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在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2019年,国家教育部提出要加快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重点强调“四新”建设,即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其中新医科的“新”概括为3个方面:新理念,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新背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产业革命的来临;新专业,对旧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精准医学、智能、转化医学等医学新专业。在新医科的背景下护理研究者如何探寻创新发展之路,护理学术应该如何在新时代浪潮中砥砺前行,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护理是一项为健康服务的专业,在尊重人的需要和权力的基础上,促进、维持或恢复所需要的生物心理社会各方面的健康,以及预防疾病。随着时代的变化,护理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护理学术在护理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如何在时代新思想、新内涵中保持护理学术的创新性及科学性是所有护理学者在不断探索过程。

  • 标签: 护理信息化 发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诊疗中的疗效。方法 筛选出我院于2020年6月—2022年1月期间接受的行胃镜诊治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胃镜检查与治疗,实验组给予无痛胃镜检查与治疗,对比两组的诊断率、诊断前后患者的心率及血压变化、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实验组的诊断率远大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的心率及血压变化、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无痛胃镜 消化内科 应用价值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地服务胸外科患者,将新生力量注入胸外科的诊疗活动中,带教人员必须应用PBL教学法,结合标准化患者,有效开展胸外科临床实习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高质量完成带教任务。方法:从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在我院胸外科参与临床实习活动的实习生中抽选54名研究对象,男生总数16人,女生总数38人,随后利用随机分组法,将他们分入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7人。在对照组的胸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则应用PBL教学法结合标准化患者这一特色的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实习生理论成绩与技能操作的评分结果整体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实习生对胸外科临床实习教学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有效构建“PBL教学法结合标准化患者”这一特色的教学模式,将其充分应用到胸外科的临床实习教学当中,可以更快提高实习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优化带教效果,让大量的新生力量进入临床,有效缓解科室人员紧缺的窘境,促进现代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造福于更多的患者。

  • 标签: PBL教学法 标准化患者 胸外科临床实习教学 应用分析
  • 简介:目的:SimMan3G综合系统在高职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以本校2015及2016级护理高职246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级125人作为观察组;2015级121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观察组在本校临床教学实验中心使用虚拟仿真技术软件SimMan3G综合系统教学,一年后对两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创造性能力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考核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情境化急救训练SimMan3G综合系统充分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急救护理学的兴趣,提升其综合素质,从而培养护生成为基础牢、知识新、能力强、素质高的实用型高级护理人才。

  • 标签: 综合系统 临床护理 实践教学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结直肠憩室病患者多数无临床症状,易被忽视;但其并发症如憩室炎、憩室出血甚至憩室穿孔对患者危害极大。本研究旨在分析结直肠憩室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以为临床诊治憩室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于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经CT、肠镜、消化道造影或经手术证实的结直肠憩室病5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排除伴有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长期服用免疫抑制性药物者、伴有慢性肝、肾功能衰竭者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析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症状、病变部位、治疗方案以及转归。结肠憩室炎分级参照世界急诊外科学学会(WSES)制定的标准分为5级,0级为单纯性憩室炎;1~4级为复杂性憩室炎。结果554例结直肠憩室病患者中,男性358例(64.6%),中位年龄63岁。191例(34.5%)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其中113例(20.4%)慢性便秘和腹胀,78例(14.1%)为慢性腹泻和腹痛。有406例患者经结肠镜检查发现,465例经CT检查发现,25例经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3例为术中发现。其中多发憩室339例(61.2%),单发憩室215例(38.8%)。病变位于结肠424例(76.5%),其中升结肠者205例(37.0%);结直肠多部位118例(21.3%),直肠12例(2.2%)。憩室直径中位数7 mm,其中≥30 mm者78例(14.1%)。49例(8.8%)表现为急性憩室炎,其中13例为单纯性,36例为复杂性。36例复杂性憩室炎中,男性29例(80.6%),发病前反复发作腹痛伴发热27例(75.0%);9例并发乙状结肠穿孔,8例并发乙状结肠或直肠上段憩室膀胱瘘,均予以手术治疗;另有19例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其中男性18例,病变位于升结肠者11例;13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4例内镜下止血,2例手术。结论结直肠憩室病以男性多见,CT和结肠镜为主要诊断方法。复杂结肠憩室炎的症状与憩室位置有关,除采取对症措施外,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 标签: 憩室病,结肠直肠 结肠镜 断层扫描术,电子计算机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4年 10月—— 2015年 10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的患者 47例为班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 56%,有效 40%,无效 4%,总有效率 96%;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 50%,有效 36.36%,无效 13.64%,总有效率 86.36%;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动脉血气分析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PaO2、 SaO2指标数存在明显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临床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早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左心衰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4年 10月—— 2015年 10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的患者 47例为班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 56%,有效 40%,无效 4%,总有效率 96%;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 50%,有效 36.36%,无效 13.64%,总有效率 86.36%;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动脉血气分析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PaO2、 SaO2指标数存在明显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临床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早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左心衰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凝酶与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及护理方法。方法总结34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血凝酶与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措施。结果3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腔内注入血凝酶联合化疗,同时加强操作前后护理,总有效率达80.5%,胸闷、气急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穿刺前后的心理护理,治疗中的病情观察、穿刺部位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成功保障,减轻了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恶性胸腔积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高血压的患者220例,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两种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不同用药方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方式对选取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后,乙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善效果显著,乙组患者在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高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月6日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中,男8例,女1例,年龄范围为28~77岁,年龄为(52.9±18.0)岁。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咽拭子、血液、粪便、尿液标本中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核酸。随访截至2020年3月4日。比较好转组(5例)和恶化或死亡组(4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乳酸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9例患者中,好转出院5例,死亡3例,1例仍病情危重。好转组患者在病程2~4周时多部位标本病毒核酸全部阴转。恶化或死亡组患者痰液标本病毒核酸持续阳性(最长达48 d)。恶化或死亡组与好转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3.52±8.24)×109/L和(10.49±4.46)×109/L,C反应蛋白分别为(139.71±87.46) mg/L和(78.60±55.40) mg/L,降钙素原分别为(4.03±2.32) μg/L和(0.58±0.28) μg/L,乳酸水平分别为(4.14±3.70) mmol/L和(2.33±0.53)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8、5.009、4.391和2.942,均P<0.01)。1例患者死亡前3 d内IL-6水平明显升高,达8 500 ng/L。结论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好转出院患者。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型 核酸检测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ctivated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δ syndrome,APDS)是由PIK3CD基因或PIK3R1基因突变导致PI3Kδ信号通路过度活化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由Angulo等学者于2013年首次报道。该病临床表现多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良性淋巴结增生、自身免疫病、淋巴瘤等,虽然大多数患者在儿童期发病,但也有成人发病及无症状患者的报道,加之APDS免疫表型多变,通常IgA水平降低,IgM水平可正常或升高,IgG水平多变,首诊时容易误诊,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需及时的基因检测才能确诊。

  • 标签: 磷脂酰肌醇3-激酶δ过度活化综合征 信号通路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淋巴结肿大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硝苯地平治疗疾病的临床价值研究分析。方法选取66例在我社区门诊部进行老年性高血压疾病诊断与预后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给予所有患者缬沙坦治疗,之后分组再对观察组患者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联合治疗,对比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改善明显,各项症状得到了显著的好转,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大,有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和硝苯地平,对于老年性高血压疾病有着十分理想的预后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 标签: 社区门诊 老年性高血压 缬沙坦 硝苯地平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01年1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淋巴瘤协作组数据库中159例原发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多原发于皮肤软组织(106/159,66.7%)和胃肠道(31/159,19.5%)。Ann Arbor Ⅲ~Ⅳ期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的患者比例较高,分别为64.2%(102/159)和47.8%(76/159)。全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43.6%,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7.9%。原发皮肤软组织和胃肠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1.0%和59.4%(P=0.28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4.8%和48.3%(P=0.109)。综合治疗较单纯化疗提高了全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58.4%和33.9%,P=0.001)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40.7%和20.7%,P=0.008)。LDH升高、Ann Arbor分期和≥2个结外部位受侵为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DH升高和≥2个结外部位受侵为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失败模式以远处结外器官复发进展为主。结论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较差的预后,放疗或手术±化疗较单纯化疗可能提高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01年1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淋巴瘤协作组数据库中159例原发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多原发于皮肤软组织(106/159,66.7%)和胃肠道(31/159,19.5%)。Ann Arbor Ⅲ~Ⅳ期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的患者比例较高,分别为64.2%(102/159)和47.8%(76/159)。全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43.6%,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7.9%。原发皮肤软组织和胃肠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1.0%和59.4%(P=0.28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4.8%和48.3%(P=0.109)。综合治疗较单纯化疗提高了全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58.4%和33.9%,P=0.001)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40.7%和20.7%,P=0.008)。LDH升高、Ann Arbor分期和≥2个结外部位受侵为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DH升高和≥2个结外部位受侵为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失败模式以远处结外器官复发进展为主。结论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较差的预后,放疗或手术±化疗较单纯化疗可能提高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马鞍山综保区半导体保税研发制造基地建设工程,占地面积约为417亩,其中主要为厂房。该项目共计含有21栋厂房和2栋综合办公楼,都为多层建筑。厂房首层为6.5m,标准层为5.5m。厂房一层地面为200mm厚C30钢筋混凝土板,Ф12@200单层双向配筋,混凝土浇筑后撒布4mm厚金属骨料耐磨面层,随打随抹光,密封层为固化剂四道。本文将针对该项目中如何施工一层地面地坪展开研究。

  • 标签: 金属骨料耐磨地坪 优势 施工要点 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并分析超声下使用聚桂醇与无水乙醇抽吸固化治疗老年肾囊肿过程中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取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就诊的226例肾囊肿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13例,无水乙醇抽吸固化治疗)、观察组(113例,聚桂醇抽吸固化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予以2种治疗方案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肾囊肿,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与无水乙醇抽吸固化治疗的效果均良好,但聚桂醇抽吸固化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积极应用临床

  • 标签: 老年肾囊肿 超声 聚桂醇 无水乙醇 固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