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现视角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7
/ 2

儿童发现视角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张景辉

庆安县丰收乡第一中学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学习意识养成的初期,他们的心性、心理还在发育之中,这就要求老师进行逐步的教育。所以,老师们在给小学生上课的时候,要根据他们的特征,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把“儿童发现”的理念与现实的教学情境相融合,让他们慢慢地进入到一个更好的氛围中,体会到数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目的。

关键词:儿童发现;小学数学

挖掘教材中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发现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时候,应该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对于学科教学的兴趣水平。事实上,小学数学教材中本身就有非常丰富的生活气息,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这些元素的价值,就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也要求教师在课下时间里能够加深教材研读工作,提取教材中蕴含的生活元素,弱化后续课堂教学的枯燥性。在呈现教材中生活元素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生活元素呈现内容与方式的生动性。这些方式可以显著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氛围,改变数学学科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提升他们在学科教学中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一年级“生活中的数”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提高学生对于“发现”的兴趣水平。

“生活中的数”是一年级第一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整体接受度,因此教师必须要提高这节课的趣味性,增强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课本教材中给出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小鸟、小花、笤帚、手指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一步展示这些生活常见事物,并引导学生结合数字知识来观察这些事物。在学生熟悉了数字知识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情况,说出自己一共有几支笔、几块橡皮、几本笔记本等。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趣味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会买这些文具,喜欢这些文具的哪些特点等。使小学生可以在快乐的氛围中结合生活经验掌握学科知识点,并对数学学科充满兴趣。

二、引入生活化教学实物,丰富“发现”元素

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引入生活化教学实物,丰富课堂教学元素,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非常有限,想要让他们凭空想象教学内容是比较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就可以引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化教学实物,让学生产生熟悉的感觉。通过这些教学实物的辅助,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接受度和理解水平,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学科思维能力。在具体使用生活化教学实物的时候,教师也不能过于依赖这些实物。即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最开始可以发挥这些实物的辅助作用,但在学生逐步掌握学科教学知识点以后,还要适当减少实物的应用,避免学生过于依赖这些实物,无法取得较好的锻炼作用。

在小学数学三年级“观察物体”中,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教学实物,丰富课堂教学元素。“观察物体”的教学知识点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直接展示教材教学内容是很难取得较好效果,需要引入一些生活化实物进行教学辅助。在课前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带到课堂上,并跟其他同学一起观察不同视角下玩具所展现出来的平面图像,并将其简单画出来。通过这些生活实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就可以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学生充分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拿掉这些实物,结合教材展示的平面图像进行相关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不依赖生活实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出正确答案,提高他们对于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水平。

三、设计“发现”教学情境,降低学科教学难度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很多内容实际上都是依托于生活场景开展的,在低年级数学中表现得更加显著。生活场景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带入生活体验,发现更多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降低对学习的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之前,能够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深入的分析与探索,明确小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内容,保证生活情境的合理性。在具体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体验情况,以及学生对于生活情境的反馈内容,明确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应用效果。这样以后,教师就可以推动生活化情境的优化,使教学情境可以发挥更好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二年级“购物”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充分降低学科教学的难度。小学生已经可以自主购物,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环境中设计一个在超市购物的场景。教师需要先结合“购物”的教学知识点,保证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数学计算。在开展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收银员,完成超市购物过程。其中扮演顾客的学生可以想一想自己前往超市想要购买的商品,并将商品的种类、数量、价格等信息写出来。扮演收银员的学生则要计算每一位顾客购买商品的总价格,并跟扮演顾客的学生计算出来的结果进行比对。通过这个生活化情境过程,学生能够得到较好的锻炼,同时他们学习学科知识的难度也会显著降低。

做好生活化教学互动,维持和谐教学环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时,也应该做好教学互动交流工作,维持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法,创设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简单生活场景,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增强学生参与生活教学的积极性。在进行课堂提问互动的时候,教师也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主思考空间,锻炼学生的学科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堂中开展生生互动,组织小学生就某个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相互讨论。相较于师生互动来说,学生在生生互动过程中更容易敞开心扉,也能够相互交流学习经验,挖掘数学学习的乐趣,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掌握。

在小学数学四年级“方向与位置”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好生活化教学互动工作,保证课堂教学的和谐性。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面向学生询问当前自己面对的方向,让学生分辨东南西北,继而让学生说说自己所处的位置。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分辨出自己所处的方位。接下来教师可以结合学校不同建筑的布局,让学生说出从教室到图书馆、操场、食堂等各个位置的行走方式。学生对于学校的建筑布局是比较清楚的,在经过短暂的思考以后就可以得出相应的答案。后续教师还可以给出一些其他具有生活气息的地图,让学生分组讨论行走路线,在相互交流中掌握学科教学知识。

应用生活化实践作业,锤炼学生学科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布置一些生活化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将自身学习到的学科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场景中。事实上,在双减政策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身就应该积极推动学科作业设计的创新拓展。而生活化实践作业则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跟双减政策的核心内涵非常契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立足于双减政策“提质减量”的内涵,进行生活化实践作业的优化设计,使学生可以在生活化实践作业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培育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水平。

在小学数学四年级“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主要教学知识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与四边形的性质和特点。因此教师在设计学科作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场景中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具体应用,并且说出这些应用案例都使用到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哪些特点,如果换成正方形、圆形等其他形状是否依然可以发挥效果等,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其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其数学综合素养。

六、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且性格活泼好动,枯燥的课堂环境并不能较好地提升其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同,需要教师的尊重和指引。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源于发现,学生的发现是思维发展的源泉。学生发现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观察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因此,教师在展开数学教学时需要和人本教育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自主思考的快乐,在儿童发现的环境下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积极向上的面貌来面对教学和生活。

参考文献

[1]邓羽茜.“混合式学习”支持下的PBL活动设计与实践: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为例[J].教育观察,2020,9(32):123-125.

[2]李娟.小学数学增效减负过程中如何实现人本教育理念[J].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2018(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