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对于乳房再造中假体置入的理想平面尚未达成共识,该研究通过meta分析比较胸肌前和胸肌后假体置入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求找到更优的手术方法。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1日,收集有关比较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胸肌前乳房再造术(PBR)和胸肌后乳房再造术(SBR)的研究,以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及乳房美观度为结局指标。由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方法学质量评价后,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包含2 355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PBR和SBR在血清肿、假体取出、皮瓣坏死、包膜挛缩、创面裂开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血肿、运动畸形发生率及乳房美观度的BREAST-Q评分方面,PBR更优。结论PBR可能与SBR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一样可靠,且在血肿、运动畸形发生率及乳房美观度方面更优于SBR,未来需要开展设计良好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确认。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植入物 Meta分析 胸肌前假体置入 胸肌后假体置入 乳房再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RTX)与环磷酰胺/硫唑嘌呤(CYC/AZA)在治疗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确定检索策略、文献的纳入与筛选原则,分别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RTX与CYC/AZA治疗AAV的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为RTX治疗AAV,对照组为CYC/AZA治疗AAV。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年1月至2021年6月,所得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4项研究,合计38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03例,对照组181例。在AAV的整体治疗中,RTX与CYC/AZA治疗AAV的终点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X组终点缓解率较高[OR值(95%CI)=1.58(1.03,2.40),P=0.03]。对不同分型的AAV的终点缓解率差异进行比较,RTX与CYC/AZA对于治疗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蛋白酶3相关性血管炎、髓过氧化物酶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终点缓解率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RTX组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YC/AZA组,且能减少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在诱导缓解阶段,RTX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AAV均具有不劣于CYC的终点缓解率。在维持治疗阶段,RTX具有更高的终点缓解率和更低的远期复发率。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使用RTX的患者较不使用RTX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远期缓解率,并可有效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利妥昔单抗 环磷酰胺 硫唑嘌呤 随机对照
  • 简介:摘要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种免疫复合物坏死性血管炎,会累及全身多个脏器,活动期病情十分凶险,具有很高的病死率。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利妥昔单抗(RTX)在AAV的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中的作用。搜索从2000年1月至2021年6月间发表的有关AAV治疗方面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描述性研究,以及ACR和EULAR摘要一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AAV的诱导缓解治疗中,RTX不劣于环磷酰胺,并且在复发性AAV患者中优于环磷酰胺;而在维持缓解治疗方面,RTX优于硫唑嘌呤。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利妥昔单抗 免疫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微波消融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确定检索策略、文献的纳入与筛选原则,分别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随机对照研究,实验组为微波消融法治疗,对照组为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检索时间跨度为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运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文献10篇,研究对象1 307人,其中试验组669人,对照组638人。结果显示微波消融组和传统开放手术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之下,微波消融在以上方面的优势均较明显,肿瘤体积变化也非常明显。结论微波消融法在治疗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方面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美观度高、手术并发症少等特点,但是该10项研究均为近3年研究,随访时间短,其远期效果还有待未来大样本、长期随访的RCT研究来证实。

  • 标签: 微波消融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并发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不同药物联合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差异,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不同药物联合伽玛刀治疗(试验组)对比单纯伽玛刀治疗(对照组)用于NSCLC术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采用Stata 16.0软件、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4篇RCT文献纳入研究,包含1 059例患者(试验组485例,对照组574例),共涉及10种药物联合伽玛刀干预措施。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19(1.10~1.30), P<0.000 1],其中,伽玛刀配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血府逐瘀汤加味的治疗的RR值最高,效果最好。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反应病例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95%CI):0.79(0.46~1.35), P=0.39;RR(95% CI): 0.89 (0.59~1.36), P=0.60],其中伽玛刀配合中医养阴清肺解毒法辨证施治减轻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显著,RR值最低;伽玛刀配合康莱特治疗的骨髓抑制反应较轻。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血府逐瘀汤加味联合伽玛刀治疗NSCLC术后患者较为安全有效,能够增强近期疗效;中医养阴清肺解毒法辨证施治、康莱特配合伽玛刀治疗方案可以较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伽玛刀 非小细胞肺癌 药物联合 术后疗效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