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德育与法治教育的融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4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德育与法治教育的融合策略

张珉珉

阿克苏市第八中学 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承担着德育与法治教育双重任务。本文探讨如何有效融合德育与法治教育,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的全面发展。通过分析当前课程实施中德育与法治教育的现状与挑战,提出了在教学目标、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机制方面的融合策略。旨在为教师提供实际操作的参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成为具备正确价值观和法治思维的公民。

关键词:初中教育、德育、法治教育、融合策略、道德与法治

一、引言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背景与重要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法治教育的重视,该课程逐渐成为德育和法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和培养公民责任感的重任。其背景源于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德育与法治教育的概念与作用 

德育教育主要指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法治教育则侧重于通过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法治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理解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守法、用法。两者相辅相成,德育教育为法治教育奠定道德基础,而法治教育则为德育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三)德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德育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这种融合有助于解决目前课程教学中德育与法治教育“各自为政”的现象,形成整体性的教育目标,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融合的必要性还体现在,通过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行为习惯,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既有法律意识,又具备道德判断力,成为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和法律素养的合格公民。

二、 德育与法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课程实施中的现状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虽然在课程设计上已经体现了德育与法治教育的双重任务,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许多学校在教学中更侧重于理论讲解,忽视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导致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此外,由于时间、资源和教学观念的限制,部分教师未能深入挖掘课程中的德育与法治融合点,课堂教学更多集中在知识的传授而非能力的培养。

(二)德育与法治教育分离教学的挑战 

在实际教学中,德育与法治教育往往被割裂开来,导致学生无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理解和应用。教师在教授德育时,侧重于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教育,忽视了法治教育中的规则意识和法律思维;而在法治教育中,重点放在法律知识的讲解,缺乏道德情感的引导。这种“分离式”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现代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导致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发展不均衡,缺乏在实际生活中对道德与法律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现状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整体有所提升,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学生的道德素养薄弱,无法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困境,表现为行为规范的欠缺、自律能力不足等;另一方面,学生的法治意识仍有待加强,很多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表面层次,缺乏对法律精神的深层次理解,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守法、用法。此外,由于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割裂,学生常常无法意识到道德行为与法治规则的内在联系。

三、德育与法治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统一设计 

1. 强调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相互依存性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明确德育与法治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相互依存关系。通过将德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理解道德行为的内在价值,又能认识到法律规则的必要性和约束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

2.在课程目标中平衡道德与法律意识的培养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在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上实现平衡,避免过于偏重某一方面。具体而言,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尊重、责任感等道德品质,又要强调学生对法律条文、法律程序的认识和理解,以实现“知行合一”。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1. 借助真实案例与生活情境整合德育和法治内容 

  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借助真实的社会案例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来进行教学。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如校园欺凌、网络安全等问题,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道德判断和法律规范的结合点,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2.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整合的教学内容中,应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通过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案例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价值观的力量,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法治素养。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1.采用情境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德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关键。通过情境教学,模拟真实的社会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道德或法律情境中做出决策,体验道德与法律的双重考验;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法治思维;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特定角色中体验法律规定和道德行为的约束,增强认知和实践能力。

2. 强化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师生互动,通过开放式问题引导、讨论、辩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个人观点,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课堂评价的多元化 

1.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 

  在课堂评价中,应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既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和行为表现,也关注其在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结果性表现。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德育与法治教育中的成长和进步。

2.关注学生在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方面的进步 

  课堂评价应重点关注学生在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方面的综合进步,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将道德行为与法律知识相结合,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通过反思性作业、项目报告、模拟法庭等多种评价形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德育与法治教育的融合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机结合二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遵循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融合教育不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增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使学生具备应对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未来的融合教育应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建议加强教师培训、丰富课程资源、深化家校合作、推进多元化评价机制,以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和法治意识的合格公民。这一教育方向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持续探索,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德育策略探究[J].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3(11):45-45.

[2]杨巧云,连芳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构建[J].当代家庭教育, 2023(24).

[3]盘九妹.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德育工作的融合[J].新课程导学, 201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