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快速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效果是临床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学习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分析方法。方法前瞻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诊断明确且接受成功PCI术的ACS患者203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存在70%及以上狭窄,分为术后不合并≥70%狭窄组(n=72)和术后合并70%以上狭窄组(n=131)。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采用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t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分析计量资料。记录患者PCI术前、术后2 h ECG,利用动态学习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生成心电动力学图(cardiodynamicsgram,CDG)。在术后不合并≥70%狭窄组中,以术前为心肌缺血,术后为非缺血,利用10次10折交叉验证训练支持向量机生成心肌缺血预测模型及CDG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不合并≥70%狭窄组中,支持向量机心肌缺血预测模型对心肌缺血的预测准确率73.61%、敏感度84.72%。患者CDG在PCI术后由散乱转变为规整,CDG指标显著降低(P<0.001):术后不合并≥70%狭窄组中90.28%(65例)患者,术后合并70%以上狭窄患者组中79.39%(104例)患者的术后CDG指标较术前降低。结论本研究利用动态学习获取的CDG可直观、较为有效评估PCI术前后的心肌缺血变化,这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电动力学图 动态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与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MI-CAD)患者临床特征及院内死亡结局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成组病例分析,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或≥50%,分为MINOCA组和MI-CAD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和住院期间心电图、心肌桥、住院天数、出院带药及院内结局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INOCA的相关因素并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结局的因素。结果共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 048例,年龄62(54,69)岁,女性741例(24.3%),其中MINOCA组165例(5.4%),MI-CAD组2 883例(94.6%)。与MI-CAD患者相比,MINOCA患者较年轻,女性占比较高,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有吸烟史和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心肌梗死史的比例较低,炎性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MHR)较低,肌酐、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肌钙蛋白I、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水平较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高;心肌桥、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高;钙离子拮抗剂及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应用率较高(P均<0.05);住院天数及院内死亡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龄、女性、无吸烟史或冠心病史、MHR较低更易发生MINOCA(P均<0.05);MINOCA与发生院内死亡无关(P>0.05),冠心病史、慢性肾衰竭病史、空腹血糖、NLR、D-二聚体较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易发生院内死亡(P均<0.05)。结论与MI-CAD相比,MINOCA患者呈现低龄、女性、无吸烟史或冠心病史、MHR较低的特征,MINOCA常伴发心肌桥及心房颤动。MINCOA患者院内死亡的发生率与MI-CAD患者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心肌梗死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 炎性指标 心肌桥 院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