87%,死亡病例18.71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01%。直肠癌保肛术为直肠癌关键手术方式,可保留患者肛门功能,但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损伤,导致患者无法正常排便。部分患者在排便过程中伴有糊状改变,导致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发生。实施盆底肌功能训练可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可改善患者排便功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整体可行性价值较高。基于此,研究以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机制为切入点,重点分析盆底肌功能锻炼内容及效果,其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提升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患者康复效果。

  1. 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机制分析

直肠癌保肛术后出现LARS症状,其持续时间较长,导致该种情况发生并不完全为肠道短时间不适应导致,还存在病理生理学机制。尽管临床并未完全明确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机制原因,但是通常和手术导致括约肌发生损伤有关。此外手术导致直肠结构及容积出现变化也会增加LARS发生风险。此外,手术中导致肛门周围出现神经损伤,也会对排便产生影响。对导致LARS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直肠癌保肛术患者吻合口-肛缘距离不超过5cm是LARS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疾病治疗中采用新辅助治疗及放射治疗及化疗也会导致患者肛门功能出现障碍[2]。LARS发生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较大,除了需要积极加强疾病治疗外,还需要重视患者康复治疗。

  1. 盆底肌功能锻炼内容及效果

2.1腹式呼吸及腹部按摩

排便属于复杂性生理过程,需在神经系统及肛门括约肌同步辅助下完成。当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直肠手术切除部分,对患者排便功能产生刺激,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大小便失禁。腹式呼吸为常见盆底肌功能锻炼方法,在操作中,将手放置在患者腹部,吸气过程中保持手部抬高尽可能地指导患者憋气,憋气时间1.5s后将气呼出,保持腹部肌肉呈现缩紧状态时间控制在2s,反复进行重复。此外适当为患者实施腹部按摩,尤其是下腹部及肚脐旁,以适当力度实施顺时针按压避免碰到伤口,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排便及排尿的控制水平。

2.2凯格尔运动

凯格尔运动是常见的盆底肌锻炼方法对于促进患者盆底肌功能康复有显著价值。将其使用在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可对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进行改善,加快肛门局部的血液循环,降低患者术后出现肛门水肿的情况。此外,凯格尔运动的实施更有利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加快胃肠道蠕动。相关学者[3]在报道中,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患者实施凯格尔运动联合水疗,发现患者小便失禁、排便次数、排气失禁、里急后重感、排便急迫感评分明显降低。且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研究发现,采用凯格尔运动联合水疗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提示凯格尔运动能够有效改善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疾病症状。主要是因为凯格尔运动在康复指导中,可结合患者病情为患者提供护理指导,使患者保持科学的运动力度,运动频率及运动时间,这样能够提升患者疾病治疗效果。

2.3生物反馈训练

骶神经电刺激、胫神经刺激及经肛门盥洗在临床中使用较高,尽管能够起到盆底功能修复效果,但由于上述操作具有有创性,而且费用较高为此患者接受度较低。随临床盆底功能康复的深入研究,发现生物反馈治疗应用较为广泛。其作为盆底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在治疗中放置电极片在患者肛门表面,调节电流量,实施肛门,直肠及盆底肌刺激,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排便的意识。主要是因为利用生物反馈训练可提升患者盆底肌肉感觉,使患者肌肉肌力的协调性水平提升,对盆底肌与骶髓中枢关联进行重塑,起到良好的病情改善效果[4]

2.4提肛运动

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积极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能够提高患者排便功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手术结束后指导患者通过呼气、吸气等收缩肛门括约肌,适当进行肛门运动,指导其进行仰卧起坐,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肛门排便功能。手术结束后,患者极易出现吻合口狭窄,这一情况下实施肛门扩张训练能够避免肛门狭窄情况发生。通常情况下,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以及耻骨直肠肌受到影响,加强肛门收缩运动,能够起到良好的肛门约束力,有助于排便。提肛运动在锻炼过程中能够促进肛门括约肌收缩,从而使大脑皮层逐渐形成排便兴奋性控制,对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疾病预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3.总结

直肠癌作为临床中高发性恶性肿瘤,对患者胃肠功能产生影响,手术治疗为直肠癌重要治疗方法,通过肛门功能保护使患者排便得到控制。但由于手术过程中通常会造成肛门括约肌出现障碍,加之神经功能损伤,造成患者排便功能异常,进而使其发生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加强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利用腹式呼吸及腹部按摩、凯格尔运动、生物反馈训练、提肛运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利于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及排便功能恢复,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郑荣寿,孙可欣,张思维,等.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9,41(1):19-28.

[2]马宏娴,王欣.对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对其大便失禁的意义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22,17(7):202-204.

[3]冯佳媛, 方方, 李萍.凯格尔运动联合水疗法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5):76-78.

[4]任佳慧,沈云天,杜昆利,等.针刺八髎穴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直肠癌术后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疗效研究[J].陕西中医,2022,43(06):78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