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9
/ 2

生活即教育---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张文文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实验中学 251700

摘要:地理,是初中阶段教学的基础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极为重要。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理解和掌握上仍存在诸多难点,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不佳。面对核心素养的最高培养目标,初中地理的教学活动,应探究高校的教学办法,解决这一难题。考虑到地理学科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关联密切,教师应积极探究生活化教学对策,将原本抽象复杂的地理知识点,运用生活元素具象呈现出来,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水平,更好地培养其探究思维及运用能力文章重点剖析了地理学科生活化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以生为本乡土资源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

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采用生活化教学办法,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切实提升教学成效。目前地理学科教学的现状来看,仍有不少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中存在畏难心理,主观能动性不强。而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核心宗旨便在于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从而基于生活认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成效。正因如此,教师在展开地理教学期间更应落实以生为本原则,尊重学生学情差异,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水平,学情喜好甚至日常生活经历,筛选出能够用于生活化教学的要素,从而提升生活化教学成效。更重要的是,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期间,教师要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地理知识,不仅要引出更多有利于唤醒学习兴趣的生活素材,还应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要素上坚持落实以生为本原则,切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习需求。

(二)立足教材原则

除以生为本原则外,生活化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也不能忽略教材的重要性。简言之,教师必须处理好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价值。一方面,教师应在以往传统教学基础上打破局限思维,能够善于运用教学教材,从中挖掘生活化教学的切入点,并巧妙关联学生的生活实际。完全脱离教材进行授课并不现实,而且难以达成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为此教师应积极解读教材,探究教材的关键点,充分挖掘其中生活化教学的元素,实现有机融合教育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在立足教材展开授课的同时,也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而要适当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删繁就简,选取优质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并适当进行延展,与生活实际相对接,既有利于巩固夯实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也能在无形之中对生活化教学方法再次改进升级,为课堂教学赋能。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在实施生活化教学对策期间,教师尤其要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推进奠定基础。情境创设是诸多教学工作常用的方式方法,能够有效渲染课堂教学氛围,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空间,无形中增强教学趣味性,对提高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都极为有益。将其作为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一种实施路径,可为地理课堂教学赋能。而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立足教材内容,选取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基础素材,也要适当运用创新的教学办法,巧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情境的展现效果,让地理课堂更为生动化具象化。

(二)挖掘生活化乡土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在此基础上,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师应尝试引入乡土资源,充分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具有极好的教学带动价值。本身乡土地理就是地理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地理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乡土地理资源,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既能减轻学习畏难心理,也能提高知识的理解,掌握效果。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利用乡土地理展开授课期间,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学情,避免乡土资源融入过于生硬,难以达到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有价值。

(三)融入生活化热点事件,驱动深入探究

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丰富教学形式,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并内化,才有利于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生活化教学方法也应如此教师应合理选取生活化教学元素,驱动学生深入展开课上探究学习活动,不仅能充实课堂教学环节,还将充分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而在选取生活化元素期间,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现有学情特征,尽量筛选有利于引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关键点,从而提升课上探究学习动力,也能在无形中深化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可尝试筛选一些具有丰富地理知识要素的生活化热点事件,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持,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运用地理思维去思考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设计生活化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成效

作业作为课程教学的补充,能够为教学活动延伸空间及时间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效。然而在以往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容易流于形式,单纯以机械重复性作业题目为主,很难达到应有的作业设计目标。尤其在“双减”教育政策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更应注重提升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生活化作业内容的布置,既有利于减轻作业难度,也能在无形中丰富作业的展现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加深和巩固学习成效。而在开发生活化作业题目时,教师仍要从学生的基础学情和生活实际出发善用生活要素,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必要时还可开发跨学科作业内容,丰富作业完成体验。

例如,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节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为学生安排了一次课后作业题目,要求学生结合本节所学内容,统计近年来本地气候变化的趋势,并从地理角度判断造成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学生在作业题目的完成中,通过互联网搜索近年来本地气温变化趋势,并收集与气温变化相关的基础素材,如本地的经纬度,本地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以及海陆分布情况。随后再进一步结合所收集的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最后较好地完成了本次课后作业任务。如此教师通过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题目,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对课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

三、结语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学科教育中,教师要善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困境,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加深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效果。同时,巧用生活化热点事件驱动深入探究思考,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切实为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平练.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联系生活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策略的应用[J].新课程.2020,(41).

[2]郭绵绵.关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分析与思考[J].读写算.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