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影响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并行PCI的ACS患者2 912例,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老年组(≥ 75岁,480例)和对照组(<75岁,2 43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随访并记录所有患者出院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老年ACS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老年组高血压病史比例、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主干病变率、Gensin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男性比例、吸烟史比例、高脂血症比例、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ALB)水平和出院后可坚持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随访期间老老年组全因死亡率高于对照组[2.5%(12/480)比0.9%(21/2 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老老年ACS患者出院后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是保护因素(OR = 0.046,95% CI 0.006~0.383,P = 0.004);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定Gensini评分对全因死亡的预测阈值为87.75分,曲线下面积0.709,P = 0.01,95% CI 0.729~0.891;高Gensini评分(≥ 87.75分)组发生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低Gensini评分(<87.75分)组[6.6%(9/137)比0.9%(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老年ACS患者无论从临床病史还是预后相关因素均有其自身特性,对于Gensini评分≥ 87.75分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必要时强化住院期间药物治疗,并加强随访,尤其注意出院后坚持继续口服药物治疗。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气囊,冠状动脉 预后 危险因素 老老年
  • 简介:摘要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在心力衰竭(HF)治疗领域成功跨界,作为慢性HF“新四联”治疗的新成员,获国内外多项HF指南推荐。但在急性HF(AHF)住院患者中启动SGLT2i的疗效性及安全性循证数据有限。随着近期EMPULSE研究结果的公布,SGLT2i在AHF患者中的临床获益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急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梗死面积(IS)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行直接PCI且于术后1周内接受心脏磁共振(CMR)检查的急性STEMI患者104例。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的临床终点事件的IS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IS组和低IS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2年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IS对接受PCI的急性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ROC曲线确定的IS最佳临界值为13.55%,高IS组患者(IS≥13.55%)50例和低IS组患者(IS<13.55%)54例。高IS组中女性 [14例(28.0%)比 6例(11.1%)]、前壁心肌梗死[27例(54.0%)比 16例(29.6%)] 及存在微血管梗阻[32例(64.0%)比 16例(29.6%)]患者均多于低IS组,白细胞计数[11.25(8.90, 13.38)×109/L 比 9.25(7.58, 11.00)×109/L]、肌钙蛋白I[50.63(16.56, 76.30)μg/L 比 16.58(2.66, 38.42)μg/L]及B型利钠肽[178.10(79.70, 281.95)μg/L 比 79.60(42.83, 183.90)μg/L]水平均高于低IS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45.15±10.65)% 比 (51.95±12.91)%]小于低IS组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S与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2年的心源性死亡(P=0.033, HR=1.075, 95%CI 1.006~1.148)风险独立相关,IS每升高1%, 患者术后心源性死亡的风险增加7.5%。结论PCI术后1周内测量的IS与急性STEMI患者术后2年心源性死亡密切相关,IS对急性STEMI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梗死面积 心脏核磁共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影响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并行PCI的ACS患者2 912例,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老年组(≥ 75岁,480例)和对照组(<75岁,2 43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随访并记录所有患者出院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老年ACS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老年组高血压病史比例、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主干病变率、Gensin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男性比例、吸烟史比例、高脂血症比例、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ALB)水平和出院后可坚持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随访期间老老年组全因死亡率高于对照组[2.5%(12/480)比0.9%(21/2 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老老年ACS患者出院后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是保护因素(OR = 0.046,95% CI 0.006~0.383,P = 0.004);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定Gensini评分对全因死亡的预测阈值为87.75分,曲线下面积0.709,P = 0.01,95% CI 0.729~0.891;高Gensini评分(≥ 87.75分)组发生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低Gensini评分(<87.75分)组[6.6%(9/137)比0.9%(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老年ACS患者无论从临床病史还是预后相关因素均有其自身特性,对于Gensini评分≥ 87.75分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必要时强化住院期间药物治疗,并加强随访,尤其注意出院后坚持继续口服药物治疗。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气囊,冠状动脉 预后 危险因素 老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