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58例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首次就诊或入院时描记体表12导联心电图,分析其各项参数。方法分别在入院后≥72h.7~10d、15~20d、25~30d追踪描记,用Selvester系统计算QRS积分。并对早期心电图各指标与QRS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壁组中,ST段抬高的导联数与QRS积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6);而下壁组中,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的总数值与QRS积分之间有较明显的相关性(r=0.58)。结论AMI者早期心电图各指标与梗死之间有密切关系。AMI早期SI段抬高及异常Q波的范围和大小,可作为梗死的早期预测手段之一,为临床评价干预性治疗的疗效、判断预后提供1个简便方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心电图 梗死面积 QRS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梗死(IS)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行直接PCI且于术后1周内接受心脏磁共振(CMR)检查的急性STEMI患者104例。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的临床终点事件的IS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IS组和低IS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2年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IS对接受PCI的急性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ROC曲线确定的IS最佳临界值为13.55%,高IS组患者(IS≥13.55%)50例和低IS组患者(IS<13.55%)54例。高IS组中女性 [14例(28.0%)比 6例(11.1%)]、前壁心肌梗死[27例(54.0%)比 16例(29.6%)] 及存在微血管梗阻[32例(64.0%)比 16例(29.6%)]患者均多于低IS组,白细胞计数[11.25(8.90, 13.38)×109/L 比 9.25(7.58, 11.00)×109/L]、肌钙蛋白I[50.63(16.56, 76.30)μg/L 比 16.58(2.66, 38.42)μg/L]及B型利钠肽[178.10(79.70, 281.95)μg/L 比 79.60(42.83, 183.90)μg/L]水平均高于低IS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45.15±10.65)% 比 (51.95±12.91)%]小于低IS组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S与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2年的心源性死亡(P=0.033, HR=1.075, 95%CI 1.006~1.148)风险独立相关,IS每升高1%, 患者术后心源性死亡的风险增加7.5%。结论PCI术后1周内测量的IS与急性STEMI患者术后2年心源性死亡密切相关,IS对急性STEMI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梗死面积 心脏核磁共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伐卢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及炎性水平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按患者的意愿将其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n=70)和肝素组(n=70),于患者入组后每隔4h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心肌酶学指标,并计算患者心肌梗死,同时进行EF值、E/A值、BNP水平、IL-6水平及hs-CRP水平。结果术后72h研究组心肌梗死为(4345.35±844.21)U·h/L小于对照组的(4964.32±812.31)U·h/L,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与肝素组间BNP、E/A与EF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水平与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hs-CRP水平与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比伐卢定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炎性水平,减少患者的心肌梗死,提高其舒张能力,在基层医院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有很好推广前景。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比伐卢定 肝素 心肌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60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病例进行分组治疗,并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分别检查头颅MR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照评价。结果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后梗死缩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分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麝香保心丸可以用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维持治疗。

  • 标签: 麝香保心丸 急性 脑梗死
  • 简介:曾有报道指出,对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接受经皮冠脉介入(PCI)的患者,连续监测其发作后24h内每隔6h的高敏肌钙蛋白T(hsTnT)浓度及峰值,可以很好预测患者梗死和远期预后。无论是峰浓度还是固定时间点的hsTnT浓度都与发作后48h内总肌酸激酶(CK)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比应用心肌酶峰浓度作为预测心肌梗死大小的指标,单次测定hsTnT成本更低,临床依从性也更好,

  • 标签: 心肌梗死面积 峰浓度 肌钙蛋白 冠脉介入 连续监测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梗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对60例急性心梗病人依发病前48h内有否心绞痛,分成有缺血预适应组(IP)30例,非缺血预适应组(NIP)30例,并对两组病人的左室收缩功能与心肌梗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P组的梗死、心肌酶、CK、CK-MB峰值,左室收缩功能指标(LVEF)均低于NIP组。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具有保护心肌,减少梗死、减轻梗死后左室功能损伤的作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缺血预适应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梗死、神经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病24h内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将其分别置于冰毯机以及常温床上,使其肛温保持在(33.5±1.0)℃以及(37.0±0.5)℃,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7天抽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lCAM)水平进行检测,在入院后第1天以及第30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梗死测定。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梗死以及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15d以及30d两组大面积梗死患者数量以及Nm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是亚低温组改善情况更明显,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IL-6以及slCAM-1水平均呈递减的趋势,且在发病不同时间点亚低温组的IL-6以及s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的IL-6以及slCAM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改善面积,提高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低温 人工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脑梗死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心肌梗死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吉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00例发病12 h内的AMI患者,且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后处理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缺血后处理组采用球囊预扩张反复充盈、回吸的方法,实现梗死相关动脉的缺血再灌注处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PCI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NGF水平和心肌梗死。结果入院时,缺血后处理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96.55±4.68)U/L]、心肌肌钙蛋白I(cTnI)[(21.03±2.25)μg/L]和血清NGF水平[(0.13±0.06)ng/L]与对照组[(97.38±5.46)U/L、(21.24±2.36)μg/L、(0.12±0.04)ng/L]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64,1.39;均P>0.05)。入院后3 d,缺血后处理组cTnI水平[ (22.96±2.46)μg/L]低于对照组[(39.85±3.68)μg/L],CK-MB[(101.28±3.46)U/L]、血清NGF水平[(0.22±0.03)ng/L]高于对照组[(93.50±5.68)U/L、(0.14±0.06)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6,11,70, 11.93 ;均P<0.05)。入院后7 d和14 d,缺血后处理组CK-MB[(13.43±2.35)U/L、(4.23±1.38)U/L]、cTnI[(6.33±1.38)μg/L、(0.78±0.14)μg/L]和血清NGF水平[(0.14±0.04)ng/L、(0.12±0.04)ng/L]均低于对照组[CK-MB(15.48±4.96)U/L、(6.47±1.35)U/L;cTnI(7.75±2.47)μg/L、(1.15±0.39)μg/L;NGF(0.22±0.05)ng/L、(0.19±0.05)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11.60,5.02,8.93,12.49,10.93;均P<0.05)。AMI发病6个月后,两组间不同心肌梗死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8,P<0.05)。结论经缺血后处理的AMI患者血清NGF水平呈动态变化,峰值提前,可做为缺血后处理有效及判断预后的指标。缺血后处理可有效减少AMI患者心肌梗死

  • 标签: 缺血后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 神经生长因子 心肌梗死面积 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活血疏肝理气法对骨髓干细胞移植肝郁血瘀证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梗死及VEGF的影响,观察对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心电图评价的基础上将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A活血疏肝理气组(给予疏肝理气活血药治疗)、B组(MSCs植入)、C活血疏肝理气组(给予疏肝理气活血药治疗)+(MSCs植入)及D模型组、E假手术组,以E组为对照,共5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进行干预。选择治疗后第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心肌梗死的大小变化及VEGF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及VEGF表达量较假手术组及各实验组明显有变化(P<0.01);且活血疏肝理气组优于MSCs组(P<0.05),活血疏肝理气组+MSCs组优于MSCs组、活血疏肝理气组(P<0.05)。结论 活血疏肝理气法结合骨髓干细胞移植,其通过修复缺血心肌组织,具有促进血管再生的作用。

  • 标签: 活血疏肝理气法 心肌梗死面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钠-葡萄糖2型共转运体抑制剂(SGLT2i)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因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于我科住院并行直接PCI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依据心梗发病前是否服用SGLT2i将患者分为SGLT2i和非SGLT2i组。以住院期间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峰值来评估患者梗死,在PCI术后5~7天完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随访30天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 与非SGLT2i组相比,SGLT2i组的CK、CK-MB和肌钙蛋白峰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5~7天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GLT2i组与非SGLT2i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0天的随访,SGLT2i组MACE的发生率低于非SGLT2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  长期使用SGLT2i治疗能减少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梗死、改善心功能,且能降低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良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钠-葡萄糖2型共转运体抑制剂 糖尿病 梗死面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钠-葡萄糖2型共转运体抑制剂(SGLT2i)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因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于我科住院并行直接PCI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依据心梗发病前是否服用SGLT2i将患者分为SGLT2i和非SGLT2i组。以住院期间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峰值来评估患者梗死,在PCI术后5~7天完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随访30天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 与非SGLT2i组相比,SGLT2i组的CK、CK-MB和肌钙蛋白峰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5~7天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GLT2i组与非SGLT2i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0天的随访,SGLT2i组MACE的发生率低于非SGLT2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结论  长期使用SGLT2i治疗能减少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梗死、改善心功能,且能降低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良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钠-葡萄糖2型共转运体抑制剂 糖尿病 梗死面积
  • 简介:摘要最新临床研究表明,早期去骨瓣减压可有效降低大面积梗死患者病死率,改善功能预后。因此,国外相继发表相关指南推荐对符合指征的患者进行外科治疗。为更好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组织多学科专家,结合相关研究结果,参考国外相关指南,基于循证医学原则及我国临床实践现状,制订了大面积梗死外科治疗指南,旨在提高我国医师对大面积梗死外科治疗的重视,规范手术的干预时机、适应证、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管理。

  • 标签: 外科 大面积脑梗死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梗死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3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大面积梗死的病人,其中大脑半球梗死11例,小脑半球梗死2例。结果依据GOS预后评分进行预后判断恢复良好3例,中残5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外科手术可降低大面积梗死的死亡率,使大部分病人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大面积脑梗死 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面积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该病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抢救成功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低。本文对我院2004年2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64例大面积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死亡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大面积脑梗死
  • 简介:面积梗死是脑梗死中较严重的一类,因其发病突然,症候危险,死亡率高而引起临床重视,我科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该类患者25例,本文就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 标签: 大面积脑梗死 治疗 临床特点 颅脑CT检查 吸氧
  • 简介:摘要大面积梗死因其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故受到临床的关注。静态下发病居多,临床表现有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意识障碍多见,常呈进行性加重。现将我科收治的20例大面积梗死患者进行分析。

  • 标签: 大面积脑梗死 脑水肿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87例大面积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总结大面积梗死的临床高危因素与诊疗经验。方法对87例大面积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伴发心律失常、高脂血症、吸烟等是大面积梗死致病的高危因素。结论对发病初期病人进行颅脑CT;控制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血液中水平;预防肺部感染、降低颅内压、及早防止脑疝发生;畅通呼吸道,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采用去骨瓣减压术等都是降低大面积梗死死亡率,提高治疗有效率的有效方法。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