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改善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2
/ 2

康复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改善的临床观察

庞红晓、零滢、叶萍、廖慧芳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西南宁  530005

摘要】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择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本科室收治的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电脑随机抽样分成常规组、研究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施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康复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生活质量

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多种因素引发脑底部或者脊髓表面血管发生破裂以后,血液流到蛛网膜下腔,致使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神经内科比较常见的一种急症[1],患者常会由于大量出血、再出血、血管痉挛等导致死亡。为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升其生存质量,加快康复进程。本文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本科室收治的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电脑随机抽样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常规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9-64岁,平均(40.95±6.85)岁。研究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8-66岁,平均(41.88±6.71)岁。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纳入标准:(1)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诊断;(2)认知正常、理解能力正常、沟通顺畅。

1.1.3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脏病者;(2)肿瘤患者。

1.2 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介绍有关蛛网膜下腔出血知识、正确用药指导、合理饮食指导等。

1.2.2研究组

康复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存在一定的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护理人员要多与其交流,了解其内心状态,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同时为患者介绍恢复较好案例,使患者拥有治疗信心。(2)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恢复情况,为其制定合理活动方案。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肢体训练,鼓励患者独立完成日常自理活动。针对语言障碍患者,护理人员要利用手势、口型等方式与患者沟通,训练其语言能力。(3)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步行、站立、上下楼运动等,帮助患者进行坐位训练,及站立训练,反复练习站立、支撑。患者能够长时间站立时,护理人员指导其练习走路,保证患者身体平衡,循序渐进,训练时间控制在三十分钟之内。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组间SF-36评分比较,SF-36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2]。(2)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5.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P<0.05提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组间SF-36评分

干预后,研究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如表1:

1:对比组间患者的SF-36评分(,分)(n=20

观察指标

时间

常规组

研究组

t值

P值

生理机能

干预前

干预后

71.12±3.33

82.82±4.61*

71.82±3.34

86.73±4.31*

0.664
2.771

0.511
0.009

情感职能

干预前

干预后

72.92±3.23

82.42±3.63*

72.97±3.11

86.42±3.73*

0.050
3.437

0.961
0.001

社会功能

干预前

干预后

73.22±4.21

83.11±5.03*

73.13±4.08

86.63±5.74*

0.069
2.063

0.946

0.046

躯体功能

干预前

干预后

71.74±3.64

81.83±4.12*

71.73±3.72

85.89±4.42*

0.009
3.005

0.993
0.005

总体健康

干预前

干预后

72.13±3.91

82.75±5.23*

72.12±4.33

86.42±6.15*

0.008
2.033

0.994
0.049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

2.2比较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并未出现再次出血、肺部感染及压疮;常规组再次出血、肺部感染各出现1例,压疮2例;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如表2:

2组间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再次出血

肺部感染

压疮

总发生率

研究组

20

0(0.00)

0(0.00)

1(2.50)

0(0.00)

常规组

20

1(5.00)

1(5.00)

2(10.00)

4(20.00)

X2

4.444

P

0.035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比较高的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不良影响,而且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大多数患者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现象,使其生活质量极大下降。故需强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康复护理效果,以满足临床需求。

本次研究结果中,研究组干预后SF-36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因恐惧病情、对相关知识不甚了解、对未来的担忧而导致其出现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其所想、所感,引导其诉说内心不良情绪,采取针对性心理疏导方法,结合健康教育,纠正其错误认知,介绍成功案例,使其认识到坚持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树立其治疗信心。制定符合患者个体化需求的康复训练方案,可包括站立、坐位训练,语言训练以及上下楼训练等[3],并鼓励其独立完成日常活动,提升其自理能力。注意训练内容及强度循序渐进,时间控制在30min内。本次研究证实,采取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总之,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吕云侠,张娟,张秋萍.细节化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10):1678-1679.

[2]谭慧,陈艺.循证护理管理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血糖、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药,2019,41(22):3514-3517.

[3]麻丹丹.全面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0):127-129,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