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经颅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治疗(简称“磁波刀”),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可以进行精确的脑内靶区消融。“磁波刀”治疗系统主要由与磁共振设备接驳的治疗床、包含1 024个阵元的头盔式相控阵超声换能器及机械定位单元、前端柜、冷却水循环系统、机柜和电脑控制系统组成。治疗包括治疗前计划、术前准备、治疗操作及术后管理4个阶段。本文着重介绍“磁波刀”治疗系统构成及治疗操作流程。从文献知识及作者实践经验中,总结“磁波刀”治疗的临床操作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为此项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消融术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 操作 治疗 磁波刀 超声消融 技术要点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观察不同亚型C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采用双侧STN-DBS治疗的9例原发性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刺激器开机后1、3、6及12个月采用西多伦多痉挛性斜颈评分量表(TWSTRS)评估患者的痉挛严重程度、功能障碍以及疼痛评分,计算TWSTRS评分改善率,并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评分的差异,以评估STN-DBS治疗CD的有效性,并初步观察不同亚型CD的症状改善情况。记录刺激相关不良反应,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双侧STN-DBS治疗。术后头颅MRI均显示植入电极位于或接近计划靶点。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过敏反应及排异反应。术后8例患者出现异动症状,1例出现躁狂症状和睡眠障碍,2例出现轻微的单手乏力伴协调性差,程控后均缓解。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中位数(范围)为37(12~62)个月。9例患者开机后1、3、6及12个月TWSTRS总分的改善率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15.7%(11.6%,37.2%)、53.5%(42.8%,71.8%)、87.5%(53.2%,100.0%)以及100.0%(84.1%,100.0%);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TWSTRS总分、痉挛严重程度、功能障碍及疼痛评分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均P<0.05)。在开机后12个月随访时,4例活动型CD患者的TWSTRS评分改善率均为100.0%,5例紧张型CD患者的改善率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为94.2%(72.3%,100.0%)。结论初步研究发现,双侧STN-DBS治疗原发性CD较为安全、有效,且活动型和紧张型CD患者均可获益。

  • 标签: 斜颈 深部脑刺激法 丘脑底核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丘脑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通过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明确病理诊断的18例双侧丘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门诊复查和电话回访的方式随访患者的后续治疗、生存状况及生存期。结果1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5.5岁(3岁4个月至68岁),成人15例,儿童3例;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25 ∶1.00。首发症状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者4例,嗜睡3例,复视3例,癫痫发作3例,眼睑下垂2例,听力下降1例,肢体无力1例,流涎1例。18例患者均明确病理诊断,其中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10例,IDH野生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例,H3 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6例;13例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Ki-67标记指数为3%~20%,无一例发生IDH1和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ATRX)基因突变。18例患者术后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6周至21个月)。明确诊断后行放疗1例,替莫唑胺化疗2例,同步放化疗15例;9例肿瘤继发脑积水,其中5例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至末次随访,16例患者死亡,2例存活,1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6周至21个月)。结论双侧丘脑胶质瘤常见于成人,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且多继发脑积水,明确诊断后可给予放化疗及脑室-腹腔分流术等综合治疗,但该病总体预后较差。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疾病特征 病理学,分子 预后 双侧丘脑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只有解决了房屋问题,才能解决人们的居住问题。很多因素影响着房屋的建设,比如建设时的气候环境、建设地点的地质条件、建设人员的技术等,忽略任意一个因素,都对房屋的建设造成影响,对房屋的质量造成影响。现阶段,出现了很多只追求建设速度,忽视建设质量的施工单位。为了保证人们的居住质量以及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房建工程的质量管理,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 标签: 房屋建设 施工管理 质量控制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丘脑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通过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明确病理诊断的18例双侧丘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门诊复查和电话回访的方式随访患者的后续治疗、生存状况及生存期。结果1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5.5岁(3岁4个月至68岁),成人15例,儿童3例;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25 ∶1.00。首发症状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者4例,嗜睡3例,复视3例,癫痫发作3例,眼睑下垂2例,听力下降1例,肢体无力1例,流涎1例。18例患者均明确病理诊断,其中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10例,IDH野生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例,H3 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6例;13例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Ki-67标记指数为3%~20%,无一例发生IDH1和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ATRX)基因突变。18例患者术后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6周至21个月)。明确诊断后行放疗1例,替莫唑胺化疗2例,同步放化疗15例;9例肿瘤继发脑积水,其中5例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至末次随访,16例患者死亡,2例存活,1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6周至21个月)。结论双侧丘脑胶质瘤常见于成人,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且多继发脑积水,明确诊断后可给予放化疗及脑室-腹腔分流术等综合治疗,但该病总体预后较差。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疾病特征 病理学,分子 预后 双侧丘脑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原发性颈部肌张力障碍(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观察不同亚型C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采用双侧STN-DBS治疗的9例原发性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刺激器开机后1、3、6及12个月采用西多伦多痉挛性斜颈评分量表(TWSTRS)评估患者的痉挛严重程度、功能障碍以及疼痛评分,计算TWSTRS评分改善率,并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评分的差异,以评估STN-DBS治疗CD的有效性,并初步观察不同亚型CD的症状改善情况。记录刺激相关不良反应,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双侧STN-DBS治疗。术后头颅MRI均显示植入电极位于或接近计划靶点。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过敏反应及排异反应。术后8例患者出现异动症状,1例出现躁狂症状和睡眠障碍,2例出现轻微的单手乏力伴协调性差,程控后均缓解。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中位数(范围)为37(12~62)个月。9例患者开机后1、3、6及12个月TWSTRS总分的改善率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15.7%(11.6%,37.2%)、53.5%(42.8%,71.8%)、87.5%(53.2%,100.0%)以及100.0%(84.1%,100.0%);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TWSTRS总分、痉挛严重程度、功能障碍及疼痛评分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均P<0.05)。在开机后12个月随访时,4例活动型CD患者的TWSTRS评分改善率均为100.0%,5例紧张型CD患者的改善率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为94.2%(72.3%,100.0%)。结论初步研究发现,双侧STN-DBS治疗原发性CD较为安全、有效,且活动型和紧张型CD患者均可获益。

  • 标签: 斜颈 深部脑刺激法 丘脑底核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舱室内轻型颅脑爆震伤(bTBI)后早期相关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方法起爆器引爆模拟舱室内的点爆源,建立舱室内爆炸冲击波致伤的大鼠bTBI模型。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bTBI组(18只),bTBI组又分为3,24,72 h亚组,每亚组6只。爆炸过程中测量大鼠头部的冲击波压力变化;于bTBI后3,24,72 h观察爆后大鼠的一般状况;心脏穿刺取血,之后迅速断头取脑,对各组大鼠的脑组织行大体观察;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损伤情况;留取血清用于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αⅡ-血影蛋白分解产物-145(SBDP-145)和Tau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大鼠头部冲击波压力曲线最大峰值为(818.2±33.3)kPa,持续时间约为1 000 μs。爆后大鼠的活跃程度明显下降,被毛无光泽,食欲下降。大体观察可见脑组织明显肿胀,脑表面血管增粗,部分有少量的斑片状出血,但未见明显的脑挫裂伤。HE染色可见大鼠海马CA1区的部分神经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血清IL-6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155.3±10.7)pg/ml、(171.3±25.3)pg/ml和(155.6±18.2)pg/ml,均较正常对照组[(116.3±7.3)pg/ml]明显升高(P<0.05);NSE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12.0±1.0)ng/ml、(11.0±1.0)ng/ml和(11.0±1.2)ng/ml,均较正常对照组[(8.1±0.5)ng/ml]明显升高(P<0.05);S100-β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71.9±10.7)pg/ml、(58.0±11.5)pg/ml和(56.5±12.2)pg/ml,均较正常对照组[(35.2±2.5)pg/ml]明显升高(P<0.05);SBDP-145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29.4±2.8)ng/ml、(24.5±4.8)ng/ml和(20.7±2.1)ng/ml,仅bTBI 3 h亚组较正常对照组[(20.9±1.2)ng/ml]明显升高(P<0.05);Tau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141.4±11.7)pg/ml、(189.5±28.2)pg/ml和(179.1±32.5)pg/ml,较正常对照组[(97.8±5.9)pg/ml]明显升高(P<0.05)。结论轻型bTBI大鼠的血清IL-6、NSE、S100-β、SBDP-145及Tau水平在早期呈不同程度上升,可为血清标志物用于轻型bTBI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脑损伤 爆震伤 血清 生物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不同类型硬膜下积液治疗经验。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手术治疗并完整随访的27例硬膜下积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影像学特征鉴别积液是否为血性,将患者分为血性硬膜下积液患者(9例)和非血性硬膜下积液患者(18例)。根据积液是否为血性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观察其疗法。结果9例血性硬膜下积液患者接受钻孔外引流手术,8例积液消退,另外1例无效,之后接受硬膜下腹腔分流后治愈。非血性硬膜下积液患者中14例接受硬膜下腹腔分流,12例有效,2例术后出现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愈;2例术前合并脑积水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均有效;另外2例最初接受积液外引流,无效,之后行硬膜下腹腔分流后积液消退。结论对于硬膜下积液患者,术前需仔细评估积液是否为血性,是否合并脑积水。血性积液采取钻孔外引流,非血性积液采取硬膜下腹腔分流,合并脑积水的积液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方式,给予个体化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硬膜下积液 硬膜下腹腔分流 脑室-腹腔分流 外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在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诊断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胶质瘤。其中,14例采用MRS检查辅助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试验组),18例仅行常规MRI检查辅助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对照组)。以开颅手术后确定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通过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脑胶质瘤的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影像学特征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2例脑胶质瘤患者均顺利完成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术后无一例发生颅内出血、感染及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试验组的诊断准确比例为13/14,高于对照组的10/18,且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应用MRS可明显提高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手术诊断脑胶质瘤的准确性,其对活组织检查手术靶点的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诊断 磁共振波谱学 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