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8
/ 2

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陈雪荣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郑墩中心小学  福建省 南平市353500

摘要:在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需关注学生实际情况,找准教学切口。尤其是教师可以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有效的提升课堂效率。同时,深化课时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评”一致性实施,使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评价标准相统一。具体实践包括: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策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实现教学相长,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

引言;当前,教育界普遍认为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学与评价往往存在不一致的问题,这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如何将教学内容、方法与评价标准有效对接,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研究“教-学评”一致性,探索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接下来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的现状与挑战,探讨如何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来实现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一、立足于学生实际,找准教学切口

在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立足于学生实际,找准教学切口尤为重要。以“认识圆”为例,这一教学单元的切入点深入生活实际,利用学生日常可见的圆形物品进行教学,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连接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搜集各种圆形物品,如套圈游戏的圈、钟表的圆盘等,将这些物品带入课堂。通过展示这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圆的特性,如边缘的平滑、对称性等,使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到数学的直观美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利用多媒体资源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互动性。例如,通过播放摩天轮运动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摩天轮的圆形轨迹,从而深入理解圆的动态属性和几何特征。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在感官上接受信息,还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加深了对圆这一几何形状的理解。通过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教师不仅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意识。这种教学策略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确保了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促进了学生全面而均衡的数学能力发展。

二、以优化教法为主,指导学生学习

在“认识圆的周长”这一课时中,教师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课程开始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周长”二字,并旁边画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不同的数学图形,明确区分这些图形,以便学生能专注于每种图形的特性。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周长?”这一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调用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共同探讨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定义为周长,以及周长等于图形所有边的总和。教师询问:“什么是圆的周长?”此时,学生需要迁移他们对其它图形周长测量的知识到圆的周长测量上。通过亲自使用绳子或卷尺等工具,学生可以实际测量圆的周长,从而自然地引入半径、直径与圆的周长之间的关系。这个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圆周率π的概念,并自然地引出周长计算公式C=πd或C=2πr的推理过程。课程的最后阶段,教师展示一个应用题:“已知一个圆的半径是3cm,请问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此时,学生需要应用他们新学的知识—圆周率和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数学概念,而且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兴趣,体现了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并确保了教学内容与评价标准的一致性。这种教学策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促进了深入的理解和长期的记忆,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进一步深化课时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评”一致性实施

在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并执行一套系统的策略,确保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和评价三者之间的有效对接。以《圆的过关练习》为例,教师从课前开始就进行策略部署,设计了层次分明的前置性练习。这种练习从简到难,逐步扩展,从处理单个圆的问题到两个圆的相互作用,再到圆的综合应用场景,使得教师能在课前就清晰地掌握学生对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课堂教学提供针对性的准备。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活动和评价方式来落实“教-学-评”的一致性。教师不仅在关键环节中明确指出所需达成的知识点和技能,还通过评价活动来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素养形成情况。这种嵌入式评价方式使课堂变得更为高效,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如何自我评价和修正错误,进而促进了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此外,通过在不同层次的练习和评价中嵌入多向思维和自我反思的要求,教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这样的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而且通过实时的反馈和调整,确保学生能在每个阶段都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引导,真正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评价的一致性,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深入探讨和实践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评”一致性,强调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尤其是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和系统评价,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基于此,教师通过前置性练习和嵌入式评价,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也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支持性和挑战性并存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更好地运用数学工具,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丽兰.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J].亚太教育,2024,(06):31-33.

[2]裴云姣,范化冰.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考及实践[J].小学教学设计,2024,(08):10-12.

[3]陈俊峰.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J].学苑教育, 2023(2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