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估子宫剖宫产瘢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剖宫产术后6个月以上的患者75例行前瞻性诊断试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超声(TVS)及CEUS检查,其中11例接受宫腔水造影检查。与TVS和宫腔水造影对比,分析CEUS对剖宫产瘢痕憩室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对CEUS与TVS两种方法测量瘢痕憩室形态学参数的结果进行比较。根据检查结果将病例分为瘢痕憩室组和完整瘢痕组,对比分析2组瘢痕部位的时间-强度曲线参数。结果TVS检出瘢痕憩室40例,检出率为53.3%(40/75);CEUS检出瘢痕憩室51例,检出率为68%(51/75),2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36,P<0.05)。CEUS测量瘢痕憩室的深度、瘢痕残余肌层厚度平均值分别为(5.55±1.55)mm、(3.22±1.37)mm;与TVS的测量值(4.24±2.76)mm、(3.96±1.80)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63、6.480;P均<0.001)。瘢痕憩室组瘢痕部位的峰值强度及增强速率分别为(15.07±1.82)dB、(2.60±0.61)dB/s;均明显低于完整瘢痕组的(17.37±1.97)dB、(3.72±1.89)dB/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61、-3.837;P均<0.001)。结论CEUS对子宫剖宫产瘢痕憩室的检出能力优于TVS,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峰值强度、增强速率)可以通过造影剂微泡的灌注情况,反映瘢痕部位的微血管密度,对瘢痕愈合情况进行评估,CEUS在子宫剖宫产瘢痕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瘢痕 憩室 超声造影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重症患者经鼻肠管喂养的护理临床实践证据,为纠正喂养不耐受、营养不达标提供护理依据。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检索2015年1月31日—2019年9月30日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Cochrane Library、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国际指南图书馆、医脉通、PubMed、CINAHL、Embase、UpToDat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涉及重症患者经鼻肠管喂养护理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最佳实践、系统评价、证据总结及原始研究。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和汇总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其中,2篇指南来源于美国重症医学会和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3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4篇证据总结,10篇RCT研究,3篇类实验研究,1篇诊断性试验研究。总结临床适应性证据24条,涉及10个方面内容,即鼻肠管置入指征、导管材质、置入体位、置入方式、确认方法、喂养方法、固定、不耐受、导管堵塞、留置时限等。结论本研究为重症患者经鼻肠管喂养提供了管理流程与循证证据,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安全实践与深入的研究。

  • 标签: 肠道营养 鼻肠管 幽门后喂养 实践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应用在重症监护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参与研究的患者共60例,将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个人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纳,而后将根据患者提供的个人资料分成两组,即常规组和实验组,每一组患者各30例。常规护理模式应用在常规组患者中,优质护理则应用在实验组患者中,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比较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后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在该指标中要明显的弱于观察组患者p<0.05;比较生活质量指标后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要弱于观察组患者p<0.05;比较护理满意度这一指标后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同样要弱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在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中辅助作用明显,可使患者肺功能指标得到变化,同时使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提高,值得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重症监护 呼吸衰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训练对ICU重症患者短期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ICU重症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8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患者早期运动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徒手肌力、自理能力及ICU-AW与DVT的变化。结果对ICU重症患者给予早期运动训练后,干预组的徒手肌力高于常规组,干预组的自理能力优于常规组,干预组的患者ICU-AW与DVT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ICU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运动训练后,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徒手肌力,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有效降低患者的ICU-AW与DVT发生率,使患者的短期功能状态明显提高。

  • 标签: 早期运动 ICU重症 徒手肌力 自理能力 ICU-AW DV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ICU重症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呼吸科就诊的ICU重症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心率以及呼吸频率情况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ICU重症护理 呼吸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医学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两组各20例穿透性脑损伤脂肪肝患者,对照组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1.57±5.7岁,平均体重59.37±12.25kg,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52.38±5.8岁,平均体重60.15±13.08kg,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比较其对脂肪肝的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确诊率为93.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4%,x2值1.427,P值<0.007;观察组患者的误诊率与漏诊率分别为7.36%与9.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7%与26.04%,x2值分别为5.427及5.727,P值均<0.007;观察组患者不同程度脂肪肝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显示,与脂肪肝轻度至重度现象增加,相关危险因素也有相应增加趋势。结论 超声医学在脂肪肝的诊断中具有准确性高、误诊率低和漏诊率低等优点,为脂肪肝的诊治提供了有力依据,对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并比较超声医学技术与常规肝功检测方法在脂肪肝鉴定与诊断中的效能,以评估超声医学技术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同一批次的120例患者进行超声及常规肝功检测,分别统计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结果、诊断效能、诊断符合率以及鉴别准确率。结果:与常规肝功检测方法相比,超声检查方式在脂肪肝的检出率上更高,且其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在诊断符合率方面,包括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肝病在内的各类型脂肪肝,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肝功检测;在不同程度脂肪肝的鉴别准确率上,超声检查也表现出卓越的性能,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100.00%、96.00%及94.12%。结论:基于超声医学技术的脂肪肝鉴定与诊断方法有着显著的优越性,其具有更高的检出率、诊断精准度以及鉴别准确度,为脂肪肝的早期识别、精确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 标签: 超声医学技术 脂肪肝 诊断效能 鉴别准确度 个体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ICU重症病房颅脑外伤患者的监护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ICU重症病房收治的50例颅脑外伤患者予以研究,随机均分为2组,即对照组(n=25)、观察组(n=25)。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施行综合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ICU重症病房的颅脑外伤患者施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更好,可明显改善患者健康状况,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全面应用普及。

  • 标签: ICU 颅脑外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流程管理对重症胰腺炎血液透析的影响。方法 从本院2019年10月到2020年9月期间中抽取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研究组进行护理流程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合格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对比发现,研究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护理流程管理 重症胰腺炎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孕早期先兆流产的评估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0例早孕期先兆流产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再选取同一时间段的60例宫内正常的孕妇作为参照组,均使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监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参照组孕妇经阴道超声检查后可见孕囊,形状饱满,可清晰看见胎芽大小,和孕周情况相符合,并可清楚观察到原始心管、卵黄囊、胎心波动情况,均正常。观察组孕妇经阴道超声检查后,可见孕囊位于宫腔中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哮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58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行个体化舒适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PaO2和PaCO2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哮喘患者效果显著,可作为主要护理方式推广。

  • 标签: 个体化舒适护理 重症哮喘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中急性左心衰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9月在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前后时间以及个人相关资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小组是对照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是实验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结果:比较心率指数、焦虑、抑郁评分数据后发现对照组要弱于实验组患者,p<0.05;比较护理满意度数据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要弱于实验组患者,p<0.05;比较生活质量这一指标后发现,实验组患者数据要比对照组数据更有优势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中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可以发现,能使患者的心率情况得到改善,帮助患者平复焦虑以及抑郁的情绪,并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急性左心衰 心理护理
  • 简介:【 摘要 】:目的:分析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心脏术后重症患者中的实践护理效果以及相关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 在本院治疗的心脏术后重症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 30 例术后 24h ~ 72h 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实验组为 30 例术后 24h 内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对两组患者在入重症监护室前与入重症监护室后 6d 、 10d 、 14d 各营养指标状况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患者 Alb 、 PAB 、 Hb 、 TF 、 TG 、 IL-6 、 PCT 、 BNP 值在入重症监护室前无明显差异,在入重症监护室后 6d 、 10d 、 14d 实验组 Alb 、 PAB 、 Hb 值相较于对照组较高,而 IL-6 、 PCT 、 BNP 值相较于对照组较低, P < 0.05 。结论:在心脏术后重症患者临床实践中应用早期营养支持 效果 较 好, 可以提高患者身体营养状况 ,从而促进 患者 的治疗 效果以及预后康复 。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心脏术后重症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入室后首次给予抗癫痫药物(AED)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便抽样,选择入住三甲医院神经内科ICU 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4例重症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4例重症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为试验组,试验组在入室后实施优化后的首次给药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给药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首次给予AED的时间、给药步骤用时、负荷剂量AED储备、不同时间段癫痫发作控制情况等差异性。结果入室后首次给予AED的时间,对照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1.0(10.0,69.0) min,大于试验组的25.0(16.0,31.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760,P<0.05);给药各步骤用时对比:步骤1(患者入室—医嘱确认)的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811,P<0.05);步骤2(医嘱确认—摆药完成)的用时比较,对照组大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27,P<0.05);步骤3(摆药完成—给药完成)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37,P>0.05);对照组负荷剂量AED储备率为63.6%(28/44),试验组为100.0%(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9.556,P<0.05);2组患者癫痫控制情况:试验组在首次给药后总控制率为93.2%(41/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3.445,P<0.001)。结论通过优化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入室后首次的给药流程,明显缩短了入室后首次给予AED的用时,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 标签: 优化流程 给药时间 癫痫持续状态 有效性 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