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胃溃疡患者接受中药配方免煎颗粒治疗与中药饮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2018年12月-2020年7月院内收治的81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41例、40例。参照组用中药饮片,观察组用中药配方免煎颗粒治疗,疗效及相关指标在研究中对比。结果 治疗后,参照组的疗效、相关指标都不及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配方免煎颗粒比中药饮片能更好的治愈胃溃疡,疗效更有保障。

  • 标签: 胃溃疡 中药配方免煎颗粒 中药饮片
  • 作者: 李琦 魏锦 吴琦 张纳新 赵铁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0
  • 出处:《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300170 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呼吸科,卫生部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0170 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高级病房,卫生部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005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300193 天津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教研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医务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为及早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2月18至20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疫情流行期间天津市及外省市在岗的183名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按照工作岗位分为一线和非一线医务人员组,按照工作地点分为天津市(本埠)及天津以外城市(外埠)医务人员组,医务人员通过手机终端完成"问卷星"调查问卷,分析不同组别医务人员抑郁和焦虑状态。结果183名医务人员SAS标准分为(48.96±9.21)分,SDS标准分为(56.69±7.57)分,均高于全国常模[SAS标准分(33.80±5.90)分,SDS标准分(41.88±10.57)分](P<0.01)。医务人员中有87人(47.5%)存在焦虑状态,134人(73.2%)存在抑郁状态,焦虑合并抑郁状态69人(37.7%)。一线组医务人员SAS和SDS标准分分别是(49.40±9.77)和(55.76±6.86)分,非一线组SAS和SDS标准分分别是(48.69±8.87)和(57.29±7.96)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本埠组医务人员SAS和SDS标准分分别是(48.23±9.04)和(56.76±7.05)分,外埠组SAS和SDS标准分分别是(50.63±9.45)和(56.54±8.71)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不同组间焦虑和抑郁状态严重程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表现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应给予心理干预。

  • 标签: 焦虑 抑郁 医务人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包头市老年人群跌倒致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包头市4 256名老年人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老年跌倒致伤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2013—2017年老年跌倒致伤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4 256名调查对象中,发生跌倒致伤546例,发生率12.83%。2013—2017年,老年跌倒致伤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χ2趋势=8.654,P<0.01)。老年跌倒致伤多发生于冬季(28.57%)、家中(59.89%),伤害部位以下肢(35.09%)和头颈面部(34.43%)为主,骨折(37.94%)、血肿/瘀伤(34.21%)为其主要表现形式;女性在家中跌倒和骨折的发生率分别为68.13%和39.04%,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32和11.622,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老年跌倒致伤与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合并慢性疾病、体育活动和经济状况相关(OR=3.452、1.654、2.365、2.245、2.154和1.425)。结论包头市老年跌倒致伤发生率较高,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应加强对老年跌倒危险因素的综合评估,建立有效的防范措施。

  • 标签: 老年人 跌倒致伤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某医院青年医师科研需求,探讨科研能力提升的对策。方法通过查阅医院科研管理部门的数据、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一线科室等方式,对医院青年医师科研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当前青年医师开展科学研究的主要原因和障碍是职称晋升和临床工作繁忙,以及青年医师科研需求量大。结论结合青年医师的实际需求,提出完善政策引导、院级基金支持、搭建科研技术平台和加强交流培训的对策,促进医院青年医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 标签: 青年医师 科研需求 科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造瘘对幼鼠膀胱功能的影响及病理生理机制。方法80只SD雌性幼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膀胱造瘘组、假手术组(这2组包括术后第1、3、5天组),对照组(包括术后第1、3、5天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每组8只大鼠。膀胱造瘘组行膀胱造瘘,假手术组不放置造瘘管,药物干预组应用不同剂量山莨菪碱。对造瘘组幼鼠术后第1、3、5天亚组分别行清醒膀胱测压,收集排尿间隔(VI)、排尿量(VV)、残余尿量(PVR)、膀胱容量(BC)、最大膀胱压(Pves.max)、膀胱充盈末期压(Pves.thr)、膀胱顺应性(△C)。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幼鼠自由排尿,收集VV、PVR、BC。尿动力学检测后取膀胱进行HE染色和炎症评分(HIS)。药物干预组应用不同剂量山莨菪碱干预,观察VI、VV、PVR,BC、Pves.max、Pves.thr变化情况。结果膀胱造瘘术后,随时间延长,VV、VI、BC、△C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VV[(1.408±0.033) mL]、BC [(1.411±0.032) mL]比较,造瘘组术后第1、3天的VV[(0.288±0.059) mL、(0.598±0.154) mL]和BC[(0.292±0.059) mL、(0.601±0.154) mL]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与对照组比较,造瘘组术后第5天的VV、PVR、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HE染色显示,造瘘组术后第1、3天和假手术组术后第1天HIS均>4分,造瘘组术后第5天和假手术组术后第3、5天HIS均<2分。造瘘组和假手术组术后第1、3、5天的HIS均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幼鼠BC与HIS呈负相关(r=-0.880,P<0.001)。应用山莨菪碱0.2 mg/kg后,造瘘术后第3天幼鼠的VI、VV、BC较用药前显著增加[(643.500±65.889) s,(1.073±0.110) mL,(1.076±0.110) mL比(367.938±77.697) s,(0.612±0.129) mL,(0.617±0.129) mL,均 P<0.05],而PVR、Pves.max、Pves.thr较用药前无显著变化。结论幼鼠膀胱造瘘术后近期尿动力学的异常变化与损伤性急性膀胱炎症有关,术后第5天随着膀胱急性炎症的消退膀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山莨菪碱在0.2 mg/kg剂量可有效缓解膀胱造瘘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状。

  • 标签: 膀胱 造瘘术 尿动力 幼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囊袋张力环(CTR)及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对悬韧带松弛的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宁波爱尔光明眼科医院伴有角膜散光的白内障58例(69眼),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伴有悬韧带松弛或离断者为观察组,17例(21眼),行toric IOL及CTR植入术;悬韧带完好者为对照组,41例(48眼),单纯植入toric IOL。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间残余散光度及人工晶状体轴位偏差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悬韧带松弛或小范围离断的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toric IOL及CTR植入术可以有效矫正散光,并保持旋转稳定性。

  • 标签: 环,张力,囊袋 IOL,toric 散光,角膜 松弛,悬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UKEP)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运城市中心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大体积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质量>80 g)患者12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前列腺质量大小采用不同的剜除方式:前列腺质量为80~120 g时采用球形剜除术;前列腺质量>120 g采用分叶剜除术,分析手术相关指标、临床效果。结果1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中剜除时间(19.4±2.4)min,收获式切割时间(61.9±16.7)min,术中出血量(65.3±47.5)mL,术中切除前列腺质量(104.5±23.1)g;患者术中发生包膜穿孔5例,术后留置尿管1周,拔除尿管后排尿通畅,未出现再出血及尿道感染;术中输血7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电切综合征;术后随访1~6个月,失访23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失禁14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行提肛训练,随访中均完全控尿。患者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分别为(7.6±1.4)分、(1.7±0.6)分、(20.2±3.1)mL/s、(15.0±9.3)mL,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712、18.331、-21.382、16.380,均P<0.001)。结论TUKEP用于大体积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切除前列腺组织彻底,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泌尿外科手术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等离子 前列腺特异抗原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男(雄)性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北省病毒性脑炎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8—2019年河北省6家哨点医院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就诊病例信息,采集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标本,对所有血清标本检测8种常见病毒IgM抗体,对检测阴性病例的脑脊液标本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相应病原。结果2018—2019年共检测病毒性脑炎病例798例,病原阳性的病例213例,检出率为26.69%。主要病原体是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病毒性脑炎全年均有发病,5—9月发病数占全年的56.34%(450/798)。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脑炎无明显的季节性,乙脑病毒和肠道病毒引起的脑炎多发生于夏秋季,风疹病毒引起的脑炎发生在2—7月。病毒性脑炎病原检出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儿童,其中6~10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乙脑病毒引起的脑炎20岁以上患者占51.61%。结论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是引起河北省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应加强病毒性脑炎的监测,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病原构成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帕金森病(PD)和多系统萎缩(MSA)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治疗并行尿动力学检查的PD和MSA的患者,共纳入178例患者,平均(59.2±9.7)岁,其中PD 64例,MSA 74例,正常对照组40例。记录并分析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膀胱顺应性(BC)、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最大膀胱容量(MCC)和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收缩压(PdetQmax)等,评估患者的膀胱功能。结果尿频(68.8%)是PD患者中最常见的LUTS,MSA最常见的LUTS为尿潴留(91.9%)。PD患者的Qmax、PdetQmax和OAB的发生率均大于MSA[自由流率(FF)Qmax:(13.5±7.1)ml/s和(10.1±5.2)ml/s,U=26.98,P<0.01;压力流率(PFS)Qmax(13.6±5.7)ml/s和(10.5±3.3)ml/s,U=34.90,P<0.01;PFS-PdetQmax(23.9±11.3)cmH2O和(16.31±8.57)cmH2O,U=35.04,P<0.01;OAB:46.9%和27.0%,χ2=5.85,P<0.018],PVR小于MSA[FF:(30.4±20.0)ml和(161.7±79.8)ml,U=-71.81;PFS(65.9±30.7)ml和(212.6±83.0)ml,U=-65.29,P<0.01];P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D患者OAB的发生率和PFS-PVR高于正常[OAB:46.9%和7.5%,χ2=6.15,P<0.01;PFS-PVR(65.9±30.7)ml和(22.2±10.4)ml,U=47.25,P<0.01],但是其MCC和PdetQmax小于正常组[(305.1±79.7)ml和(389.60±65.16)ml,U=-52.13;(23.89±11.26)cmH2O和(37.3±10.3)cmH2O,U=-49.88,P<0.01];MSA与正常组相比,MSA患者有更低的Qmax、PdetQmax和MCC[FF-Qmax:(10.1±5.2)ml/s和(16.3±4.7)ml/s,U=-50.11,P<0.01;PFSQmax(10.5±3.3)ml/s和(13.1±5.0)ml/s,U=-27.54,P<0.05;PdetQmax(16.3±8.6)cmH2O和(37.3±10.3)cmH2O,U=-84.92,P<0.01;MCC(284.3±71.8)ml和(389.6±65.2)ml,U=-39.31,P<0.01],有更大的PVR、更差的膀胱顺应性和更高的OAB发生率[FF-PVR:(161.7±79.8)ml和(22.0±13.0)ml,U=84.82;PFS-PVR(212.6±83.0)ml和(22.2±10.4)ml,U=112.54;顺应性:28.4%和7.5%,χ2=6.81;OAB:27.0%和7.5%,χ2=17.62,P<0.01]。结论伴LUTS的MSA与PD患者都有膀胱功能的损害,MSA患者膀胱损害更明显。

  • 标签: PD MSA 下尿路症状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2019年末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逐渐在全球大规模流行,其重症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表现为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或ARDS,因此如何选择呼吸支持技术成为临床热点之一。无创正压通气(NPPV)和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已先后在临床推广多年,在COVID-19疫情期间救治重症患者呼吸衰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基于患者病情、设备资源、医护团队和感控等因素不同,怎样优化技术选择、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风险尚存在不同意见。本文拟就COVID-19重症患者NPPV和HFNC合理应用分享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按0-1-6月程序接种乙型肝炎疫苗1~14年后的免疫效果。方法以河北省正定县某乡2002—2016年出生、完成全程基础免疫并且无免疫加强史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集3~5 mL血液样本,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计算抗-HBs阳性率、HBsAg阳性率和抗-HBc阳性率,评价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 431名,其中抗-HBs阳性率68.55%(981/1 431),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为36.65(95%CI:31.45~40.42) mIU/mL,HBsAg阳性率为0.21%(3/1 431),抗-HBc阳性率为0.77%(11/1 431)。抗-HBs阳性率由免疫后1~2年的90%以上下降到免疫后12~14年的50%左右,随着免疫年限延长有下降趋势(χ2趋势=85.101,P<0.01)。结论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14年后,仍有较好的预防免疫效果。

  • 标签: 肝炎疫苗,乙型 基础免疫 长效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脑沟裂手术与传统经皮层造瘘手术治疗优势半球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术后语言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优势半球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36~79(58.0±8.7)岁。58例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脑沟裂入路手术者30例纳入脑沟裂组,采用颞叶皮层造瘘入路手术28例纳入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3个月采用西部失语症成套检查标准评价患者的失语情况,计算失语指数(AQ),根据AQ对比两组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脑沟裂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AQ分别为(42.77±6.98)分和(30.98±6.21)分,术后3个月的AQ分别为(47.12±8.85)分和(62.45±9.30)分。脑沟裂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AQ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70、6.421, P值均<0.0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AQ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936、15.043,P值均<0.01)。结论对于优势半球基底节中等量(30~60 mL)脑出血的患者,优先选择经脑沟裂入路手术清除血肿,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语言功能。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优势半球 基底节区 失语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2013-2017年河北省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所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A6)的基因特征,进一步阐明其遗传进化特点及规律。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2017年河北省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所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运用Mega 5.2软件对CoxA6的VP1区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2013-2017年河北省累计报告其他肠道病毒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86例(重症84例,死亡2例),占其他肠道病毒手足口病报告病例的1.12%(86/7 698)。每年4月份发病人数逐渐上升,5-7月达到最高峰。人群分布上,1~岁年龄组儿童的5年累计占比65.12%(56/86)。男女性别比为1.39∶1(50/36)。职业分布上,散居儿童占总发病人数的93.02%(80/86)。标本经病毒分离获得阳性毒株39份,阳性分离率为45.35%(39/86)。亲缘进化树显示,CoxA6分离株与D3a和D3b这2种亚型代表株处于同一分支。结论2013-2017年河北省其他肠道病毒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在发病时间上呈现季节性,与手足口病流行的整体趋势一致。CoxA6属于D3基因型,且未出现新的进化分支。

  • 标签: 手足口病 其他肠道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 柯萨奇病毒A组6型 基因进化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脏移植中冷缺血时间(CIT)及供者年龄对心脏移植院内及远期随访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4年至2018年间行原位心脏移植的761例受者,根据CIT时间长短分为>4 h组(502例)及CIT≤4 h组(259例),每组再根据供者年龄分为<40岁和≥40岁2个亚组。记录受者及供者的基本资料和术中及术后应用机械辅助的情况,统计院内死亡率以及随访生存率。结果供者年龄(31.1±8.6)岁(5~58岁),CIT(5.3±2.0)h(1.0~12.0 h)。院内死亡率在CIT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 %比5.6 %,P=0.22),亚组分析中,在CIT>4 h且供者年龄较高的亚组中显著升高(4.3 %比12.0 %,P=0.01),术中或术后应用机械辅助的受者数量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CIT分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各亚组分析中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较长的CIT使接受高龄供者供心脏的受者院内死亡率增加,但对术后机械辅助的应用比例及随访生存率方面影响不大。

  • 标签: 心脏移植 冷缺血时间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微小RNA-24(miR-24)和微小RNA-29b(miR-29b)表达水平及其对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儋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70例老年AIS患者。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105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65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IHSS评分<5分,50例)、中度组(NIHSS评分5~20分,76例)、重度组(NIHSS评分>20分,44例)。选择同期本院65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血清miR-24、miR-29b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iR-24、miR-29b表达水平对老年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老年AIS患者血清miR-24、miR-29b表达水平与NIHSS、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IS组患者血清miR-24、miR-29b表达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miR-24(2-ΔΔCt):0.64±0.17比2.18±0.85,miR-29b(2-ΔΔCt):0.72±0.21比3.05±0.96,均P<0.01〕。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miR-24、miR-29b表达均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miR-24(2-ΔΔCt):0.20±0.05比1.16±0.48,miR-29b(2-ΔΔCt):0.18±0.03比1.41±0.56,均P<0.01〕。重度组患者血清miR-24、miR-29b表达明显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miR-24(2-ΔΔCt):0.13±0.02比1.30±0.51、0.56±0.14,miR-29b(2-ΔΔCt):0.09±0.01比1.52±0.60、0.62±0.13,均P<0.01〕,且中度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24、miR-29b表达水平预测老年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53、0.48,二者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95%可信区间(95%CI)为0.861~0.982〕,明显大于miR-24(AUC为0.802,95%CI为0.742~0.860)或者miR-29b(AUC为0.835,95%CI为0.778~0.890)单独预测(Z值分别为6.513、4.902,均P<0.05),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0%和85.7%。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老年AIS患者血清miR-24、miR-29b表达水平与NIHSS评分(r值分别为-0.758、-0.794)、mRS评分(r值分别为-0.817、-0.860)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血清miR-24、miR-29b表达水平与老年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神经功能预后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老年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微小RNA-24 微小RNA-29b 神经功能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流行病学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选择同济大学医学院2018年进行流行病学学习的30名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其对课程的满意度、对新教学方法的认知度;选择同济大学医学院2017年至2019年进行流行病学学习的56名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评价其对流行病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果16.7%(5/30)的学生对传统的授课方式不满意,认为授课方式单一;10.0%(3/30)的学生对授课教师不满意,认为教师只注重讲课而忽略了学生的反应,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93.3%(28/30)的学生表示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对应用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更感兴趣。虽然42.8%(24/56)的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在良好及以上,但仍有30.4%(17/56)的学生对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较差。结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完全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流行病学的教学需求,合理的课程设置以及新型的教学方法对于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流行病学 教学方法 临床医学专业 留学生
  • 简介:摘要针对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反思目前中医药教育的现状与不足。认为推动医学的健康发展与中医药教育的现代化,必须重视中西医汇聚创新。从精神和制度层面上正视中医药,找准中医药的科学定位,并给予制度保障;从研究思路、学科发展等多方面补齐中医药教育守正创新的短板;通过完善体制,创新医药人才培养,汇聚创新的先行者以打破中西医学科壁垒;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中医药业态能级,构建中西医汇聚创新的发展新格局。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药教育 守正创新 产教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vans跟骨外侧延长截骨术并联合切除治疗青少年距跟联合(TCCs)合并严重前足外展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自2014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1例(14足)青少年症状性TCCs合并严重前足外展畸形患者资料。男6例(8足),女5例(6足);双足3例,单足8例,左足7例,右足7例;年龄13~17岁,平均15岁。所有患者均采取TCCs切除后行Evans跟骨外侧延长截骨术。测量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负重正位X线距舟覆盖角(TCA)、距骨-第2跖列角(T-2MT),负重侧位X线距骨倾斜角(TH)、距骨-第1跖列角(T-1MT)。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足部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随访。TCA由术前平均22.3°(20°~26°)改善为末次随访时10.5°(8°~13°);T-2MT由术前平均17.6°(16°~20°)改善为末次随访时6.5°(5°~11°)。侧位X线TH由术前平均35°(25°~40°)改善为末次随访时17.5°(16°~21°);T-1MT由术前平均15.5°(10°~22°)改善为末次随访时3.5°(2°~6°)。AOFAS的踝-后足评分由术前平均56.5分(50~62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90.6分(75~95分),VAS评分由术前平均6.0分(5~7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2.0分(0~3分)。结论对于青少年TCCs合并严重前足外展畸形患者,联合切除后行Evans跟骨外侧延长截骨术可以有效纠正畸形,缓解症状,改善足部功能和影像学表现。

  • 标签: 距骨 跟骨 距跟联合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腓骨入路倒置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HILOS)结合空心螺钉多平面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采用经腓骨入路倒置PHILOS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多平面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19例(19踝)终末期踝关节炎的患者资料。男9例,女10例;年龄36~65岁,平均46.7岁;左踝11例,右踝8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骨关节炎6例,距骨缺血性坏死2例,马蹄内翻足2例。所有患者均为Morrey-Wiedeman关节炎影像学分期Ⅲ期。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融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9例患者术后获18~62个月(平均31.5个月)随访,AOFAS的踝-后足评分为由术前(46.3±2.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1.6±0.9)分,VAS由术前(7.1±0.2)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2.0±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踝关节全部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9~14周(平均11.5周)。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对手术表示满意。1例患者术后出现足跟外侧皮肤感觉减退,口服营养神经药物3个月后恢复。1例患者术后2周拆线时外侧切口出现裂开,经清创后逐渐愈合。末次随访时2例患者出现距下关节退变,1例患者出现距舟关节退变,但都无临床症状。结论经腓骨入路倒置PHILOS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多平面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固定可靠、融合时间短,减轻了疼痛和改善了踝关节功能,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关节融合术 腓骨 骨板 空心螺钉
  • 简介:摘要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在胞内复制、宿主间传播和机体内致病机制等方面均受到细胞自噬的影响,本文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以DENV与细胞自噬的关系为重点展开综述。自噬是一种真核生物普遍具备的、用于应对外界压力和维持细胞内稳态的程序性蛋白降解途径,其在保护细胞免受病毒等外源病原体侵染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自噬在DENV的复制过程中发挥了相反的作用。自噬不仅为病毒复制提供了复制场所,而且为其提供能量来源,细胞自噬还参与了部分DENV致病过程。总之,自噬有助于DENV的复制。

  • 标签: 自噬 登革病毒 脂滴 病毒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