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全球约有1/3的人群感染HBV,乙型病毒性肝炎会导致肝细胞受损,甚至进展为肝硬化或者肝功能失代偿。目前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以预防为主,而乙型肝炎疫苗则是公认的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据统计,我国仍然有大约 2500万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 7000万左右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本文对我国乙型肝炎感染现状及乙型肝炎疫苗研究进展与现状进行综述,以为后期乙型肝炎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疫苗 研究现状
  • 简介:我国有1300万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该类患者多因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HBV聚合酶基因YMDD序列变异产生免疫逃避株病毒,是抗病毒药疗效差和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打破免疫耐受、防止免疫逃避株病毒的产生、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是治疗慢性乙肝的重要手段。近年,采用乙肝疫

  • 标签: 乙肝疫苗 拉米夫定 干扰素 阴转率 慢性乙肝患者 免疫耐受状态
  • 简介:慢性乙型肝炎是当前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目前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其中约75%分布在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不良,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疾病,占疾病死因的第9位[1].HBV感染目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磷酸阿糖腺苷和INF-α仅能抑制20%~4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核苷类似物的药效也因病毒的耐受性突变而大大降低.近年来随着对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尤其是可消除免疫耐受加强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治疗性疫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本文就有关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乙型肝炎 治疗性疫苗 病毒感染 药物治疗 免疫应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婴幼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乙型肝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78例婴幼儿,对所有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分析婴幼儿在接种乙肝疫苗后的HBsAb阳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婴幼儿在一年、两年及三年后的HBsAb应答率、HBsAb无应答率以及HBsAb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婴幼儿四周、十二周以及二十四周后HBsAb阴转率及HBsAb阴性率具有显著差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降低其乙肝发生率,具有十分显著的预防作用,临床上应当给予高度关注。

  • 标签: 乙型肝炎 婴幼儿 疫苗接种 预防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60µ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用于无应答人群的免疫成功率和免疫效果。方法将经常规剂量和程序接种3剂乙肝疫苗后,查血无乙肝表面抗体产生的无应答人群病例13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应用深圳泰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60µ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采用一针接种;对照组再次按常规剂量和程序接种3剂乙肝疫苗,观察两组免疫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抗体阳转率(90.77%),明显高于对照组(63.08%),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60µ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安全性良好,免疫成功率高,对于常规免疫无应答人群的免疫效果更好。

  • 标签: 60µ 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 无应答人群 免疫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疫苗在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再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价运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抑制剂、抗病毒药物预防乙肝再复发的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复发率8.20%(10/122),平均复发时间(18±19)个月,复发者术前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高于未复发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生存分析检验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发对生存率影响(χ2=0.961,P=0.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疫苗治疗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效果较好,若后期随访到位,可将复发对患者生存率影响降至最低。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 肝移植 再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2000年5月-2014年5月出生并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的新生儿2100名(观察组)进行调查,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血清乙肝病毒(HBV)为标志物,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为指标,并与1985-1999年以前未接受乙肝免疫接种的1900例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HBsAg、抗-HBs及抗-HBc指标结果进行对比,观察两组人群HBsAg、抗-HBs阳性率以及HBV流行率。结果观察组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sAg总阳性率为(2.33%),而对照组未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sAg总阳性率为(11.89%)(P<0.05);观察组抗-HBs总阳性率为(52.95%),而对照组抗-HBs总阳性率为(24.36%)(P<0.05);观察组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V流行率为(5.2%),而对照组未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V流行率为(4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免疫后<1岁儿童抗-HBs阳性率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结论大规模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并保持较高的接种率,可明显降低HBV感染率和流行率,增加抗-HBs水平,从而有效控制HBV的传播。

  • 标签: 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流行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疫苗的复种意识和认知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该市3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并对上述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复种意识和认知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该次研究300名患者中,42.7%的人不了解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手段,62.7%不了解乙型肝炎疫苗需要加强免疫注射,94.3%的认为未能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注射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复种的相关知识;乙型肝炎患者家属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84.4%、血站血库的化验人员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82.5%及经常输血患者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52.0%显著低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未能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复种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复种的相关常识,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对乙型肝炎疫苗复种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促进人们了解和认识乙型肝炎疫苗复种的重要性,增强自觉复种的意愿。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高危人群 疫苗复种 认知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乙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1000例儿童,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0例。对照组未给予增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观察组给予增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接种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对两组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儿童的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儿童乙型肝炎 疫苗预防接种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导致了全世界大约30%的肝硬化和53%的肝癌,目前依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通过治疗性疫苗的方式实现对慢性乙型肝炎疾病的有效治疗,一直以来是医学界的迫切目标。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众多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但大多数疫苗的临床效果均不能令人满意。最近,一个纳米颗粒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εPA-44进入了III期临床试验。εPA-44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实现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现首先介绍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理论基础,然后总结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临床研究进展。最后简要解读εPA-44的II期临床研究数据及其对未来该领域的影响。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治疗性疫苗 免疫治疗 εPA-4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于我中心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180例学龄前儿童,1岁内儿童84例,2岁内儿童58例,3岁内儿童38例,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进行检测调查。结果1岁内婴幼儿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84.5%,2岁内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44.8%,3岁内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39.5%。1岁组和2、3岁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2岁左右应检测血清乙型病毒肝炎表面抗体,若为阴性,应及时接种。

  • 标签: 儿童 乙型肝炎疫苗 预防接种 表面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本地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的0~6个月新生儿500例为研究对象,开展疫苗接种,分析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结果500例受试者中,免疫应答和无应答例数分别为430例(86.00%)与70例(14.00%)。未出现抗原阳性。本组调查证实随着受试者月龄增长,疫苗接种呈现出降低趋势,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240例男性接种者中,应答者共计204例,应答率为85.00%,女性260接种者中应达226例,应答率为百分之86.92%,经比较分析,男女之间免疫应答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0到6个月期间内,新生儿接种疫苗后应答率,虽呈现出随月龄增加而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因此,对儿童开展乙肝疫苗接种能够取得满意效果,这种疫苗安全性强、有效性高。抗体浓度水平会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而降低,为了有效提升免疫效果,应当适时开展加强免疫工作。

  • 标签: 新生儿 乙肝疫苗 接种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的价值。方法:取 2018.02~2019.10门诊接收 200例乙型肝炎疫苗儿童研究,评价不同年龄段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结果: 200例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儿童免疫应答 168( 84.00%)例,无免疫应答 32( 16.00%)例,随着年龄增加免疫应答率逐渐下降,不同性别乙型肝炎疫苗应答率无差异, P>0.05。结论: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受年龄影响, 3周岁以后免疫应答率逐渐下降。

  • 标签: 儿童 乙型肝炎疫苗 预防接种 免疫应答
  • 简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乙肝大国,HBsAg阳性率为9.75%(约有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25%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无症状HBV携带者中约90%的人其肝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但因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HBV聚合酶基因YMDD序列变异产生免疫逃避株病毒,是抗病毒药疗效差和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打破免疫耐受、防止免疫逃避株病毒的产生、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是治疗

  • 标签: 乙型肝炎疫苗 治疗阳性 疫苗治疗
  • 简介:预防与控制乙型肝炎发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是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HBV的持续感染可引起慢性肝脏疾患,并逐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目前的乙肝重组亚单位疫苗可以使90%的接种者产生保护性抗体;但是对慢性HBV携带者,由于其机体对HBsAg蛋白产生耐受,不能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因此它只能作为一种预防性的疫苗。DNA疫苗(基因疫苗)是一种新的疫苗技术,通过向体内递送编码抗原的细菌质粒,刺激产生特异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在小鼠和其他的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中,HBVDNA疫苗可以特异性地引起体液和细胞免疫,清除HBV转基因动物血循环中的HBsAg颗粒和HBVDNA。如果加入各种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的基因,可以进一步提高HBV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它不仅可作为预防性疫苗,也可作为治疗型疫苗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DNA疫苗 免疫 HBV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 。 方法: 将 2019 年 2 月至 2019 年 10 月在我院接种的 456 名 儿童 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儿童年龄分组,并对其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此检测儿童的乙型肝炎抗原以及抗体定量情况。 结果: 456 名儿童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 后,出现免疫应答的儿童有 318 名,应答率为 69.74 %;无免疫应答的儿童有 138 名,应答率为 30.26 %。另外 在研究中发现, 乙型肝炎疫苗 的浓度与儿童的年龄呈反比例关系,其浓度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结论: 乙型肝炎疫苗 在儿童 预防接种 中的效果显著,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同时抗体浓度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儿童 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效果,需要严格根据儿童的年龄适时调整疫苗剂量或者佐剂。

  • 标签: 儿童 乙型肝炎疫苗 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