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儿童神经源性膀胱(NB)发生上尿路损害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43例NB住院患儿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NB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前者设为训练集,后者设为验证集,对两者的一般参数进行比较。通过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NB患儿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纳入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对模型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纳入的227例NB患儿中,男121例、女106例,年龄(10.2±3.8)岁。训练集和验证集之间除年龄外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逼尿肌漏尿点压(DLPP)≥40 cmH2O(OR=4.76,95%CI:2.01~11.26,1 cmH2O=0.098 kPa)、伴有膀胱过度活动(OAB)(OR=3.08,95%CI:1.34~7.04)、膀胱顺应性(BC)<20 ml/cmH2O(OR=3.65,95%CI:1.41~9.47)、既往泌尿系感染史(OR=2.73,95%CI:1.09~6.81)以及腹压或其他排尿方式(OR=2.86,95%CI:1.20~6.82)是NB患儿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均P<0.05);使用上述参数建立儿童NB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84(95%CI:0.77~0.91)和0.86(95%CI:0.79~0.94)。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儿童NB上尿路损害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准确度和临床适用性,可帮助临床医生早期发现高危患儿并及时进行干预。

  • 标签: 儿童 神经源性膀胱 上尿路损害 预测模型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多中心数据研究近端型尿道下裂的手术方式选择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国内15家儿童临床中心首诊治疗且随访数据完整的近端型尿道下裂54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矫正阴茎下弯后尿道开口位于阴茎近端196例、阴茎阴囊交界处132例、阴囊147例、会阴74例。按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TIP术式占9.5%(52/549)、Onlay术式占4.7%(26/549)、Duckett术式占59.2%(325/549)、Duckett+Duplay术式占5.5%(30/549)、Koyanagi术式占9.7%(53/549)、分期术式占11.5%(63/549)。分析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阴茎长度平均3.68 cm;阴茎头长度平均10.5 mm;阴茎头宽度平均10.5 mm;尿道缺损长度平均3.52 cm。阴茎下弯平均57.5°。尿道缺损长度及阴茎下弯度数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IP术式组中88.5%的尿道板弹性良好。尿道板弹性及平整度各术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49例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43.7%(240/549),其中TIP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30.8%(16/52),Onlay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38.5%(10/26),Duckett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52.9%(172/325),Duckett+Duplay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40%(12/30),Koyanagi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30.2%(16/53),分期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22.2%(14/63)。6组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近端型尿道下裂治疗难度大,一期术式术后并发症率发生率30.2%~52.9%。需根据阴茎的具体条件严格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近端型尿道下裂,当尿道板平整度及弹性差或合并重度阴茎下弯时,不能应用TIP术式,需选择横断尿道板的术式,当尿道缺损长且阴茎下弯严重时,可选用分期术式。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板 阴茎下弯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总结儿童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对睾丸缺血损伤的影响因素,以便术前更准确地评估睾丸缺血损伤,从而及时进行睾丸探查或防止不必要的探查。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3年7月到2019年6月行疝囊及同侧睾丸探查术的单侧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数据包括年龄、嵌顿时间、肠管损伤程度(术中发现)、睾丸损伤程度(探查发现)、既往手法复位次数和术前超声检查等。通过SAS 9.4(Copyright © 2016 SAS Institute Inc.Cary,NC,USA)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逐步倒退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460例接受了术前超声检查,其中57例(12.39%)(中位年龄:1.4个月,四分位区间:0.8~10.7个月)有严重的睾丸缺血损伤,平均嵌顿时间为(23.9±9.3)h,术前超声检查预测严重睾丸缺血损伤的敏感度为68.42%,特异度为95.3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257,95% CI=0.146~0.451)、手法复位次数增多(OR=4.543,95% CI=3.285~6.283)与睾丸损伤程度呈负相关,术前超声评分(OR=3.994,95% CI=2.845~5.609)、嵌顿时间(OR=0.457,95% CI=0.224~0.934)、肠管损伤程度(OR=2.317,95% CI=1.633~3.287)与睾丸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通过多元分析与后向逐步逻辑回归分析建立了一个严重的睾丸局部缺血损伤可能性计算模型:,当P<0.15时,则认为该患者患有严重的睾丸局部缺血损伤。通过十字交叉试验初步验证了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相对可靠的预测模型,可使用易获得的临床数据来预测因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导致的严重睾丸缺血损伤的风险,与单独的术前超声相比,该模型可提高严重睾丸损伤的预测准确性。

  • 标签: 睾丸缺血损伤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预测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输尿管开口异位伴膀胱颈尿道发育不良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993年9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例输尿管开口异位伴膀胱颈尿道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2~15岁,中位年龄7岁。左侧3例,右侧1例,双侧2例。5例表现为排尿间隙点滴性尿失禁,1例表现为持续尿失禁而无正常排尿。术前通过B超、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逆行泌尿系造影等检查,发现异位输尿管开口位于阴道壁2例,位于膀胱颈4例;重复肾畸形伴输尿管开口异位2例,肾发育不良伴输尿管开口异位4例;术前膀胱镜检查同时发现尿道宽而短1例,膀胱颈宽大合并尿道宽而短4例。手术方式:例1~3行发育不良肾及输尿管切除术,例4行双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例5行双侧输尿管膀胱再植联合膀胱颈成形术,例6行发育不良肾切除联合膀胱颈成形及尿道成形术。结果术后1例失访;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1.2个月(2~84个月)。术中未处理膀胱颈尿道发育不良畸形的4例患儿均因尿失禁无缓解再行手术治疗:例1术后2周行尿道成形及延长术,尿失禁部分缓解;例2术后3年膀胱镜检查示膀胱颈宽大畸形,行膀胱颈成形术,第1次术后5年行膀胱镜检查示尿道阴道瘘,遂行瘘修补术,尿失禁完全缓解;例3术后2年因反复尿路感染行输尿管残端切除术,第1次术后3年行膀胱颈成形、尿道成形术,第1次术后6年再行膀胱颈成形、尿道成形术,尿失禁部分缓解;例4术后1年行膀胱颈成形、尿道成形术,尿失禁部分缓解。2例联合手术患儿中,例5术后失访,例6术后尿失禁完全缓解。结论合并膀胱颈尿道发育不良是手术治疗儿童输尿管开口异位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膀胱颈尿道发育不良的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检查。膀胱颈成形、尿道成形术对于膀胱颈尿道发育不良所致尿失禁有较好的疗效。若手术条件允许,同期手术处理输尿管开口异位和膀胱颈尿道发育不良较分期手术预后更好。

  • 标签: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输尿管开口异位 膀胱颈尿道发育不良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底我国首次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19)。根据国家卫健委制定的指南建议以及国内外最新发表的研究文献,本"专家意见"起草COVID -19疫情背景下小儿外科诊疗防控工作建议,着重于推荐COVID -19疫情期间,小儿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各级预防和控制措施,适用于国内外各级儿童医院和小儿外科机构的临床实践和医疗防护。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