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产期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间我院收治围产期孕妇为研究对象(n=2369),对其进行超声检查,以产后新生儿结果为准,评价围产期超声检查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性及漏诊率。结果:围产期超声检查准确率为1.01%,漏诊率为0.17%,与产后新生儿超声检查准确率1.18%、漏诊率0.00%对比(P>0.05)。结论:围产期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较高准确性,漏诊率较低,可作为早期诊断方式。

  • 标签: 围产期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传统经验鉴定法在鉴定中药饮片时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我院从2019年以来使用的超过400种中药饮片,并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对其进行抽查,一共需要抽查100次,再借助不同类型的技术来对检查的结果进行观察,并在对比之后分析鉴定的情况。结果  结论 如果可以借助传统的经验鉴别技术来鉴别中药饮片,自然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中药饮片 传统经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环法保乳整形技术在肉芽肿乳腺炎手术中的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妇产医院乳腺科收治肉芽肿乳腺炎女性患者18例,年龄24~38岁,平均32.3岁。用双环切口进行炎症肿块切除,同时行保乳整形技术修复,并对术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8例均采取双环法保乳整形技术切除炎症肿块,其中2例同时行对侧乳房双环法乳房缩小上提术。随访6~36个月,中位时间16.1个月。术后2例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后痊愈。随访期内1例局部复发(6个月),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全部患者均对术后效果满意。结论双环法保乳整形技术进行肉芽肿乳腺炎的治疗,可切除更多组织,降低复发率,同时获得较好的美体效果。

  • 标签: 乳腺 肉芽肿性乳腺炎 双环 保乳整形 乳房缩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腰动脉来源的Ⅱ型内漏多通道栓塞治疗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治疗的8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腰动脉来源的Ⅱ型内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使用弹簧圈及康派特医用胶与碘油混合栓塞剂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腰动脉来源的Ⅱ型内漏,技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80~150 min。1例患者术后出现右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给予抗凝及营养神经治疗,术后2个月完全康复。术后随访4~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1个月,8例患者Ⅱ型内漏均消失,无死亡病例。结论多通道栓塞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腰动脉来源Ⅱ型内漏栓塞近中期效果确切。

  • 标签: 主动脉瘤,腹 栓塞 Ⅱ型内漏 介入放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次跨膜蛋白(CD133)及POU3同源盒基因3相关长链非编码RNA(PANTR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关系。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乳腺科从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分别采集乳腺癌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不同组织中CD133及PANTR1表达情况。此外,取MCF-7细胞分作对照组、CD133过表达组、PANTR1过表达组、CD133抑制组、PANTR1抑制组。分别予以Lipofectamine 2000转染,CD133过表达组予以Lipofectamine 2000以及CD133序列,PANTR1过表达组予以Lipofectamine 2000以及PANTR1序列,CD133抑制组予以Lipofectamine 2000以及si-CD133序列,PANTR1抑制组予以Lipofectamine 2000以及si-PANTR1序列。分析各组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差异,Pum1及E2F3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乳腺癌组织CD133及PANTR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021±0.001比0.006±0.001、0.016±0.002比0.005±0.001,t=75.000、74.785,P<0.01)。转染24、48、72 h时CD133过表达组细胞增殖倍数高于对照组(3.05±0.26、5.40±0.48、10.74±1.27比2.17±0.25、4.38±0.42、6.97±0.84,t=4.226、2.783、4.298,P<0.05),且转染24 h侵袭细胞数高于对照组(75.29±7.19比54.01±6.27,t=3.865,P<0.05);转染24、48、72 h时PANTR1过表达组细胞增殖倍数高于对照组(3.11±0.28、5.45±0.51、10.05±1.24比2.17±0.25、4.38±0.42、6.97±0.84,t=4.372、3.003、3.570,P<0.05),且转染24 h侵袭细胞数高于对照组(76.03±7.26比54.01±6.27,t=3.977,P<0.01)。CD133过表达组细胞中Pum1及E2F3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4.52±0.75、3.38±0.56比1.00±0.04、1.00±0.03,t=8.118、7.351,P<0.05);PANTR1过表达组细胞中Pum1及E2F3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4.55±0.76、3.41±0.59比1.00±0.04、1.00±0.03,t=8.079、7.066,P<0.01);而CD133抑制组细胞中Pum1及E2F3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0.45±0.02、0.37±0.03比1.00±0.04、1.00±0.03,t=21.301、25.720,P<0.01);PANTR1抑制组细胞中Pum1及E2F3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0.47±0.03、0.38±0.02比1.00±0.04、1.00±0.03,t=18.360、29.784,P<0.01)。结论CD133及PANTR1在乳腺癌中均存在明显高表达,且可增强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 标签: 乳腺癌 长链非编码RNA 增殖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剖宫产患者结合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进行引用分析,针对实际效果做出统计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北京大学首钢医院2020年度及2021年度剖宫产病人共197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抗生素用法分为2组,对照组参考2011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观察组参考ACOG正常分娩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指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术后发热、术后感染征象、术后血常规WBC差异无统计意义,术后住院日、住院药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ACOG产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对于剖宫产的指导效果,与我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的应用效果差异不大,同时可减少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可当结合产妇实际情况参考执行。

  • 标签: 产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指南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为对象。均接受妇科超声及刮宫检查,分析妇科超声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价值。结果  病理检查发现80例患者中41例为萎缩性子宫内膜、5例患者为子宫内膜癌、16例患者为子宫内膜增生、8例患者为子宫内膜息肉、10例患者子宫内膜炎。妇科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的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妇科超声检查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准确率较高,并且可明确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病变。

  • 标签: 超声检查 诊断 绝经后阴道出血
  • 简介:摘要趋化因子受体CCR5(CC chemokine receptor 5)属于β趋化因子受体,表达于人体多种免疫细胞表面,与配体特异性结合发挥募集趋化免疫细胞定向迁移的作用,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的发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逐渐成为移植免疫研究的热点。文章就CCR5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信号传递及CCR5在aGVHD防治中的相关研究进行讨论。

  • 标签: 趋化因子受体 CCR5 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急腹症采用超声诊断鉴别的价值。方法:将100名妇科和急腹症患者用超声波对子宫和双重附属及骨反复腔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超声波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在手术证实的100例各类妇科急腹症中,卵巢囊底38例,卵巢囊底35例,黄体囊破裂16例,子宫内膜异型囊肿6例,处女膜闭塞及阴道畸形5例。结论:超音波诊断器对妇产科急性腹痛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妇产科 急腹症 超声临床诊断 鉴别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胎盘植入产前超声诊断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80例2014年1月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开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在近肾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中的应用及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5例近肾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入路、体外开窗技巧、主体支架半释放装置制作、随访资料等。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体外开窗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技术成功率100%。支架改装时间50~120 min;隔绝动脉瘤手术时间75~210 min。术后随访15~42个月,目前5例患者支架稳定,未出现支架相关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针对原发病因药物治疗,控制良好。结论体外开窗腔内修复术治疗近肾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具有微创、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等优势,近中期疗效好。

  • 标签: 动脉瘤,假性 主动脉,腹 开窗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不完全性S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ASIA量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及徒手肌力检查法(MMT)对2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入选时2组患者BBS评分、下肢ASIA评分、FAC分级及下肢MMT分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BBS评分、下肢ASIA评分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BBS评分[(36.2±9.8)分]、下肢ASIA评分[(40.4±4.6)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2组患者FAC分级≥3级人数、下肢MMT分级≥3级人数均较入选时明显增加(P<0.05),并且均以观察组患者增加人数(分别增加25例、26例)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进一步改善不完全性SCI患者平衡能力、下肢肌力及步行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 肌电生物反馈 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 下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常见误诊与漏诊。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394 例 进行心脏超声诊断的孕产妇 ,按回顾式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对比胎儿出生之前与出生之后的超声心电图,分析漏诊与误诊现象的发生情况。 结果 :经出生后的对比 , 分析发 现 产前检查漏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 5 例,占总体的 1.27% 。误诊患者共 2 例,占总体的 0.63% 。

  • 标签: 胎儿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 误诊与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种体位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患肢氧分压、疼痛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5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平卧位、坐位、下肢下垂位和下肢抬高位4种体位护理方法进行试验,比较患者在不同体位护理状态下的氧分压、疼痛值及舒适度水平差异。结果357例患者中,无疼痛感的患者共106例。相比其他3种体位,下肢抬高位氧分压水平最低,且疼痛评分和舒适度评分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下垂位的氧分压水平最高,疼痛评分和舒适度评分低于其他3种体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体位中,坐位和下肢下垂位的氧分压改变程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5.433,P<0.01)。结论平卧位、坐位、下肢下垂位和下肢抬高位4种体位护理中,下肢下垂体位相较其他3种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氧分压、舒适度及疼痛值具有较明显的改善效果。但长时间的患肢下垂体位易引起血液瘀滞造成不适症状,因此还需根据患者病情设定合理的患肢体位护理方式与护理时间。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 下肢 体位护理 氧分压 舒适度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ngioJet肺动脉血栓清除术中发生心律失常可能的发病原因、机制及其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4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5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行AngioJet肺动脉血栓清除术术中出现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3例患者心律失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1例表现为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心脏骤停,经抢救处理,最终顺利完成手术,5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其他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心律失常是AngioJet肺动脉血栓清除术中主要并发症,高压喷射流体刺激肺动脉壁内牵张感受器是其发生机制,通过缩短单次抽吸时间(<7 s)可预防术中心律失常现象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预后。

  • 标签: AngioJet 流变血栓清除术 急性肺栓塞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ngioJet流变抽栓系统(ART)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连续收治的伴有溶栓禁忌证或溶栓失败的21例AP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大面积肺栓塞(MPE)10例和次大面积肺栓塞(sMPE)11例,均急诊行ART治疗。根据手术造影结果和严重并发症情况观察技术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休克指数(SI)、Miller指数(MI)、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动脉氧分压(PaO2)的变化,评估ART清除肺动脉内血栓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ART治疗APE的技术成功率为100%(21/21),术中4例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1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1例患者术后出现颅内出血,手术成功率为71.4%(15/21)。所有MPE和sMPE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手术后SI、MI、MPAP较手术前降低,PaO2较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患者因病情严重并自动离院外,20例患者顺利出院,随访时间(5.3±1.2)个月,随访期间2例MPE患者分别因癌症和心肌梗死死亡,其他患者无明显肺栓塞症状,肺动脉血栓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ART治疗APE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APE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 标签: 肺栓塞 血栓切除术 AngioJet流变血栓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超声引导下与徒手定位注射(含复方倍他米松及利多卡因)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对症药物治疗、针灸、物理因子治疗及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观察组患者同时辅以高频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按照解剖定位徒手进行药物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通用(关节)量角器、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FMA-U)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9±0.9)分]、肩关节ROM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肩关节ROM、MBI评分及FMA-U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7±0.6)分]、肩关节ROM、MBI评分[(66.7±11.4)分]及FMA-U评分[(41.6±7.7)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与徒手定位注射治疗比较,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能进一步缓解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疼痛病情,改善肩部活动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肩痛 高频超声引导 注射治疗 功能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