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本院药物联合应用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调取70例药物联用不合理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药物联用不合理现象主要为引起与联用目的无关的拮抗作用;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有配伍禁忌的中西药联合应用。结论临床医师在联合用药之前应熟悉所用药物的说明书,了解药理学、药代学等相关知识,达到即控制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又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 标签: 药物联用 不合理用药
  • 简介:目前真菌感染,特别是免疫缺陷患者中侵入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增加,但现有抗真菌药物可选择范围小、毒副作用大而且耐药情况日渐严重。联合用药这一概念的提出,给耐药株及严重性真菌感染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并且已在临床中广泛运用。该文对不同种类抗真菌药物联用的研究成果及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联合用药 协同作用
  • 简介:摘要就现有门诊各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讨论原因,提出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既不能被传统观念所束缚,也不能因出现一种新理论就盲从用药。因此临床在选择联合用药是需要慎重考虑,掌握适应症,使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真

  • 标签: 抗菌药物 联合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药物、酒精、胆汁、十二指肠液和胰液等原因造成的胃黏膜炎症患者临床采取药物治理的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因多种原因造成的胃黏膜炎症患者22例,临床经质子泵抑制剂、硫糖铝(Sucralfate)药物联合治疗,总结临床治疗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临床经质子泵抑制剂、硫糖铝(Sucralfate)药物联合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及控制,经治疗后2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临床要药物的综合选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临床药物适量配伍选择能积极有效的控制疾病蔓延,临床值得基层医院借鉴与效仿。

  • 标签: 胃炎 质子泵抑制剂 硫糖铝
  • 简介:摘要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器官的功能,最后导致这些器官的衰竭。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一亿人,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抗高血压药物是一类能降低血压的药物,临床分类较多,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可理想控制血压,并有效保护靶器官的功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精神疾病学领域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型药物逐渐问世,精神病学的诊断水平以及病理结构、症状学、难治性精神疾病、双向情感障碍病症的复杂,以及联合用药的必然趋势,联合用药引起不良反应对患者带来的二次伤害、我国综合医院精神科疾病知识的匮乏,研究对比此项内容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重点讨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联合用药问题。

  • 标签: 联合用药 双相情感障碍 不良反应 用药发展趋势 综合性医院
  • 简介: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是指同时或在同一时间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可使抗菌效能增强(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或不良反应减轻,也可使抗菌效能降低、消失(拮抗作用)或出现不应有的不良作用.本文就抗菌药物为什么要联合应用、怎样评价联合应用、抗菌药物联合作用的机制及注意事项作一简介,以期对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有所了解.

  • 标签: 抗菌药物 联合应用 药理基础 拮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过程中采用药物加激光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4月--2020年4月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93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二组与三组,分别采用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药物加激光治疗,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一组、二组和三组治疗有效率对比中,一组是70.96%,二组是74.19%,三组是96.77%,(x2=23.098,p=0.000),三组和其它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结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采用药物加激光治疗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药物 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方法: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06例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患者作为治疗观察对象,建立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均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均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统计患者用药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结果:全部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中,头孢替唑钠药物最为常用。统计并比较两组用药不良反应,观察组(24.53%)低于对照组(7.5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中,相比于单独用药,联合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会加重患者用药不良反应。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其他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保证合理用药,研究在降脂治疗中,采用他汀类联合应用其他药物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方法回顾在我院实施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进行疾病治疗的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抽取60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研究联合应用药物的种类以及不良反应的类型等情况。结果联合使用药物的60例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大多为肌肉毒性;另外患者服用的他汀类降脂药物种类不同,分析结果显示在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等药物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概率最大的为辛伐他汀;除此之外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降脂药物如果联合应用降压药物,会出现最大概率的不良反应可能。结论在药物治疗中,应该根据药物种类以及患者身体情况,制定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以便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药物联合 不良反应 他汀类
  • 简介:摘要胆固醇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核心致病性危险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受多种载脂蛋白、受体、酶等代谢的调节。目前他汀类药物仍是降低胆固醇防控ASCVD风险的基石,但其单药治疗的血脂达标率远不理想。近些年来不同作用机制的靶向新型降脂药物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降脂治疗可实现较为理想的胆固醇管理,并带来了ASCVD风险乃至全因死亡风险的显著下降。联合降脂治疗逐渐成为管控ASCVD风险的大趋势。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脂质代谢 联合治疗 他汀类药物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抑制剂
  • 简介:摘要近年来宫颈LEEP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其临床疗效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广大医师以及患者的认可,但是该种手术方式也很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如何有效降低LEE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提高LEEP术临床治疗效果已经成为临床相关学者思考的重点问题。近年来很多学者尝试药物联合LEEP术的方案治疗宫颈疾病,结果均取得满意效果。笔者整理了近年来关于宫颈疾病采用药物和LEEP术联合治疗的相关报道资料进行如下综述。

  • 标签: 宫颈疾病 LEEP 药物 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36-02
  • 简介:目前,广大养猪专业户与中、小型养猪场长期盲目的滥用抗生素防治猪病,往往在养猪生产中与临床上造成严重的后果。滥用抗生素主要表现为用药不对症、随意加大或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改变给药途径、药物配伍缺乏科学性与不遵守药物的休药期等。笔者就中西药品在临床上如何联合用药、对症用药谈谈点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标签: 中西药物 养猪专业户 滥用抗生素 应用 联合用药 养猪生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腹泻患儿56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口服蒙脱石散治疗,实验组采用双岐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治疗后对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比较,并对患儿治疗前后的呕吐情况、排泄情况、腹痛情况以及患儿体温的数据进行分析记录。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75%,实验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89.29%,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另外,实验组患儿大便正常时间、退烧时间以及呕吐症状缓解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儿。结论对小儿腹泻患儿行双岐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效果显著,且未出现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药物联合治疗 蒙脱石散 双岐三联活菌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及手术时机。方法对临床确诊的真菌性角膜溃疡先用药物治疗,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差者尽早联合结膜瓣遮盖术。结论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对药物反应不敏感者尽早联合结膜瓣遮盖术,可明显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视力。

  • 标签: 药物 手术 角膜炎 真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300例临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菌类药物联合其它药物用药时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时应做好用药指导、预防及急救工作。

  • 标签: 不良反应 满意度 用药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后所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19年11月,结束于2020年11月,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混子的用药类型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的患者均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药物类型涉及到1代至4代,共包含:头孢替唑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呋辛钠、头孢拉定、头孢曲松钠、头孢米诺钠等7中类型,以上7种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例数和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8.75%(39/80)、11.25%(9/80)、8.75%(7/80)、8.75%(7/80)、8.75%(7/80)、7.5%(6/80)、3.75%(3/80);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为头孢替唑钠,与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有明显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所造成的临床表现中,有45例属于全身损害,所占比例为(56.25%),相比其他临床表现而言,其占比最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中除了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后所致外,还有13例用药不合理所致,分别是联合用药不当、重复用药、用法不当、用量不当等,分别有2例、2例、5例、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5.38%)、(15.38%)、(38.46%)、(30.77%)。结论:在临床中使用其他药物和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的治疗方法,对临床疗效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但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用药前要充分了解药物配伍禁忌,并详细掌握药学特征,以此为基础进行药品配伍,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提高。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其他药物 不良反应 观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