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1
/ 2

高职教育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李书芳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2260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分别扮演了各自不同的重要角色与功能,在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是教育的灵魂,一堂好课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本途径。然而,由于工程类课堂的独特性,这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够成熟,在具体实践中可供参考的相关研究相对稀少,高职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指导方向,这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应人才培养的速度。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工程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结合工程类专业课程授课实践经验,提出了提高工程类课堂教学效果的切实可行的举措,以期对类似工程类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1高职教育学生特点

(1)知识结构特点。高职教育机构拥有众多来源的学生,并且有多途径供选择,例如高考、单一录取方式、三次入学等。学生所展现的知识构建显得不够完善,知识层次呈现出高低不一的情况,并且他们普遍面临基础薄弱和缺乏基本技能的问题。尽管普高生们在知识和基础结构上较为齐全,高考表现一般不在本科线之下,但三校生的情况则更为不妙。(2)年龄特点。职学生年龄处于17-21岁这一段段,正经历着青春期到青年期的转换,因此在性格特点上,他们同时展现出两个不同年龄层次的独特特征。从一个方面考虑,他始终心理和生理上与成人保持一定的相似性,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采纳成人的思维模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长时间居住在学校的象牙塔中,缺乏与社会的互动和交往,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在发展中,因此学生的思维方式仍旧起到了核心的引领角色。比如,由于求知欲相对较弱且学习主动性不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依赖老师来进行督促和学习,这同样对教学流程和教学成效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工程类高职课堂教学常见问题

2.1工科类课程难度大

课堂教学的复杂性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存在冲突关系。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与初中或中级教育有所区别,它带有明显的学术和专业特质,这使得其难度和深度都相对较高,尤其是高职工程类专业课程,其涉及的程序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内容大致一致。因此,如果课堂内容设计简单,那么掌握效果会相对理想。但如果这些内容过于基础,学生可能会感觉到知识没有掌握,学习容易,无法满足对高水平技术人员的需求;反之,如果内容太过初级,那么课堂教学将会变得非常艰难,可能无法进行。

2.2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用教学工具的选择与应用,尤其对于工程类的专业课程,我们应确保教学内容紧贴工程的真实场景,仅仅空谈并缺乏深度,这不仅是不理想的,还是一种效果不佳的教育方法。教学时,常常是机械地模仿或让人觉得无足轻重,学生听了也是模糊不清。自然,采用长视频来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对程序性知识来说是不建议的。基于作者的深入研究,学生通常只对视频的时长表示同意约10min;但当视频长太久,往往会出现思维混乱,或甚至像玩手机这样与课堂无关的情况。

2.3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与本科教育相比,学生的主观学习热情呈现了某些显著的特征。学生更偏向于选择具有高度操作性的实践培训,但在理论推演和计算上很少参与,显示出相当的畏惧度。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没有深入探究,只是明了表面现象而忽视了背后的原因。对于稍微困难的课堂或作业,学生往往容易放手,这导致课堂的效果大大下降。学习知识只是在表面,他们真正能够学习的大多是基于陈述性和理论性的基础知识。

3提高工程类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3.1合理的授课计划

(1)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层次的不同,直接影响到相同课程的内容取舍。例如针对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学生,教学内容往往强调“是什么,为什么”;而对于高职类学生,受限于基础薄弱,学习年限短(在校时间2-3年)等因素,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是什么,怎么做”,需要牺牲掉一定篇幅过深过专的基础理论介绍。因此,在选取课堂内容时,在保证知识结构完整性的情况下,应更注重实践,对理论性过高的部分做一定的取舍。(2)重难点的搭配。学习过程是一个克服惰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难度较高的内容一定时间后,随着大脑长时间紧绷产生疲劳。其接受能力必然会下降,从而产生惰性。因此,在制定授课计划时,在保证相关课程知识完整性基础上,应充分规划课程的重难点分布,使重难点与一般知识点合理的分布,避免难点过于集中,从而导致授课效果不高。

3.3有效的考核标准

(1)课堂表现成绩。课堂是知识掌握的核心阵地,教师应牢牢把握“教”与“学”两位一体的关系,其中教师“教”是一方面。在学生“学”方面,要紧抓学生课堂的表现,采取奖罚分明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课堂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果。例如通过提问、互动讨论,分组展示等丰富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以适当的评价标准及时做出成绩评价。(2)课后作业成绩。笔者发现,同样的作业考核,在不同的班级,却有不同的效果。例如,作业如若口头限定收交时间,学生往往找取这样那样的理由,来拖延甚至讨价还价,试探老师的考核尺度。但若利用职教云等信息化数段,设置提交的截止时间,作业任务完成的及时性要提高一大截。因此,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制定并告知学生相应的评定标准,评分尺度,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总评考核。课程的最终考核,需要结合学生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以及期末考核等全过程的学习表现,给出一个公允的成绩。同时应该明白,考核只是手段,归根到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相应知识。

3.4融洽的师生关系

“立德树人”,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深入探讨,促进课堂教学效果。(1)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与学、点对面。例如,专业课老师通过课后与学生交流,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特点,帮助指导课堂设计。当然,交流是把双刃剑,与学生走的太近,则容易造成学生不敬畏老师,产生课堂纪律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去把握好尺度,与学生保持在恰当的距离,既能借助增进师生情谊促进课堂效果,又不因过分熟络而影响课堂纪律。(2)教师人格魅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师的个人魅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对课堂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人师表,特别是青年教师,言行举止都可能通过日常教学过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甚至成为学生判断事物对错的依据,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因此,高校老师应该树立正面健康、积极向上的个人形象。此外,教师的个人人格,幽默感等优秀品格,都有助于生动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也符合“三全育人”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

结束语:通过归纳总结笔者近年的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经验,基于客观规律及科学手段,对高职院校工程类课堂进行深入剖析,得出几点关于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及授课效果建议,将所得结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期对同类型课堂建设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赵峻天,续益名.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对策[J].科技风,2023,(27):81-83.

[2]李涛.现代高职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体系构建与运行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21,(03):75-79.

[3]覃娅.试论建筑工程类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9,(21):144-145.

[4]何辛.现代高职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特点解析[J].时代金融,2016,(17):250-251.

[5]李杏.建筑工程类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6,(06):121.教改项目《基于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项目号JG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