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预习作业的设计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7
/ 2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预习作业的设计策略分析

洪颖萱

泉州第五中学台商区分校 362122

本文系泉州台商投资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二批)课题,课题名称:“新课标”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师课前预习作业设计策略研究,(立项编号:tsjyz14207)的研究成果

摘要: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新课知识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理解和认知的困惑点,以此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和要点,使课堂学习活动更为有效和高效。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正视预习学习的重要性,并基于学生实际学习特点设计细化的预习作业,以此保障学生课前预习活动的有效性。文章首先简要概述了新课标下预习作业的设计原则,然后结合初中语文的具体教学内容,多角度探讨了预习作业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预习作业;设计策略

引言:立足新课标教育背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重要关注对象。新课标导向下的语文教学活动更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学习活动并主动汲取知识、发展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有必要围绕新课程教学标准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多角度探究初中语文预习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进一步推动学生课前预习学习活动的深入,为提升课堂学习质量与效率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新课标下预习作业的设计原则

课前预习作业的设计并不是盲目的,它需要建立在新课知识内容和学生学情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以此确保预习作业能够最大化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认知特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无论是作业形式还是内容,都需要贴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避免预习作业设计的难度过大,或者预习作业脱离课程教学实际需要,影响学生预习质量的同时,也会逐步让学生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二是指导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强调预习作业能够有效指导学生预习活动,即在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过程中知道该学些什么、该怎么学,以此为预习导向围绕新课知识重难点内容展开有效预习,做好课堂学习的铺垫和准备工作。

二、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预习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巧借课文插图辅助,增加预习作业趣味性

新课程教学标准强调积极革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互动,以此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落实环节,由于预习活动非课内学习的组成部分,在缺少教师指导和督促的情况下,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和质量都不尽理想。鉴于此,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插图作为辅助,并以此为媒介巧设预习作业活动,以此激活学生主动参与预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该主题活动重在培养学生尊老、爱老的意识,能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体谅父母、关爱老人,这也是新课程教学标准中立德树人基本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在预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在预习作业中要求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画,以此激活学生主动参与话题讨论的兴趣。在有了初步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在预习作业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对传统美德“孝”的理解,在富有趣味性的插画辅助下更好地导入新课活动,为课堂主题活动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二)活用信息技术教学,赋予预习作业互动性

立足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正在逐步朝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有显著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在预设预习作业时,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为学生设计更多富有探究性和互动性的作业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预习活动的进一步深入。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由于时代的不同,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以及文章背后的深层情感和内涵,势必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辅助下,教师就可以借助Web-Quest在线学习平台的即时沟通功能,为学生发布相应的学习任务指引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和探究。首先,教师可以多渠道整理鲁迅先生的相关介绍和作品资料,上传至Web-Quest在线学习平台供学生拓展学习,以此拉近学生和作者时代背景之间的距离,为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做好铺垫。然后,进一步细化预习任务:(1)自主阅读课文,分别选择一个合适的词概括鲁迅在三味书屋和百草园时的感受;(2)自主阅读课文,圈注阅读理解的疑惑点,并与同桌分享讨论自己的收获和困惑。在这两个细化的学习任务驱动下,学生在预习环节都能积极沉浸到文本中进行感受和探究,并在线上平台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课前预习质量也能在无形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立足学生学习困惑,凸显预习作业引导性

课前预习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预习学习时也要密切关注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和学习基础的差异,以此确保预习作业能够最大程度上贴近学生学情,助力学生高效预习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实际学习困惑,对预习作业做出针对性设计,突出预习作业的引导性特点。

例如,在教学《陋室铭》这篇文言文时,在学前测试环节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许多学生并不理解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就围绕“山”和“水”进行描写;第二,在文章的起始部分写到了“斯是陋室”,但是经过全文的叙述之后,又在文章末尾以“何陋之有?”收尾,这种转变的原因许多学生难以理解和准确把握;第三,在文章的末尾,诗人为什么把孔子的话引入其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并不理解。基于这一学前摸底,在预习作业中教师就可以做出针对性的设计,同时以问题导学、问题导思的形式引领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解答疑惑:(1)作者以“陋室铭”作为文章的题目,预习并初读课文,你认为文中的房子简陋吗?尝试从原文中找到答案。(2)作者是基于什么提出“斯是陋室”观点的?借助这一预习作业问题的指引,学生在参与预习活动时都能积极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和预习。对于第一个问题,有学生通过预习就提出文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指出了文中的房子并不简陋;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则从原文中找到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一答案。接着,借助学生的回答和有效互动,教师可以重新抛出学生的疑惑问题:“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就围绕‘山’和‘水’进行描写,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你的想法。”通过这种基于学生疑惑设置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质疑和释疑的探究活动中,逐步提高预习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为更高效地参与课堂学习和互动明确方向与目标。

总结:课前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有效地预习学习能够促进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为此,在新课标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视课前预习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再进一步结合预习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多样化设计预习作业的内容和学习活动,以此助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学习,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参考资料:

[1]郝毅,贺卫东.预习作业的性质和亟待改善的问题——上好初中语文起始单元[J].中学语文,2024,(13):92-94.

[2]程美燕.初中语文预习作业的巧妙设计[J].教师,2021,(20):19-20.

[3]唐玮.初中语文预习作业的有效设计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20,(15):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