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普外科临床中阑尾炎急性病人展开诊治效果探究。方法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因患上急性阑尾炎而入本院施行诊疗的病人89例为对象,经检测、评估其病学资料的前提下,将其划分作研究、对比两组,研究组45例以腹腔镜下术施行治疗,对比组44例以开腹式手术施行治疗,探究两种手术法的疗效指标,比对两组病例病情归转情况。结果探究发现,研究组45例的术中出血总量、手术后总有效率等情况都优越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普外科临床中展开阑尾炎急性病人的医疗诊治时,应以腹腔镜辅助性手术为首选治疗手段,此手术法有助增强整体疗效,值得作进一步推荐。

  • 标签: 急性 阑尾炎 普外科 诊治
  • 简介:[摘要 ]目的:对肾结石手术治疗患者 200例进行临床分析,观察 ESWL和开放性肾结石手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 2010年 1月至 2015年 1月期间收治的肾结石患者 200例,随机的分成两组,及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00例,对照组采用 ESWL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 100例患者则是采用开放性肾结石手术治疗肾结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 100例患者中结石全部取出的患者有 95例,有残留碎石的患者 5例。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有并发症的患者 4例。对照组 100例患者中结石全部取出的患者有 56例,有残留碎石的患者 44例。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有并发症的患者 14例。结论:采用开放性肾结石手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好,见效快,副作用小、适合推广到临床使用。

  • 标签: [ ] 肾结石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利用高金合金对于治疗修复口腔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用本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期间共计收治的130名口腔修复患者,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对照组仅使用镍铬合金进行修复治疗,实验观察组则是采用高金合金进行治疗和修复,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观察组的边缘密合度为96.92%,牙龈情况为100.00%,烤瓷冠颜色为93.85%,显著优于常规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利用高金合金对于口腔修复患者进行治疗和修复的疗效显著提升,康复效果良好。

  • 标签: 高金合金 口腔修复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许斌教授认为乳腺类疾病大多由于肝气郁滞,气机不通等原因引起,或因气机闭塞而形成痰凝血淤,或因脾肾两虚,因虚致实。从藏象的角度来看,肝主疏泄,条达全身的气机,使全身气机通畅。如果肝主疏泄的功能出现问题,则会导致气机不畅,继而则会出现两胁以及乳房的疼痛,严重者则会出现结节,在中医上统称“乳癖”。目的:观察半年间许斌教授临床门诊病例患者,总结98例患者方药并跟踪记录,采用理气疏肝散结,滋阴合营等中药组成,对乳腺结节及增生患者的疗效。结论:采用理气疏肝散结,滋阴合营的方药组成治疗乳腺结节及乳腺增生的疗效显著。

  • 标签: 乳癖 舒肝理气  滋阴合营 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许斌教授认为乳腺类疾病大多由于肝气郁滞,气机不通等原因引起,或因气机闭塞而形成痰凝血淤,或因脾肾两虚,因虚致实。从藏象的角度来看,肝主疏泄,条达全身的气机,使全身气机通畅。如果肝主疏泄的功能出现问题,则会导致气机不畅,继而则会出现两胁以及乳房的疼痛,严重者则会出现结节,在中医上统称“乳癖”。目的:观察半年间许斌教授临床门诊病例患者,总结98例患者方药并跟踪记录,采用理气疏肝散结,滋阴合营等中药组成,对乳腺结节及增生患者的疗效。结论:采用理气疏肝散结,滋阴合营的方药组成治疗乳腺结节及乳腺增生的疗效显著。

  • 标签: 乳癖 舒肝理气  滋阴合营 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21年3月份到2022年4月份之间骨科所收治的80例患者当作此次调查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患者人数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比较组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存在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科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干预,可以获得更为显著的护理效果,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患者获得更为良好的预后,建议在临床之中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骨科 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尖锐湿疣患者采用光动力疗法联合冷冻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选取尖锐湿疣患者64例,以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光动力疗法联合冷冻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疣体直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尖锐湿疣患者采用光动力疗法联合冷冻治疗,效果显著,不易复发,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冷冻 尖锐湿疣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五官科门诊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口腔溃疡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76.36%,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5.45%,对照组复发率27.27%。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溃疡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有效率高,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口腔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方法:随机抽取临床医学检验1000例,总结医学检验不合格事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准备工作:患者不配合2例(0.20%);患者情绪不稳定1例(0.10%);药物因素1例(0.10%)。(2)采集样本:时间不当2例(0.20%);样本损毁1例(0.10%);样本变质1例(0.10%);样本混淆1例(0.10%);器皿不合格1例(0.10%);采血位置不当2例(0.20%)。(3)检验操作:设备故障1例(0.10%);参数不当2例(0.20%);数据处理不当2例(0.20%);标记错误1例(0.10)。结论: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各个环节都可能受到影响,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因此需要提高医学检验标准,重视对检验人员的培训,保证检验结果准确,严格控制医学检验质量。

  • 标签: 临床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4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建立人工气道,同时给予机械通气;动态监测无创机械通气前及通气后1、24、72h及脱机前动脉血气分析,从而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较好耐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h后患者低氧血症均有所改善,通气24h后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72h后42例动脉血气恢复正常,与通气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有效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心肺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幼年型粒层细胞瘤(J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1999至2018年收治的8例JGCT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7例女性,1例男性。患者年龄最大8岁,最小2个月。JGCT表现为粒层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弥漫性或滤泡样增生,瘤细胞常出现黄素化,一般不见Call-Exner小体。细胞核具有异型性,核分裂象常见,罕见核沟。免疫组织化学波形蛋白、CD99、α-抑制素、Calretinin阳性,上皮细胞膜抗原阴性。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年,均健康存活。结论JGCT为一种少见的肿瘤,细胞异型性较明显。睾丸JGCT预后良好;卵巢JGCT的预后可能取决于临床分期和年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骨折速愈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该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诊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电脑系统随机分组,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手术治疗等。B组采取静脉滴注进行骨肽注射液治疗,A组患者采取自拟骨折速愈汤治疗。结果: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B组治疗有效率(82.2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骨折速愈汤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应用中可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提高其治疗疗效,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自拟骨折速愈汤 桡骨远端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分析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10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治疗方法。结果100例患者中,胰头33例,胰颈39例,胰尾28例。100例患者中共99例进行手术治疗,1例进行放化疗;术后均进行30个月随访工作,除1例患者转移死亡外,其余患者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现象。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发病人群以年轻女性为主,具有恶性潜能,经病理诊断可确诊,临床上进行手术治疗后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临床特点 诊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38阳性的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经过周期性抗生素治疗后与正常不孕患者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长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长长方案IVF-ET助孕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检查,按照子宫内膜活检CD13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为CD138阳性组(86例)和正常组(1 183例);两组患者在宫腔镜检查后进入长长方案周期,进入周期前对CD138阳性组给予抗生素周期性治疗14 d;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HCG日内膜厚度、移植日内膜厚度以及胎儿出生体重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之间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早产率和活产率的差异。结果CD138阳性组与正常组之间HCG日内膜厚度[(11.44±2.21) mm比(11.38±2.17) mm]、移植日内膜厚度[(11.57±2.23) mm比(11.54±2.23) mm)]及胎儿出生体重[(3 195±646) g比3 244±632) g]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临床妊娠率(54.65%比63.14%)、早期流产率(8.51%比10.58%)、早产率(10.64%比11.24%)以及活产率(46.51%比53.7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38阳性的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经过抗生素周期性治疗后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结局,对疑似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应尽快行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活检,必要时并给予周期性的抗生素治疗。

  • 标签: CD138 慢性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活检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内原发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表型特征及鉴别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的14例骨内原发RDD确诊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S-100蛋白、cyclin D1、CD1a、CD207等蛋白表达情况;采用蝎形探针扩增突变系统(ARMS)荧光定量PCR检测BRAF V600E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14例RDD中女性6例,男性8例,年龄2~64岁,平均年龄31.4岁。14例均为不伴淋巴结病变的骨内原发病灶,1例为伴椎体和鼻腔累及的多发病变。骨内RDD影像学全部为溶骨性,常伴有硬化缘。光镜下病变破坏骨小梁,可见明暗相间结构,组织细胞增生伴伸入现象,部分病例背景纤维化显著,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弥漫浸润,多发病变的病灶中浆细胞显著增多,并可见血管炎。其中罕见1例为RDD和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同时存在,可见Langerhans细胞增生。免疫表型:组织细胞S-100蛋白、cyclin D1、CD68、CD163阳性,其中cyclin D1呈核阳性,阳性比例为13/14,伴LCH的病例可见CD1a、CD207阳性的细胞。分子检测:伴LCH的病例ARMS-PCR结果显示BRAF V600E基因突变,所有病例KRAS基因无突变(7/7)。12例随访9~49个月,3例复发。结论骨内原发RDD罕见,偶可和LCH伴发,临床、影像及组织形态表现需与其他骨内病变鉴别。BRAF V600E基因检测及cyclin D1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组织细胞增多症,窦 组织细胞增多症,郎格尔汉斯细胞 细胞周期蛋白D1 原癌基因蛋白质B-ra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薄基底膜肾小球病(thin basement membrane nephropathy,TBM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东部战区总医院肾脏科经肾活检确诊为TBMN的成年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以及蛋白尿和肾脏慢性病理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35例TBMN患者,女性116例(85.9%),男性19例(14.1%),年龄(40.56±10.30)岁,30例(22.2%)合并高血压,32例(23.7%)合并超重/肥胖。135例患者均有镜下血尿,血清肌酐均正常,41例(30.4%)存在蛋白尿[(0.65±0.19)g/24 h]。102例(75.6%)肾脏病理可见肾小球硬化,其中51例(37.8%)球性硬化比例>10%。79例(58.5%)存在轻度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53例(39.3%)存在血管透明变性。合并超重/肥胖和(或)高血压患者的蛋白尿、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及肾血管病变比例均高于无合并症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OR=7.550,95%CI 2.091~27.257,P=0.002)和高血压(OR=4.424,95%CI 1.091~17.935,P=0.037)是蛋白尿的独立影响因素,蛋白尿是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OR=3.151,95%CI 1.046~9.491,P=0.041)。4例患者失随访,余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4.0(24.0,96.5)个月。随访末10例尿蛋白增加,3例(2.2%)出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此13例患者均合并超重/肥胖,其中4例伴高血压,余118例患者尿检较基线无明显变化,肾功能正常。结论成人TBMN患者蛋白尿、肾脏慢性病变发生率高,合并超重/肥胖、高血压可能造成预后不良,未合并代谢异常的TBMN患者远期预后良好,但尚需长期随访观察。

  • 标签: 肾小球基底膜 病理学,临床 预后 薄基底膜肾小球病 Ⅳ型胶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肝豆状核变性(WD)的临床表型及ATP7B基因变异类型特征,探讨其对WD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316例WD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ATP7B基因变异特征等资料。根据诊断时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316例WD患儿中男199例、女117例,确诊年龄为5.4(4.0,7.6)岁。无症状组261例(82.6%),年龄4.9(3.9,6.4)岁;有症状组55例(17.4%),年龄9.6(7.3,12.0)岁,主要症状为肝肾功能、神经和皮肤损伤。所有WD患儿中,95.9%(303/316)确诊时肝功能异常;98.1%(310/316)血清铜蓝蛋白低于200 mg/L;97.7%(302/309)24 h尿铜含量超过40 μg;仅7.4%(23/310)角膜K-F环阳性和8.2%(23/281)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豆状核异常信号,且均有肝肾功能或神经损伤等症状。无症状组WD患儿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高于有症状组,铜蓝蛋白和24 h尿铜含量均低于有症状组[(208±137)比(72±78)U/L,(55±47)比(69±48)mg/L,103(72,153)比492(230,1432)μg,t=9.98、-1.98、Z=-4.89,均P<0.001]。314例患儿完成ATP7B基因检测,共检测到107种变异类型,其中10种新发变异,检测到3例患儿携带第10~11号外显子杂合缺失。无症状组患儿携带错义变异的比例显著高于有症状组[81.5%(422/518)比69.1%(76/110),χ²=8.47,P<0.05]。携带c.2333G>T纯合变异的WD患儿(106例)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显著低于不携带者(208例)[(23±5)比(61±48)mg/L,t=-2.34,P<0.001]。结论ALT升高是儿童WD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而血清铜蓝蛋白和24 h尿铜含量是儿童WD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需结合Sanger测序和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等多种检测技术明确WD的基因诊断。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儿童 基因型 表型 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