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CSF)α-突触核蛋白(α-syn)浓度预测术后谵妄(POD)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择期硬膜外-脊椎联合麻醉手术患者1 000例,选择L3,4间隙进行穿刺,到达蛛网膜下腔后,取CSF 2 ml,采用ELISA法测定CSF α-syn、β-淀粉样蛋白(Aβ)40、Aβ42、总tau蛋白(T-tau)、磷酸化tau蛋白(P-tau)浓度。记录不同年龄段患者CSF α-syn浓度和POD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和非POD组,并以年龄、ASA分级、受教育程度、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5个匹配变量进行频率匹配(1∶1)。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841例患者,POD发生率为15.0%。匹配后POD组126例,非POD组126例。随着年龄增长,CSF α-syn浓度及POD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与非POD组比较,POD组CSF α-syn、T-tau、P-tau浓度升高,Aβ40、Aβ42浓度降低,Aβ40/P-tau、Aβ42/P-tau、Aβ42/Aβ40、P-tau/T-tau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CSF α-syn、p-tau、T-tau浓度升高为POD的危险因素,CSF Aβ40、Aβ42浓度升高,Aβ40/P-tau、Aβ42/P-tau升高为POD的保护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SF α-syn浓度与Aβ40、Aβ42浓度呈负相关,与P-tau、T-tau浓度呈正相关(P<0.05)。CSF α-syn浓度预测PO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95,Youden指数为0.664,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86.36%(P<0.001)。结论CSF α-syn浓度与POD发生相关,其预测POD的准确性较高。

  • 标签: α-突触核蛋白 谵妄 脑脊髓液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肝胆胰腺外科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685例,性别不限,年龄65~90岁,ASA分级Ⅰ~Ⅳ级,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按照7∶3比例将患者分配至训练集和验证集。收集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并于术后1~7 d(或出院前)随访,记录POD发生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OD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训练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POD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利用验证集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并评估POD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最终共纳入653例患者,有139例发生POD,发生率为2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ASA分级高、术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低、合并糖尿病、受教育年限低、术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高、麻醉时间长及术后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高是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POD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POD风险预测模型,训练集AUC为0.981,约登指数为0.881,灵敏度为95.95%,特异度为92.92%;验证集AUC为0.939,约登指数为0.795,灵敏度为94.44%,特异度为85.09%。结论基于年龄、ASA分级、糖尿病病史、受教育年限、术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术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麻醉时间及术后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建立的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POD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 标签: 老年人 谵妄 手术后并发症 预测
  • 作者: 徐伟 李辉萍 王振 贺国华 胡珏 宋康平 童洋萍 李芳毅 郭洪权 刘新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长沙中心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长沙 410004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南京 210002,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长沙 410005,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长沙中心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长沙 410004,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IVT)治疗3个月后不良结局的预测因子,构建预测不良结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IVT治疗的346例老年ACI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将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ACI患者IVT治疗后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然后利用R软件建立相应的列线图模型。使用ROC曲线、校准曲线以及决策曲线分析分别评价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以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46例入选者中,109例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率31.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症状性出血转化(OR=15.647,95%CI:8.913~27.454)、卒中严重程度(中度卒中OR=3.322,95%CI:1.414~7.811;中-重度卒中OR=8.169,95%CI:4.102~16.258;重度卒中OR=9.653,95%CI:5.440~17.121)、卒中相关性肺炎(OR=2.239,95%CI:1.134~4.420)、心力衰竭(OR=2.758,95%CI:1.424~5.336)是预测老年ACI患者IVT治疗3个月后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0.05)。基于以上预测因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5%CI:0.80~0.89),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平均绝对误差为0.020,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症状性出血转化、卒中严重程度、卒中相关性肺炎、心力衰竭这四个预测因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预测老年ACI患者IVT治疗3个月后不良结局,预测准确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静脉溶栓 预后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p-MRI)影像组学及临床信息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鉴别及风险评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病例,按7∶3的比例随机、分层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算法、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临床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分析,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然后,利用放射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构建联合列线图,并进行验证。结果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预测前列腺病变良恶性的AUC分别为0.946(95% CI:0.903~0.982)、0.902(95% CI:0.862~0.958);联合模型在两组间预测前列腺病变良恶性的AUC分别为0.965(95% CI:0.904~0.989)、0.924(95% CI:0.868~0.980)。结论基于Bp-MRI的联合模型对于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合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fPSA)/tPSA比值(f/t)和影像组学特征的联合列线图可能为前列腺疾病患者的风险预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效工具。

  • 标签: 双参数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前列腺癌 诊断效能 列线图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简介:摘要:小学不仅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塑造正确价值理念、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关键时期。除了课堂教学,学生日常参与的主题班队活动也有显著的德育价值,这种创新型的育人方式为教师提供了有力的德育工具,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实践锻炼机会。本文对小学阶段依托主题班队活动实施德育的深远意义进行简要分析,然后探讨教师开展活动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借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标签: 小学 德育 主题班队活动 价值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家庭监测所传输的数据及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ICD一级预防首次恰当治疗及患者全因死亡事件的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家庭监测功能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临床应用研究的部分数据。从2009年2月到2014年12月植入ICD(德国百多力公司)的79家医院的患者中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筛选出305例患者。将ICD植入后的第30~60天作为观察窗口期,计算30 d患者活动度均值(average of 30-day patient activity,APA)及30 d平均静息心率均值(average of 30-day mean rest heart rate,AMRHR)。主要终点事件为首次ICD恰当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VA),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事件。结果随访(44.9±24.9)个月,共发生117例(38.4%,117/305)ICD首次恰当治疗事件及55例(18.0%,55/305)全因死亡事件。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MRHR是除心功能(NYHA分级)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外ICD首次发放恰当治疗VA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功能、APA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对年龄、LVEDD、LVEF、APA、AMRHR对全因死亡的预测作用进行评估,结果显示APA对全因死亡的预测效果最好(AUC=0.703)。结论AMRHR和APA是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首次恰当治疗或全因死亡的较好的预测因素,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临床SCD一级预防高危患者的危险分层。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一级预防 家庭监测 室性心律失常 全因死亡
  • 简介: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完善协商民主体系,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

  • 标签:
  • 简介:网络中对个人信息的搜集给企业和个人都带来了许多益处。个人信息搜集中的问题不在于它会将我们导向奥威尔式的集权社会,而在于企业对个人信息搜集的草率和恣意,剥夺了个人对其信息的控制力。“选择-进入”机制对协调企业与个人间的地位、赋予个人信息搜集的正当性基础以及促进企业改善其隐私政策等方面具有益处。同时,认为“选择-进入”机制将导致个人不会选择信息被搜集、交易的不经济、在现实中所起的作用无关紧要以及选择同意的意思表示存在瑕疵等观点都是无法成立的。

  • 标签: 网络 个人信息搜集 “选择-进入”机制 隐私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指标(PT、APTT、TT)和血小板参数(PLT、MPV)在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50例正常人与35例乙肝后肝硬化、21例丙肝后肝硬化、44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T、APTT、TT、PLT、MPV。结果肝硬化组PT、APTT、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丙肝后肝硬化患者PLT比酒精性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明显减少(P<0.01和P<0.05)。肝炎后肝硬化患者MPV低于正常组(P<0.05),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可作为衡量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而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变化的不一致,能反映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 标签: 凝血指标 血小板参数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多普勒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心脏血管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到2022年2月来我院接收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与子痫前期的患者,经筛选合格纳入符合入选条件的临床试验者50例,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分为:妊娠期高血压无并发症组(A组,n=10例),子痫前期无并发症组(B组,n=10例),子痫前期有并发症组(C组,n=10例),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组(D组,n=10例),正常妊娠组(E组,n=10例)对所有入选的孕妇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观察组间的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指数(SVI)、每搏输出量(SV)、外周血管阻力(SVR)。结果:D组与E组对比,D组的HR、CI、SVI低于E组(P<0.05),

  • 标签:
  • 简介:我国人民法院贯彻未成年人犯罪刑罚轻缓化的政策,但实践效果如何,学界鲜有实证研究,亟待予以积极探究。对2009~2014年我国人民法院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数据的统计与剖析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未成年人犯罪刑罚轻缓化的实证情况,据此可以客观衡量未成年犯刑罚轻缓化的实践效果,洞见未成年犯刑罚轻缓化的发展趋势与实践价值,积极倡扬未成年人犯罪刑罚轻缓化的司法理念,以此助益于刑事司法实践。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统计分析 刑罚轻缓化 效果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