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1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实践研究

张存虎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穆村镇中学   邮编 033300

摘要:本文聚焦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展开深入的实践探索与研究。详细阐述了法治教育在初中阶段的关键重要性,全面剖析了当下法治教育中现存的各类问题。紧密结合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具备可行性与实效性的策略,涵盖案例分析法、模拟法庭活动、法治知识竞赛、法治主题辩论以及法治实践调研等多元化方式。旨在显著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大力提升其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培育具备出色法治素养的新时代公民筑牢根基。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

在初中教育的广袤领域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至关重要的育人使命,而其中的法治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构成部分。伴随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法治建设的稳步推进,进一步强化初中生的法治教育具备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短板,诸如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实践活动匮乏等,亟待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

一、运用案例分析法,增强法治认知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法治教育中,案例分析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其中蕴含的法律问题,从而使其对法律条文的理解更加直观和深刻。

比如,在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一章节时,可以引入这样一个真实且典型的案例:小李在一家知名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知名品牌的运动鞋,收到货物后却发现是高仿的假冒伪劣产品。小李与商家沟通要求退货退款,但商家态度强硬,拒绝了小李的合理诉求。无奈之下,小李向电商平台投诉,并向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最终,在相关部门的介入和调解下,商家不仅退还了小李的购物款,还按照法律规定给予了相应的赔偿。

通过对这样一个详细案例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际应用,明白法律并非遥不可及的条文,而是切实保障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当遇到类似的消费纠纷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体验法治程序

模拟法庭活动是一种生动且极具参与感的法治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庭审判的全过程,从而深入理解法律的公正和严肃。

以一起校园欺凌案件为例来组织模拟法庭活动。假设小明在学校长期遭受同班同学小刚等人的欺凌,包括身体上的殴打、言语上的侮辱以及财物上的勒索。小明不堪忍受,将小刚等人告上法庭。

在模拟法庭活动中,学生们分别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当事人、证人等角色。扮演法官的学生需要了解法庭审判的流程和规则,保持公正、严肃的态度,主持整个审判过程;检察官要收集证据,指控被告的犯罪行为,依据相关法律条文提出公诉意见;律师则要为当事人进行辩护,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事人要真实地陈述自己的遭遇和诉求;证人要如实提供证言。

在准备和参与模拟法庭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故意伤害罪、侮辱罪、抢劫罪等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校园欺凌的条款,还要了解法庭证据的收集和运用、法庭辩论的技巧等。通过这种亲身实践,学生们能够深刻体会到法律程序的严谨性和公正性,明白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三、举办法治知识竞赛,激发学习热情

定期举办的法治知识竞赛,能够以一种充满竞争和趣味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法治知识的积极性。

竞赛可以设置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丰富多样的环节。在必答题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宪法的基本原则、民法中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等;抢答题环节则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对法律知识的熟练程度,题目可以涵盖最新的法律动态和热点法律问题;风险题环节则增加了竞赛的挑战性和趣味性,题目难度较高,涉及的法律领域更加广泛,如知识产权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

竞赛内容应当广泛涵盖宪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在考查宪法知识时,可以提问“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在涉及民法时,可以问“未成年人在网络上进行大额消费,其行为是否有效?”;针对刑法,可以提出“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哪些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可以询问“学校应当如何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

四、引导法治主题辩论,培养辩证思维

针对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法治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深入理解法律复杂性与公正性的有效途径。

以“未成年人犯罪是否应该减轻处罚”这一话题为例。在辩论前,学生需要广泛收集相关的法律条文、司法解释以及实际案例。正方学生可能会从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改造的可能性以及社会保护的角度出发,认为未成年人犯罪应该减轻处罚,以便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让法律的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反方学生则可能强调法律的公平性和权威性,认为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不能因为年龄而减轻处罚,否则可能会导致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纵容,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运用收集到的证据和案例进行有力的论证。同时,还要回应对方的质疑和反驳,通过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来捍卫自己的立场。这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法律背后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影响。

五、组织法治实践调研,关注社会法治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法治实践调研,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法治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参与意识。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调研当地的法治宣传情况。首先,设计一份详细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民对常见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获取法律知识的渠道、对当地法治宣传活动的满意度等。然后,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进行实地访谈,与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居民进行交流,收集他们对法治宣传的看法和建议。最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当地法治宣传工作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提高宣传内容的针对性等。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如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能够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循序渐进,注重实践,为培养具有良好法治素养的公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大维.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项目化学习区域实施的基本策略[J].现代教学,2023,(Z3):78-79.

[2]杜海超,柯向华.“教、学、评”新结构框架视域下的创新作业设计研究——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2023,(19):60-62.

[3]王水源.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2023,(19):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