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各医疗机构创伤救治医师规范培训情况。方法通过问卷调研、焦点讨论、专家论证等多种方法,调查25所医疗机构的236名创伤救治医师的专业背景、创伤救治知识规范化培训状况、培训需求和建议。结果仅有59.3%(140/236)的医师接受过创伤救治知识规范化培训。参加国际、国内和本医疗机构培训的人数分别占接受过培训总人数的26.4%(37/140)、47.1%(66/140)和84.3%(118/140)。仅83人(70.3%)参加的培训是定期开展的,培训频率每年开展1~2次最多,合计66.3%(55/83);3年内参加本医疗机构内创伤救治知识规范化培训总学时≥48(1学时为45 min)的仅有15人,占12.7%(15/118)。医疗机构培训课程和形式仍以理论知识讲座和单项技能操作培训为主,模拟情景演练形式占比不足,仅有48.3%(57/118)。接受过创伤救治规范化培训的医师更倾向于运用培训知识对创伤患者采取分级评分,与未参加规范化培训的医师人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创伤规范培训覆盖率不足、培训时间不足、培训频率较低。建议加强各医疗机构院内创伤救治医师规范化培训,并从管理层面对培训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尽快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规范的创伤救治知识培训教材和考核标准;在上海市建立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基地和规范化的创伤专科医生培训基地;推动建立创伤学科,尽快制定并完善创伤专科医师培训制度。

  • 标签: 创伤学 教育,专业,再培训 数据收集 规范培训
  • 简介:摘要急性主动脉夹层外膜破裂后,大多数患者死亡,无手术机会,部分病例由于外膜破口位置特殊,存在救治的可能。我们总结2012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破裂患者救治体会以供同道参考。全组男16例,女2例;年龄(51.2±10.7)岁。均行急诊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处理采用Bentall手术8例,根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6例,改良Cabrol手术2例,升主动脉置换2例;12例处理主动脉弓部,采用孙氏手术11例,右半弓置换1例。手术历时(365.0±23.0)min,体外循环(176.0±27.0)min,下半身停循环(15.0±5.5)min,主动脉阻断(107.0±17.0)min;术中出血(923±312)ml;患者术后ICU停留中位时间7天,术后住院中位时间14天。死亡3例,严重脑部并发症、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各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9年,失访2例,1例猝死原因不详,其余患者CTA检查未见支架膨胀不全和吻合口漏。临床结果显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破裂猝死风险高,术前中大量血性心包积液或突发积液增多,应高度怀疑破裂可能,急诊手术以抢救生命为目的,缩短门(急)诊-手术室时间急诊手术是救治的唯一有效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反复胸痛的外科急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八病区同一手术组于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9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反复胸痛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11例于术前死亡,18例行急诊手术治疗,门诊至手术室时间31~97(39±27)min,手术时间253~455(415±23)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11~23(14.0±4.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9~129(105±17)min,体外循环时间132~223(186±31)min。18例手术患者死亡4例,死因:术后严重脑部并发症2例、严重消化道出血伴肠梗阻导致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严重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1例。术后随访3个月~7年,随访期间2例失访,1例猝死(死因不详),1例于术后2年突发脑出血伴右侧肢体偏瘫,其他患者CT血管造影检查未见支架膨胀不全和吻合口漏。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反复胸痛术前猝死风险高,急诊手术是救治的唯一有效手段,且手术预后良好。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型 休克 急诊手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为近年新兴的一种围术期管理理念,主要是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应用多模式医疗手段改良围术期管理流程,以减少患者心理、生理应激反应,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对骨科下肢日间手术患者进行多药联合超前镇痛,可起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同时能够降低PONV发生率,减少镇痛类药物的使用,促进患者更快的康复。能够更好地提升患者恢复程度,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康复外科 临床 骨科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