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作者: 梁绮祯 陈迎归 全梓林 宋利 孙春艳 周丽芳 赵宜娜 林钰洪 韩晓苇 符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8期
  • 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广州 51000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广州 510000 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州 510515,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广州 510000 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 515041,深圳市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 518005,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广州 51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中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1月至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深圳市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MHD患者278例,男152例(54.7%),女126例(45.3%),中位年龄57岁,中位透析龄67个月,糖尿病患者89例(32.0%)。根据计算收缩压血压变异性(BPV)中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高BPV组(BPV>10.05)和低BPV组(BPV≤10.05)。采集其2020年6月每次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前、透析中每小时及透析后血压数据,计算透析中血压变异性。结果高BPV组和低BPV组患者的年龄(Z=3.402,P=0.001)、糖尿病(χ2=10.629,P=0.001)、超滤率(Z=-2.112,P=0.036)、血清白蛋白(t=2.272,P=0.024)、β2微球蛋白(Z=-2.166,P=0.0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7,95%CI:0.018~1.045,P=0.005)、糖尿病(OR=1.876,95%CI:11.076~3.272,P=0.027)、超滤率(OR=2.571,95%CI:1.471~4.491,P=0.001)是透析中高BPV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滤率是影响MHD患者透析中血压变异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年龄越大、有糖尿病的患者尤其应重点关注。

  • 标签: 血压变异 影响因素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嗜酸性粒细胞与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FU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诱导期前3次透析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诱导期前3次治疗是否发生透析器FUS分为透析器过敏组和无透析器过敏组。观察透析器过敏组和无透析器过敏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FUS发生率。结果共收集患者128例,患者年龄(54.8±13.9)岁,男性59例(46.1%)。与无透析器过敏组比较,透析器过敏组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增高[(6.46±1.82)×109/L比(5.70±1.58)×109/L,t=-2.247,P=0.026;0.29(0.18~0.80)×109/L比0.26(0.13~0.31)×109/L,W=1 550.5,P=0.04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55×109/L的患者有29例(22.66%),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55×109/L的患者有99例(77.34%)。透析器过敏组FUS发生率为44.83%(13/29),无透析器过敏组19.19%(19/99)(χ²=7.862,P=0.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发生FUS的患者中明显升高,对FUS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度,但敏感度较差。首次透析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的患者,建议合理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并充分预冲,以降低FUS发生率。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透析器 首次使用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血液透析(血透)护士的创新行为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7月24日至8月30日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的10 570例血透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公立医院9 460例(男8 918例,女542例),民营医院1 110例(男1 055例,女55例)。比较血透护士的人口学资料及护士创新行为量表得分。结果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血透护士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数量、月收入、最高学历、血透护龄、聘任方式、职称、职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公立医院血透护士创新行为总分及产生想法的维度得分分别为(3.07±0.66)分、(3.56±0.76)分,均低于民营医院(3.12±0.68)分、(3.61±0.7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血透护士取得支持和实现想法2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血透护士创新行为水平均有待提高。民营医院血透护士渴望获得组织支持以提高整体创新行为能力。公立医院血透护士的创新行为能力相比之下更令人堪忧,建议管理者加强引导,以免护理队伍整体思维固化,阻碍专科护理的发展。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士 创新行为 公立医院 民营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体及凝血指标对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及ICU收治的217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AKI分为脓毒症并发AKI者和脓毒症未并发AKI者,检测所有患者补体C3、补体C4、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降钙素原等;所有患者行动脉血气分析,测乳酸。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脓毒症并发AKI的预测价值。结果217例脓毒症患者中,120例并发AKI,97例未并发AKI。脓毒症并发AKI者降钙素原、乳酸、PT、APTT、INR、D-二聚体明显高于脓毒症未并发AKI者(P<0.01),补体C3、补体C4明显低于脓毒症未并发AKI者(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OR=3.705, 95%CI 1.536~8.934,P=0.004)、乳酸升高(OR=1.479, 95%CI 1.089~2.008,P=0.012)、补体C3下降(OR=0.027, 95%CI 0.005~0.152,P<0.001)、APTT延长(OR=1.090, 95%CI 1.047~1.137,P<0.001)是脓毒症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敏感度分别为57.5%、80.8%、87.5%、59.2%,特异度分别为90.7%、75.3%、51.5%、77.3%;联合血压<90/60 mmHg、乳酸、补体C3、APTT检测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0.7%。结论补体C3下降及APTT延长能较好地预测脓毒症并发AKI,联合低血压及乳酸能提高预测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补体 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川省泸州地区热性惊厥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营养状况及其与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为本地区儿童补充维生素D及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热性惊厥住院患儿167例为热性惊厥组,选择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的0~8岁儿童170例为健康对照组。提取患儿血清总钙、血清25(OH)D、血红蛋白水平,按性别、年龄、季节等分析热性惊厥与血清25(OH)D的相关性。结果1.本地区健康对照组25(OH)D水平为(40.6±3.07) μg/L,热性惊厥组25(OH)D水平为(27.18±6.68) μ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P=0.03);25(OH)D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所有热性惊厥患儿的血清总钙和血红蛋白均未发现降低。2.热性惊厥发病规律:每年1月份是发病最多的季节(35例,20.96%),2岁是高发年龄(72例,44.91%),男童明显多于女童(1.73∶1.00)。3.本地区热性惊厥患儿冬季、夏季血清25(OH)D水平最低(27.47~30.37 μg/L、春、秋季较高(31.58~35.13) μg/L,冬季[(27.47±1.80) μg/L]与春季[(31.58±1.31) μg/L]、秋季[(35.13±3.93) μg/L]间25(OH)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热性惊厥患儿血清25(OH)D值在夏季与最高温度成反比[气温>35 ℃时,25(OH)D<30 μg/L]。夏季气温超过35 ℃后25(OH)D呈下降趋势。本地区儿童经太阳照射皮肤吸收维生素D的最适宜气温为25~35 ℃。结论四川省泸州地区儿童热性惊厥的发生与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2岁男童在每年的1月份最易发生热性惊厥。除了冬季外,在户外活动减少的夏季高温时期,应对儿童(尤其2岁以上孩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预防热性惊厥。

  • 标签: 热性惊厥 25-羟基维生素D 儿童 年龄 季节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低龄、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多种并发症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应用橼酸抗凝的观察要点。观察要点是枸橼酸抗凝的监测、液体管理等。患儿治疗期间体外循环管路未发生凝血现象,治疗顺利进行,无不良并发症,循环及代谢指标改善,炎症指标阴性,治愈出院。

  • 标签: 枸橼酸抗凝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低体质量 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