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作者: 吴蔚 吴薇 巩纯秀 梁雁 朱岷 熊晖 傅君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杭州 31005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学系,武汉 4300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北京 10004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重庆 40001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北京 100034
  • 简介:摘要儿科疾病的规范化诊治与管理高峰论坛——第二十届全国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病会议于2021年11月12至13日在线上举办,内容涵盖多种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既对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详细介绍,更对诊断和治疗过程提供了指导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国儿童体质指数(BMI)与性发育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3~<18岁的208 179名健康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计算BMI值,并评估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根据年龄将3~18岁儿童分为3~<6岁、6~<10岁、10~<15岁、15~<18岁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每组BMI与性发育水平的相关性。根据BMI标准分为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组间早发育与非早发育分布差异。绘制曲线图分析青春期不同发育分期女童和男童的早发育百分比与BMI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208 179名健康儿童中女96 471名、男111 708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正常体重Tanner 1期为对照)发现超重及肥胖女童B2、B3、B4+期OR值分别为1.72(95%CI:1.56~1.89)、3.19(95%CI:2.86~3.57)、7.14(95%CI:6.33~8.05)及2.05(95%CI:1.88~2.24)、4.98(95%CI:4.49~5.53)、11.21(95%CI:9.98~12.59);超重及肥胖男童G2、G3、G4+期OR值分别为1.27(95%CI:1.17~1.38)、1.52(95%CI:1.36~1.70)、1.88(95%CI:1.66~2.14)及1.27(95%CI:1.17~1.37)、1.59(95%CI:1.43~1.78)、1.93(95%CI:1.70~2.18),均P<0.01。3~<6岁肥胖女童B2期、男童G2期的OR值分别为2.02(95%CI:1.06~3.86)和2.32(95%CI:1.05-5.12),均P<0.05。6~<10岁超重女童性发育水平B3期的风险高达5.45倍,肥胖则高达12.54倍。超重女童发生早发育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女童的2.67倍,肥胖女童则高达3.63倍,在男童分别为1.22和1.35倍(均P<0.01)。青春期不同发育阶段儿童早发育百分比随着BMI增加而增加,其中8~<9、10~<11、11~<12岁女童各BMI水平的早发育百分比分别从5.7%(80/1 397)、16.1%(48/299)、13.8%(27/195)至25.7%(198/769)、65.1%(209/321)、65.4%(157/240),9~<10、12~<13、13~<14岁男童分别从6.6%(34/513)、18.7%(51/273)、21.6%(57/264)至13.3%(96/722)、46.4%(140/302)、47.5%(105/221)。结论中国儿童BMI与性发育水平呈正相关,女童的相关性更高。肥胖是3~<6岁学龄前儿童发生性早熟危险因素。6~<10岁是肥胖女童早发育的危险时期。

  • 标签: 人体质量指数 性发育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城镇3~18岁儿童不同Tanner分期身高、体重的情况,为建立各青春发育期身高、体重的标准化参照值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应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中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8 185名健康儿童体格发育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指标包括体重、身高、腰围、臀围和第二性征。采用基于GAMLSS软件构建各年龄组男、女童的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参照值及生长曲线,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各Tanner分期儿童与同年龄同性别不分发育分期组所有儿童的身高、体重第50百分位值。结果绘制出3~18岁儿童男、女各自年龄的身高、体重第3、50、97百分位曲线。绘制出儿童男、女各青春发育期年龄的身高、体重第3、50、97百分位曲线。9岁及以上Tanner 1期男童和7岁及以上Tanner 1期女童身高及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所有儿童(均P<0.01),男女童身高差值范围分别为-4.0~-0.6、-4.4~-0.5 cm,体重差值范围分别为-4.8~-0.4、-4.0~-0.3 kg。Tanner 2期与3期儿童年龄的身高及年龄的体重呈先高后低趋势,两组曲线呈交叉走势。16岁及以下Tanner 4期男童和14岁以下Tanner 4期女童年龄的身高、体重高于同龄同性别所有儿童(均P<0.01),身高差值范围男女童分别为0.2~10.0、0.2~9.4 cm,体重差值范围分别为0.7~10.9、1.0~11.2 g,曲线各年龄组两组间差异随年龄逐渐缩小。结论建立了我国城镇3~18岁不同性别儿童各青春发育期年龄的身高、体重百分位曲线,可供临床进行青春期体格发育评估使用。

  • 标签: 青春期 性发育 身高 体重
  • 作者: 吴蔚 吴薇 巩纯秀 梁雁 朱岷 熊晖 傅君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06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杭州 31005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学系,武汉 4300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 10004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 40001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100034
  • 简介:摘要儿科疾病的规范化诊治与管理高峰论坛——第十九届全国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病会议于2020年9月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举办,设置了17个专题讲座,7个疑难病例分享,11篇大会发言,8个卫星会,内容涵盖儿童生长及身材矮小、性早熟及性发育异常、肾上腺疾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糖代谢异常、钙磷代谢异常、遗传代谢病等多个方面,既有前沿的基础研究,也有贴近临床的案例和指南解读。作为首次在线上举办的年会,观看平台同时在线人数达到6千余人,对提升专科医生教育,促进学科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医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方法在临床教学中多层次改进思维和方法,提高学生和各级医师的自学能力,创新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提出临床教学中改进的方法和思维,应用于临床医学生和各级医师的培养中,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结论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学教学的重点。

  • 标签: 学习方法 能力培养 临床教学 自学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消毒剂对献血人群采血前皮肤消毒的效果。方法选择某中心血站2008年5月-2011年4月无偿献血者240例,按采血前使用皮肤消毒剂的不同,分为碘酊乙醇组、碘伏组及安尔碘组,每组80例。分别于消毒剂使用前后采样,比较3组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和干燥所需时间。结果碘酊乙醇、碘伏及安尔碘组消毒前后皮肤采样检测细菌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消毒后皮肤采样检测细菌总数分别为(0.74±0.36)CFU/cm^2、(0.82±0.38)CFU/cm^2和(0.65±0.31)CFU/cm^2;消毒合格率均达100%;上述3组消毒剂干燥所需时问分别为(76.23±5.31)S、(104.64±6.82)S和(20.41±3.5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03,P〈0.05),安尔碘组消毒剂干燥所需时间明显少于碘酊乙醇组和碘伏组。结论安尔碘皮肤消毒剂适用于献血人群采血前的皮肤消毒,消毒效果好,待干时间较短。

  • 标签: 安尔碘 碘伏 碘酊 献血 皮肤消毒
  • 简介:安尔碘皮肤消毒液是碘与增效剂、缓冲剂和干燥剂等合成的一种络合剂,具有缓慢释放碘分子而达到快速杀灭,持久有效的作用,目前国内已应用于临床皮肤穿刺消毒。为了解安尔碘能否应用于献血人群的皮肤消毒,笔者就安尔碘与当前采供血系统常规应用的碘酊消毒液在献血人群中皮肤消毒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安尔碘 碘酊 皮肤消毒 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