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视角下农村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5
/ 2

家校共育视角下农村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

洪榕

 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埔涵华侨学校

摘要:如今,社会对于青少年的教育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而教学实践表明,倡导家庭与学校的共同育人模式,能有效地凝聚起教育的整体合力,深入地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准确地对症下药,探求解决之道,是实现问题学生转变行为的高效策略。文章从家校共同教育的重要视角下分析了问题学生形成的各种因素,并着重探讨了在家校共育理念下针对问题学生的具体家庭教育策略,旨在帮助这些处于困境中的问题学生实现他们个人价值的全面发展和持续性成长。

关键词:家校共育;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

引言:针对问题的学生们所展开的教育工作复杂且繁琐,要求社会层面的教育、家庭领域的教育以及学校环境中的教育能够有效地融合到一起,才能真正对这些学生产生积极而良好的教育影响。由于环境因素、经济状况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影响,一些位于农村地区的学生往往难以享受到更为优质且充实的家庭教育资源。

一、从家校共育视角下探讨“问题学生”的成因

1.家校沟通的消极化

家校沟通在本质上是指家庭和学校为了达到共同的教育目标,相互理解,紧密合作,通过面对面的谈话、定期的家长会议、活跃的微信群等多种形式来进行信息传递与思想交流活动。然而,在追求升学这一特殊而重大的压力之下,本来健康且积极的家校沟通逐渐“变质”了,“叫家长”逐步演化为教师处罚、斥责学生的常用方式。未能严格按照规定时间提交指定的作业、在课堂上违背了纪律规范、某一次考试成绩有所下滑、以及在与同学间交往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愉快的摩擦等,这些均可作为教师通知家长来校谈话的典型原因。行为的体现是学生们心理状态的显化,心理变动是极其细微且不会在短暂时间内突然发生变化的。可是,大多数教师在日常中对于学生某些微小而又关键性的问题往往选择忽视不管,同样也很少会主动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当问题最终浮出水面时,才匆匆联系家长,详述孩子在校园里发展出来的各种“恶劣行径”。在这个特定的时刻,学生们的父母通常会感到非常地愤怒,通过责备自己的孩子来试图获得教师的宽恕,实际上这种做法反而加剧了问题的严重程度。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其核心目的在于提前防范,确保在问题尚处于初始萌芽阶段时就能够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而不是等到问题彻底暴露无遗后再让焦虑的家长们变成教师们情绪宣泄的“出气筒”。因此,家庭与学校沟通的核心关键在于双方坦诚地正视问题的真正起因,而不是以消极的态度去审视问题。

2.经验缺乏下的教育极端

家庭教育,相较于学校的系统教育,对于青少年学生具有一种更加深刻、持久的影响。这是因为在日常的生活中,包括周末在内的时间里,学生除了在校园进行正规学习外,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其家庭环境之中度过的。正由于此,家庭所提供的教育,在帮助学生养成一个积极向上良好行为习惯、认真勤奋学习态度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且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不少家长因为缺乏充分的教育经验而采用了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很多父母在孩子教育或者是“万千宠爱集一身”地无度溺爱孩子,对小孩言听计从、唯命是从;或者变成“虎妈虎爸”,以独裁和专制的方式进行严格管束,并规定每一个行为标准。然而这样两个极端,既过分溺爱也极度控制,都可能直接促成了学生们问题行为的出现。

二、家校共育视角下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策略

1.密切合作,形成优势互补

从家校共育的视角出发,通过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合作模式的最大功效。在家校共育的模式下,家长、教师以及学校共同构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从全方位、多角度以及深层次去集中关注问题学生的成长需求,并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教育合力。借此实现对问题学生行为和表现的积极改变,并促进他们成功地转变态度和行为。家长应参与学校发起的家长会议,学校也应定期组织家访活动。同时,家长与老师也应该进行更多的交流,如微信沟通、面对面交流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识别出学生在校园内表现的优势和不足,并将这些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则可以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孩子的思想变化,并且与教师进行及时的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和教师可以携手合作,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问题学生得以改进自身行为并融入正常的学习环境。

2.建立档案,促进家校联动

问题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构成了家庭与学校交流的重要纽带,并且能够有效激励家长正视并深入反思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协助学生们由“问题”阶段迈向“优秀”的境界。首先,在建立问题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时,教师应该全面地探究这些学生的家庭结构,并且深入地分析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等相关情况。同时,要及时地从家庭教育方面把握这些学生的成长动态。教师为问题学生建立详尽的个人成长档案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导他们学会深刻地自省和检查,让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彻底的自我反思,并且独立地排除那些消极负面的情绪,同时积极吸纳有益正向的因素。通过这样做,可以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模式。通过借助详尽的个人成长档案,在问题学生偏离正常的身心发展轨迹、表现出过激情绪或不寻常行为时,教师或家长可以及时进行干预,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进行一些放松活动,例如做一些运动、写日记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或者与关系密切且可信赖的人进行交谈,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暗示和必要的帮助。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情境游戏、面对面的交谈以及书信交流等多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档案,从中发现自身的亮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了解自我的过程中找到继续前进的勇气和信心,并且能够快速摆脱消极悲观的情绪状态。为了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协同教育效果,对于所谓的问题学生,他们的个人成长档案不应该仅仅是走过场,而应该在内容和实质上真正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发掘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优点,进而获取持续成长和提升自我的动力。

3.多形式开展家校共育活动

形式多样的家校活动对于“问题学生”的改变起到了显著的影响。首先,定期举办亲子聚会,有目标性的策划家长研讨会,邀请父母表露对孩子教育的问题所在,然后共同参与交流探讨,相互借鉴教育之道。再者,定期展开父母与孩子的共享时刻,弥补亲情之间的隔阂。那些被标签为“问题学生”的孩子们常常心灵更为敏感,亲子活动提供了他们与父母增进交流的机会,借由游戏的乐趣让彼此建立信任。同时,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也能深挖孩子们未曾显露出来的潜质,让家长能看到孩子身上绽放出来的光芒,并在赞美和肯定中让孩子收获满满自信。再一次,邀请众位家长踏入学校之门,走进课堂近距离观察孩子在课堂上如何展现自我,感受他们成长的瞬间和变化,从而对孩子充满信心与期待。

结束语:问题学生实际上是一个不能被轻视群体,然而,当家庭和学校协作联合形成一个紧密的教育共同体时,对于那些处境复杂的问题学生进行细致耐心的教育以及深切悉心的引导之后,能够帮助他们摆脱困境,从而朝向更为优秀的未来迈进。针对问题学生的形成根本原因及其复杂家庭结构、明显偏差的教育模式以及相应不足,教师们可以与那些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们从富有爱心的家庭教育入手,积极地优化现存家庭教育模式,全面提升整体家庭教育品质,细致地协助这些问题学生逐步走向自我尊重、自我爱护、自我立足和自我强大,有效提升他们对于个人能力的感知度,并塑造坚实可靠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苏珏.实施幸福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02).

[2]胡雅情,韦雪艳.青少年问题原生家庭的教育分析及其干预策略[J]. 校 园 心 理,2021 ( 6) :525-527.

[3]马骏骙,熊登秀.从家校教育角度探讨“问题学生”的成因[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4(04):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