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7
/ 2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姚小芳

福建省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第二实验幼儿园,福建省漳州市363216

摘要:幼小衔接视野下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包括好奇心、主动性、专注力、想象力、创造力、反思能力等。教师要依托日常活动,以不同学习品质为入手点,有针对性地应用适宜的策略,着力培养幼儿学习品质,使其做好入学准备。文章从幼儿不同的学习品质出发,阐述幼小衔接下的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策略。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策略

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桥梁”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建议教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其好奇、好问,产生学习兴趣,养成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幼儿在参与幼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良好行为倾向和积极态度,具体表现为兴趣与好奇心、主动性、专注力、想象与创造、反思等,是幼儿终身学习必备的品质由此可见,学习品质是影响幼儿学习质量的关键要素。因此,教师要把握幼小衔接时机着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为顺利进入小学奠定坚实基础。

一、合理选放材料,调动幼儿兴趣

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较为发达,乐于操作各种材料。材料是幼儿教育的支撑,是调动幼儿兴趣与好奇心的工具因此,在培养幼儿学习品质时,教师要合理选择和投放材料。例如,在“我是小小建筑师”活动中,教师可以投放纸箱、木板、易拉罐、塑料瓶、牙膏盒、药盒等低结构材料。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会在兴趣的驱动下,化身为“建筑师”,发挥想象力,选择不同的材料,精心构建出各种形态的建筑物。如,有的幼儿使用刀片在牙膏盒上切割出门和窗户,制作纸屋子;有的将纸箱作为房屋主体,用多个牙膏盒拼搭成斜面,充当屋顶。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相互观察,了解彼此建造的不同建筑物,从而增强兴趣和好奇心,产生创作动力。由此可见,投放低结构材料可以使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保持持久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营造宽松环境,促进学习主动

在活动中,不少幼儿会提出“我想参与”“我想表演”等诉求,这正是主动性的具体表现。影响幼儿主动性的因素有很多,环境是其中之一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幼儿会积极体验活动。因此,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幼儿的主动性。例如,在“造一艘小船”的活动中,笔者为幼儿提供了橡皮泥,鼓励幼儿动手制作橡皮泥小船,让小船漂浮在水面上。这个活动有一定的挑战性,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幼儿纷纷开动脑筋,想出各种方法并积极尝试。在此期间,笔者巡视了解情况,发现红红抓住了增加小船的排水量这一要点,成功使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但红红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不太爱说话。在其他幼儿屡次失败后,笔者鼓励红红展示自己的成果。红红的成果吸引了其他幼儿的注意力,他们纷纷发问:“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可以让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于是在笔者的鼓励和其他幼儿的期待下,红红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笔者对红红的表现进行了赞赏,并解释其中的原理。

三、注重动手操作,以提高专注力

幼儿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难以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对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动手操作活动,帮助幼儿提高专注力,建构良好认知。例如,在“我会吹泡泡”活动中,笔者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兴致勃勃地拿起各种工具,蘸取肥皂水,吹出各种形状的泡泡。看到不同形状的泡泡,幼儿感到非常兴奋。笔者趁机提出问题:“大家吹出了什么样的泡泡?”在问题的驱动下,幼儿积极表达:“我吹出了正方形的泡泡。”“我吹出了椭圆形的泡泡。”笔者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并继续引导幼儿:“大家是用什么样的吹泡泡工具吹出这种形状的泡泡的?这说明了什么呢?”此时,幼儿集中注意力,积极动脑,思索吹泡泡工具与泡泡形状的关系,然后得出结论:使用什么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就能吹出相应形状的泡泡。之后,笔者提出各种吹泡泡任务,如“请吹出圆形的泡泡”“请吹出三角形的泡泡”等,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认真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促使幼儿与多样材料进行互动,建构良好的认知,还能提高幼儿的专注力。

四、提供创作机会,助力想象创造

创作活动是幼儿进行想象、创造的途径幼儿想象力丰富,创造能力较强,乐于体验各种创作活动。在创作活动中,教师要立足幼儿的发展特点,使其产生兴趣,自觉想象、创造,在感受创作乐趣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秋天时,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幼儿在进行生活观察时,对落叶产生了兴趣。于是,笔者将幼儿带到园区中,和他们一起观察飘落的黄叶。在观察后,笔者带头表达:“看着落叶,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笔者的示范下,幼儿们纷纷开动脑筋,展开想象,主动描述:“我看到了一个个跳舞的小女孩。”“我看到了一把把小伞。”接着,笔者和幼儿一起收集树叶,用剪刀、胶带、胶棒等工具,对树叶进行加工,展现各自的想象。比如,看到“小伞”的幼儿,用剪刀将树叶剪成半圆形,半圆的树叶连接叶茎,好似一把把“小伞”;看到“跳舞的小女孩”的幼儿,将一片片树叶串联在一起,组成一条“裙子”,并将“裙子”贴到纸上,在纸上画出小女孩的身体。在创作的过程中,幼儿发挥想象力,将自

己的想法融入实践操作中,灵活加工、改造常见材料,由此发展创造能力。

五、组织评价活动,引导幼儿反思

反思是幼儿了解自己、查漏补缺的思维活动。通过反思,幼儿可以从活动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发展水平。反思也是幼儿进行自我评价的活动,所以教师要善于组织评价活动,引导幼儿进行反思。例如,在“屋顶的秘密”活动中,笔者引导幼儿开展调查活动,了解不同类型的屋顶。基于调查结果,笔者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迁移调查所得,总结屋顶的常用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大多数幼儿积极参与,说出了各自的观察和发现。例如,有的幼儿提出:“我发现棉布可以吸水,不能用作屋顶材料。”有的幼儿提出:“金属片不能吸水,而且很光滑,水会顺着金属片流下来。”这样的表述不仅是对实验结果的总结,也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思考和发现过程。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教师组织评价活动来引导幼儿进行反思,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积累经验,还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思水平。

总之,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尤其要以幼儿活动为依托,以不同学习品质为抓手,应用多样的策略,如合理选择和投放材料、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组织动手操作活动等,促使幼儿产生兴趣与好奇心,增强主动性,提升专注力,使其养成良好学习品质,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王莉.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2何少莉.聚焦学习品质 助力幼小衔接J].亚太教育,202322):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