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创新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8
/ 2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创新实践

杜艳珍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贾家垣乡泰山殿学校  邮编0333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实施策略,通过构建生活化、问题导向及文化沉浸等多元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及文学素养。结合《背影》等经典课文实例,分析情境教学法如何促进学生情感共鸣、思维发展与知识迁移,进而提出具体操作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学习兴趣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新挑战。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创设具体情境为手段,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的教学模式,日益受到教育者的青睐。该方法通过模拟真实或虚构场景,使抽象的文字内容生动化、具象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还能加深他们对文本情感及文化内涵的理解。本文将深入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应用路径,着重分析其在促进学生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及文化感知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一系列实施策略,助力构建高效、互动、富有感染力的语文教学新生态。

一、生活化情境构建:情感共鸣的桥梁

生活化情境是连接学生个体经验和文本世界的坚实桥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情境能够让学生更自然地融入文本,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

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教师在授课时,先不急于直接进入课文的讲解,而是精心发起一场名为“记忆中的背影”的班级分享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被热情地邀请,敞开心扉讲述自己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那些温馨或感动瞬间。有的学生回忆起一次雨中送伞的经历,豆大的雨点砸在地上,父母匆忙赶来,自己在那倾斜的伞下感受到无尽的温暖;有的则想起一顿共同准备的晚餐,在袅袅的烟火气中,家人的欢声笑语和关爱弥漫在每一道菜肴里。

这样的分享活动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它迅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原本对于学生来说,《背影》可能只是一篇遥远而陌生的课文,但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力量,从而更容易理解文中父亲背影所蕴含的深沉父爱。其次,这种活动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对亲情的情感共鸣。每个人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其中所流淌的亲情却是共通的。当学生们倾听着彼此的故事,他们能够更加敏锐地感受到亲情的珍贵和不易。

在此基础上,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自己故事中的“背影”与文中父亲的形象。学生们开始思考,自己故事中的亲情表达与文中有何异同,是更加直接热烈还是含蓄深沉?文中父亲那蹒跚的背影与自己记忆中父母的身影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点?通过这种具体到抽象的思考路径,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更加深刻且个性化。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教育与语言学习得以自然融合。学生不仅在情感上得到了熏陶,对亲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珍惜,同时也在语言表达和文本分析能力上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二、问题导向情境设置:批判性思维的孵化器

问题导向学习在情境教学法中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的关键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以《桃花源记》的教学为例,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递进式问题,从“你认为桃花源存在吗?为什么?”这个看似简单却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学生们需要从文本的细节中寻找线索,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阐述观点。有的学生认为桃花源只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寄托;而有的学生则从文中描绘的细节出发,认为桃花源在某个遥远的地方可能真实存在。

接着,教师进一步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如果桃花源对外开放,会对当地居民带来哪些影响?”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学生们开始思考桃花源的社会结构、经济模式、文化传统与外界的差异和冲突。他们探讨桃花源的居民在面对外来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时,会如何应对;开放后的桃花源,其宁静祥和的生活是否会被打破,自然环境是否会遭到破坏;理想中的桃花源与现实世界的复杂规则和利益冲突如何调和。

此外,为了让学生的思维碰撞更加激烈,教师引入小组讨论和辩论赛等形式。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互相倾听和补充,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观点。而在辩论赛中,正反双方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不仅锻炼了批判性思维,还提升了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分析、去质疑、去论证。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一场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思维碰撞的盛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逐渐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不盲目接受既有观点,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三、文化沉浸式体验:跨学科整合的舞台

文化沉浸式体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跨越学科界限、融合多元知识的广阔舞台,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木兰诗》的教学为例,教师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穿越时空的文化节”。活动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北魏时期的战争场景成为一大亮点。学生们戴上 VR 设备,仿佛瞬间穿越回古代,亲眼目睹战火纷飞的场面,亲身感受木兰替父从军的英勇无畏。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原本抽象的文字描述变得鲜活而真实,使学生对木兰的形象和她所面临的艰难抉择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组织学生穿着汉服,表演自编自导的《木兰诗》短剧也是活动的重要环节。学生们在准备短剧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古代的服饰文化、礼仪规范、语言表达方式等,力求在表演中还原古人的生活习俗与情感世界。通过表演,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还更加深入地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开展诗词创作工作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创意的空间。鼓励学生以现代视角重写木兰故事,融合古今文化元素,这要求学生在理解原诗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进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还要思考如何将古代的精神内涵与现代的价值观相结合,从而培养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文字,而是真正走进了文学作品所描绘的那个时代,亲身体验其中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这种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理解,更让他们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综合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激活课堂氛围,更能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深化理解、在实践中增长智慧,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未来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董锋.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谈文本细读的作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3,(06):55-57.

[2]杨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教师教学质量[J].新智慧,2021,(31):81-83.

[3]张林巧.树立学生质疑意识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学周刊,2021,(33):109-110.

[4]王金霞.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家长,2021,(30):78-79.

[5]杨保威.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J].甘肃教育,2020,(2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