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骨折静脉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因下肢骨折住院的患者70例,从中随机抽取35例设为对照组,其余35例设为观察组,在两组患者护理措施基本相同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活血通脉汤治疗,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血塞通治疗。结果两组相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91.43%71.43%),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94.29%77.14%),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下肢骨折静脉形成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例颅内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断方法及临床特点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死亡1例,重残1例,完全恢复10例。结论针对出现颅内静脉血栓常见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头部CT和MRI+MRV检查,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作为颅内静脉血栓临床治疗的有效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特点 抗凝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外周及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对血管的影响。方法 本次试验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危重患者74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分为各37例的两组,对照组经外周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研究组经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比对两组收缩压水平。结果 研究组比对照组3 min、5 min收缩压水平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深静脉 血管活性药 泵入 血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颈静脉孔区副神经节瘤(即颈静脉球瘤)起源于颈静脉球血管外膜的神经嵴细胞,其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易被忽视。病变可累及中耳、外耳道、面神经、颈静脉球、后组颅神经、颈内动脉甚至颅内,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以及SDHx相关基因检测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立至关重要。处理策略包括随访观察、手术切除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方案的制定需根据患者年龄、病变范围、全身情况及患者意愿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其手术治疗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最具挑战性手术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8年3月到2020年3月期间内收治的50例采取静脉留置针处理的新生儿,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新生儿,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统计和对比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管内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32例颅内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采用同期联合手术,23例采用分期联合手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相关手术并发症。结果32例患者均全切除畸形血管团,术中出血量为(378.1±179.1)ml(100~900 ml)。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肢体偏瘫6例、视野缺损2例、术野少量出血1例、脑积水1例、颅内感染8例,经积极治疗后均得以控制。术后随访3~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0分者26例、1分者3例、2分者2例、3分者1例,预后良好(mRS为0~1分)率为90.6%(29/32)。影像学随访无一例AVM复发。结论血管内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AVM有助于提高AVM的全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内手术 联合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管内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32例颅内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采用同期联合手术,23例采用分期联合手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相关手术并发症。结果32例患者均全切除畸形血管团,术中出血量为(378.1±179.1)ml(100~900 ml)。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肢体偏瘫6例、视野缺损2例、术野少量出血1例、脑积水1例、颅内感染8例,经积极治疗后均得以控制。术后随访3~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0分者26例、1分者3例、2分者2例、3分者1例,预后良好(mRS为0~1分)率为90.6%(29/32)。影像学随访无一例AVM复发。结论血管内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AVM有助于提高AVM的全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内手术 联合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位动静脉内瘘重建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鼻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内瘘闭塞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行常规手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行原位动静脉内瘘重建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内瘘恢复情况和患者肾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年内瘘通畅率和血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Scr、BUN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原位动静脉内瘘重建术可有效解除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症状,且手术操作简便、费用低,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重建术 内瘘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剂量阿替普酶对于凝血指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遴选医院接受治疗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探究主体,研究起止时间段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全部患者诊疗资料均完整保存且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组名称为试验组(15例)、参照组(1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参照组应用低剂量(0.6mg/kg)治疗,试验组应用常规剂量(0.9mg/kg)进行治疗,比较各组凝血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Fbg、PLT水平明显较参照组高,PT、aPTT水平明显较参照组低,P<0.05;实验组预后良好率为80.00%,显著较参照组(40.00%)高,P<0.05;试验组sLCH率为6.67%,显著较参照组(40.00%)低,P<0.05。结论: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具有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机体凝血功能,减轻疾病损害,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不同剂量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凝血指标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使用VA-ECMO治疗的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容量特点,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接受VA-ECMO治疗的患者,筛选出VA-ECMO运行≥72 h的心源性休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分析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前72 h容量平衡情况。根据患者前72 h容量平衡结果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预后、CRRT上机率、IABP上机率、有创机械通气上机率,并计算与预后的相对危险度,比较预后是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选77例重症心源性休克患者。共存活41例,总存活率53.2%。48~72 h容量平衡和前72 h总容量平衡在不同预后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72 h总容量负平衡组患者,与正平衡组比较,较少联合CRRT或有创机械通气。前72 h负平衡组患者存活的相对危险度为1.81,95%可信区间(1.101~2.985),有更好的存活率。但根据每24 h容量平衡情况比较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VA-ECMO治疗的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前72 h总容量平衡呈负平衡的患者存活的可能性更大,且较少需要CRRT或有创机械通气。

  • 标签: 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 心源性休克 容量管理 预后
  • 简介:摘要临床以脊髓损伤起病的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病例较为罕见,关于其诊断与治疗的报道较少。2018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乙状窦前入路手术治疗1例表现为脊髓损伤的小脑幕DAVF患者,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双下肢肌力明显改善,可正常行走,术后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DAVF及回流静脉均完全消失。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以脊髓损伤起病的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病例较为罕见,关于其诊断与治疗的报道较少。2018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乙状窦前入路手术治疗1例表现为脊髓损伤的小脑幕DAVF患者,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双下肢肌力明显改善,可正常行走,术后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DAVF及回流静脉均完全消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标准化护理管理模式在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对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120例住院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参照组、研究组,每组6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标准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总满意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标准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中,可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标准化护理管理模式 住院患者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制品在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民医院急诊科行VA-ECMO治疗的成人患者共83例。分析死亡组(n=37)和存活组(n=46)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A-ECMO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计算阈值。结果:血小板输注量(OR=2.506,95% CI:1.142~5.499,P=0.022)、非心肌炎性疾病(OR=6.881,95%CI:1.615~29.316,P=0.009)为成人VA-ECMO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血小板输注量阈值为0.427 mL/(kg·d),可预测患者ECMO上机28 d病死率,敏感度为78.4%,特异性为69.6%(曲线下面积:0.735)。结论血小板输注量的增加与成人VA-ECMO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心肌炎患者行VA-ECMO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血小板 心肌炎 预后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辅助前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联合早期全血细胞亚型比值(systematic inflammation markers, SIMs)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us-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A-ECMO)成人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行VA-ECMO治疗(时间≥3 d)的成人患者共89例。分析死亡组(n=50)和存活组(n=39)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辅助前APACHEⅡ评分以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在ECMO辅助前后各个时间点的分布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A-ECMO患者28 d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使用预测模型建立ROC曲线,根据最佳截断值分组,比较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ECMO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PLR 48 h、LMR 24 h、LMR 72 h、辅助前APACHEⅡ评分为VA-ECMO患者28 d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APACHEⅡ及PLR、LMR不同组合对VA-ECMO患者生存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显示APACHEⅡ+PLR 48 h+LMR 24 h+LMR 72 h联合诊断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33。低风险组相较于高风险组具有较低的急性肾损伤、感染、出血发生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械通气治疗使用率以及较高的出院存活率。结论在成人VA-ECMO支持过程中辅助前APACHEⅡ评分联合早期全血细胞亚型比值PLR、LMR对于ECMO患者的预后风险评估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预测模型用来早期识别VA-ECMO患者的死亡风险或不良预后。

  • 标签: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炎症 体外膜肺氧合 预后 联合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