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化与发展之后,电脑已经变成了连接全球的重要纽带。与此同时,伴随着人类的日常活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电脑的普及也得到了更大的推动。但是目前,随着信息泄漏问题的普遍存在,个人信息泄漏问题也随之产生,严重地威胁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另外,它也是保证两者相互交流的重要依据,要加强电脑网络的安全性,就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管理。但是,从客观的观点来看,电脑网络还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这就说明了网络的风险问题并不能彻底地消除,但是,如果能够通过科技工作者的正确的设计和部署,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将电脑网络的安全风险降到最小。

  • 标签: 网络 工程 安全 防护技术
  • 简介:摘要:强化小学德育管理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探讨了从多个方面加强德育管理的有效途径,着重于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和价值观、建立积极的奖励体系、加强师生沟通与互动,以及引入德育课程和活动。通过明确目标和价值观,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清晰的行为准则,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德育氛围。同时,建立奖励体系和加强师生沟通互动,能够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态势。这些途径相互协调,共同构建了一个全面而有力的小学德育管理体系。

  • 标签: 德育目标 核心价值观 学生行为标准 奖励体系 师生沟通
  • 简介:摘要:小学教育在学生的人生旅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塑造价值观和品格以及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来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分析当前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参考。

  • 标签: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教育质量 意义 现状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不利于疾病恢复,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2019.01-2020.01时间段内行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为录入对象,共计120例,选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试验组,各60例。两组护理模式依次为常规护理干预、延续护理干预。以两组术后康复情况以及心理应激改善情况为统计学指标。结果:试验组术后康复情况与心理应激改善情况均较参照组优异,P值较0.05小。结论:比较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与延续护理干预模式,后者可有效提升康复效果,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 标签: 妇科肿瘤手术 延续护理 心理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发临床症状特征,提高新冠肺炎病例的识别能力,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方法对2020年1月5日至4月7日五个地区报告的559例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研究,分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和新冠病毒感染者发展为重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559例密切接触者在医学观察期间出现临床症状,平均年龄为43.54岁,核酸阳性者320例,核酸阴性者239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者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发热(50.31%)、咳嗽(44.69%)、乏力(14.06%)和咽部不适(10.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现症状者中有基础疾病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风险是无基础疾病者的2.70倍(95%CI: 1.52~4.98)。首发临床症状表现出乏力、头晕头痛、寒战的密切接触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风险分别是未表现出相应症状的4.82倍(95%CI:2.29~11.41)、2.59倍(95%CI:1.09~6.84)和9.34倍(95%CI:1.74~173.18)。≥60岁的感染者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是<60岁人群的8.78倍(95%CI:4.12~19.73)。男性感染者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是女性的2.52倍(95%CI:1.21~5.47)。有基础疾病者的感染者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是无基础疾病者的3.56倍(95%CI;1.55~8.24)。首发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乏力的感染者发展为重症的风险分别是未表现出相应症状的2.91倍(95%CI:1.34~6.65)和3.79倍(95%CI:1.47~9.65)。结论首发症状表现出乏力、头晕头痛、寒战者要警惕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首发症状表现为发热、乏力的感染者要警惕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进一步提高患者就诊意识和病例识别能力,及时发现感染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密切接触者 首发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很大比例人群表现为无症状或轻微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嗅觉或味觉丧失、胃肠道症状等,一部分表现为重症,需要住院或进入重症监护室(ICU)。本文通过对新冠病毒不良结局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分析人群特征、社会因素及病毒特征等与新冠肺炎不良结局的关联,为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疫情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预测、病例识别和救治策略改进提供证据支持。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 死亡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2008-2018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取2008-2018年所有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三间分布、病原构成及变化,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重症率、重症比例和重症病死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08-2018年全国手足口病重症病例157 065例,年均重症率为1.05/10万,重症比例为0.76%,重症病死率为2.34%,重症率和重症比例2010年后出现下降趋势,重症病死率2014年后显著下降。重症病例男性高于女性(1.78∶1),以≤3岁婴幼儿为主(91.47%),EV-A71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中位年龄最高(1.99岁)且逐年升高,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在≤1岁婴儿中构成较高(66.56%)。4-7月为主要的发病高峰,2018年其他肠道病毒代替EV-A71成为优势血清型(61.97%)。西南部、中部及东部地区部分省份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高发省份。结论我国大陆地区手足口病重症率、重症比例及重症病死率整体呈下降趋势,部分省份优势病原由EV-A71转为其他肠道病毒,应加强重点人群、高发季节、区域防控工作,开展多种手足口病病原监测。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移动流行区间法评价我国南方地区2018-2019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并进行强度比较,为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CDC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收集我国南方地区2012年3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5岁儿童手足口病周发病率,使用移动流行区间法(MEM)计算2018-2019年南方地区各省市强度阈值,评价手足口病流行强度。结果南方地区2018-2019年第1个流行季中,≤5岁儿童周报告发病率处于极高流行水平的6个省份分别为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重庆市、四川省和云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为低流行水平;第2个流行季中,有6个省份达到极高流行水平,分别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重庆市、四川省和云南省,其余各省份也均达到中或高流行水平;多数省份第1个流行季各阈值高于第2个流行季相应阈值,但重庆和四川等省份不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除海南、重庆和云南外,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70%。结论对于1个流行季内呈现双峰流行特征的南方地区,可使用MEM模型,通过拆分流行季的方法分别确定不同流行季流行强度阈值。MEM模型建立的流行强度阈值综合了历史数据,识别出的极高流行水平的省份代表此省份较历史发病水平有异常的增高,更需要各地的关注以及及时实施防控措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移动流行区间法 流行强度 流行阈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8-2018年我国≤5岁儿童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特征,为制定针对性措施,减少死亡病例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从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2008-2018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人群特征、空间分布、诊断和报告情况及病原构成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008-2018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5岁儿童死亡病例3 646例,男性多于女性(1.82∶1),以≤2岁儿童为主(87.71%)。2010年之后全国≤5岁儿童报告手足口病调整后的死亡率由0.87/10万下降至2018年的0.11/10万(APC=-23.20%)。2 523例实验室确诊的死亡病例中,2 323例(92.07%)为肠道病毒71型(EV-A71)感染,但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构成呈现增加趋势。死亡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M=2(P25~P75:2~4)d,发病至死亡时间间隔M=3(P25~P75:2~4)d。0~1岁、EV-A71感染、发病诊断时间间隔较长和居住地为农村是手足口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2010年后,我国手足口病死亡水平呈下降趋势;死亡病例中优势病原仍为EV-A71,应加强死亡病例中非EV-A71和非CV-A16肠道病毒基因分型;西部省份、农村地区和小年龄组病例应当加强EV 71灭活疫苗接种宣传,提高诊断、救治及时性,降低死亡风险。

  • 标签: 手足口病 死亡 流行病学
  • 简介:摘 要: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学”,各大高校开展网络直播授课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大学物理课程和教育心理学特点,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浅谈大学物理网络直播教学如何提升效率。

  • 标签: 大学物理 网络直播 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