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作者: 陈茹萱 孙宇新 刘湘宁 邵池 黄慧 胡伟江 徐凯 李霁 伊洁 张新 徐作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北京10073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卫生业与中毒控制所,北京10005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案室,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因孢子肺炎(PJP)住院的患者的基础病、病原学检查、病情程度,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2021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接受诊疗、有病原学证据的485例PJP临床资料。结果男237例,女248例,年龄14~88(53.3±16.2)岁;≥60岁209例。根据患者的主要基础病分为8组,包括结缔组织疾病(CTD)209例、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9例、血液系统肿瘤38例、各种肾脏病81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3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30例及其他疾病42例。CTD组以女性为主,恶性肿瘤和HIV感染组均以男性为主。孢子检测过程中,痰孢子阳性率44.95%(218/485),气管镜标本孢子阳性率92.01%(265/288):痰和气管镜标本涂片染色找孢子的阳性率分别为4.95%(24/485)、9.72%(28/288),而分子检测孢子阳性率分别为43.09%(209/485)、90.63%(261/288)。本组HIV感染者发生PJP时合并巨细胞病毒血症、呼吸衰竭的比例最高,但接受机械通气和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比率、病死率却最低;IIP患者发生PJP时入住ICU和接受机械通气的比率虽很低(仅次于HIV感染者),但病死率却最高。结论CTD是本组PJP患者最常见的基础病,HIV感染者发生PJP时易合并巨细胞病毒血症、呼吸衰竭,但预后好;而IIP患者发生PJP时病情重、进展迅速、预后很差。

  • 标签: 肺炎,肺囊虫性 住院病人 预后 基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放线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32例放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和转归。结果男19例,女13例,年龄16~76岁,平均为(58±12)岁;50岁以上20例。26例伴有基础疾病,16例有吸烟史。8例经胸外科手术后确诊:男5例,女3例,年龄41~58岁,平均为(48±8)岁;5例有基础疾病。24例未行胸外科手术,男14例,女10例,年龄16~76岁,平均为(54±14)岁,19例有基础疾病。32例中咳嗽25例,咳痰21例,发热16例。ESR为2~114 mm/1 h,平均为(28±31) mm/1 h,15例>20 mm/1 h。C反应蛋白为1~116 mg/L,平均为(28±45) mg/L,16例>8 mg/L。胸部CT以局灶实变影(18例)、团块影或结节影(12例)常见。手术的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发热,非手术的患者中有11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手术组织培养或病理放线检出率最高(7/8),其次为支气管镜下呼吸道标本培养(16/26),而合格痰培养的阳性率为55.6%(10/18)。所有患者均接受过口服抗生素治疗,其中14例曾静脉使用过抗生素;27例使用≥2种抗生素,其中25例使用青霉素或青霉素类(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药物。32例中30例治愈或好转。结论本组放线病患者以有基础病的中老年患者为主,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发热为主,影像学表现以局灶性实变为主;外科手术组织标本培养的放线检出率高;治疗方案以联合应用抗生素为主。本组患者总体预后良好。

  • 标签: 放线菌病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背景:INBUILD试验探索了尼达尼布治疗多种非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进行性纤维化间质性疾病(ILD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拟进一步评价尼达尼布对于各个不同临床诊断的ILDs亚组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INBUILD试验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试验,在15个国家的153个医疗机构中开展。受试者纳入标准:由研究者诊断的非IPF的纤维化性ILD成年患者;高分辨率CT(HRCT)提示纤维化范围>10%,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45%,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30%且<80%;入组前24个月内虽经药物治疗仍出现ILD病情进展标准。受试者按1∶1随机分入尼达尼布组(150 mg,2次/d)或安慰剂组,疗程至少52周。把52周内FVC的年下降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根据受试者报告的不良事件评价尼达尼布安全性。研究者根据临床资料将纳入的受试者分为5个不同的临床诊断亚组:过敏性肺炎(HP)、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性ILDs(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间质性疾病、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疾病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疾病)、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NSIP)、未能分类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未能分类IIP)和其他ILDs(包括结节病、环境相关ILDs、其他原因导致的纤维性ILDs)。结果:2017年2月23日至2018年4月27日共纳入663例患者,随机分为尼达尼布组(332例)或安慰剂组(331例)。HRCT属于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样412例(62%);不同临床诊断亚组中,慢性HP 173例(26%)、自身免疫性ILDs 170例(26%)、iNSIP 125例(19%)、未能分类IIP 114例(17%)、其他ILDs 81例(12%)。尼达尼布均能延缓不同的临床诊断的纤维化性ILDs患者的年FVC下降,但是各个亚组之间FVC的年下降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为73.1 ml(95%CI:-8.6~154.8)、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ILDs为104 ml(95%CI:21.1~186.9)、iNSIP为141.6 ml(95%CI:46.0~237.2)、未分类IIP为68.3 ml(95%CI:-31.4~168.1)、其他ILDs为197.1 ml(95%CI:77.6~316.7,P=0.41)。各临床亚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总体受试者一致,腹泻、恶心、呕吐、体重下降、肝酶升高的发生率在尼达尼布组高于安慰剂组。结论:尼达尼布能延缓各种不同临床诊断的进展性、慢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病患者的FVC下降速度,这一疗效与致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病因无明确相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0年北京青年呼吸学者沙龙第6次活动于2020年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本次活动通过现场和网络直播结合的形式,通过临床实例展示、专题讲座以及现场与会青中年呼吸学者讨论的环节,初步探讨了进展性纤维化性间质性疾病(PF-ILD)的疾病谱、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等核心内容,为进一步认识PF-ILD开拓了思路、奠定了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肌炎特异度抗体,且有很强的临床意义:抗MDA-5阳性的亚裔患者很容易合并间质性肺炎,且极易发展为快速进展性间质性疾病,预后很差。故而近年来很受包括呼吸科医师、风湿科医师以及重症医学科医师等相关临床科室医师的重视,在诊断和治疗上都有很大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抗MDA-5相关性快速进展性间质性疾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治疗进展等方面的认识综述如下,以期提高诊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