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作者: 李自慧 赵琦 龚德光 孙烨祥 沈鹏 林鸿波 何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2,宁波市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中心,宁波 315100,宁波市鄞州区卫生健康局,宁波 315100,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2 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义乌 3220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HIV感染者确证后住院率及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控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和宁波市鄞州区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2-2020年鄞州区确证HIV感染者病例报告卡、随访管理、抗病毒治疗和住院记录等资料,分析HIV感染者的住院率、住院人次数、住院疾病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住院的影响因素。结果在鄞州区2012-2020年确证的763例HIV感染者中,总住院率和总住院人次数分别为6.95%(53/763)和2.59人次/100人年。<30、30~、45~、≥60岁年龄组HIV感染者住院率分别为3.16%(10/316)、6.07%(15/247)、7.86%(11/140)、28.33%(17/60),住院人次数分别为0.81、1.59、4.05、17.40人次/100人年。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年龄组与HIV感染者有住院史呈显著相关(аOR=14.44,95%CI:3.57~58.46)。艾滋病及相关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异常、其他疾病导致的住院率分别为1.83%(14/763)、1.05%(8/763)、3.93%(30/763)。结论在抗病毒治疗策略下,鄞州区HIV感染者的住院负担重点人群与普通人群相似,仍然是≥60岁年龄组为主,艾滋病及相关疾病导致的住院比例较少,HIV感染者的总体住院负担增加不明显。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真实世界 住院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联合应用两种神经认知评价量表,探讨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HIV感染者神经认知损伤患病率、影响因素及其神经认知表现特征。方法纳入浙江省台州市开展的HIV与衰老相关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中2 250例接受ART的HIV感染者。使用中国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国际HIV相关性痴呆量表(IHDS)评价其神经认知损伤情况,并对2个量表中的7个神经认知域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接受ART的HIV感染者2 250例中,年龄集中在45~89岁(48.0%,1 080/2 250),男性占79.2%(1 782/2 250),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37.8%(852/2 250)。MMSE和IHDS判断的神经认知损伤的患病率分别为14.3%(321/2 250)和31.8%(716/2 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MMSE判断的神经认知损伤危险因素包括60~89岁(aOR=2.63,95%CI:1.52~4.56)、抑郁症状(aOR=5.58,95%CI:4.20~7.40)和使用依非韦伦(EFV)治疗(aOR=2.86,95%CI:1.89~4.34);男性(aOR=0.71,95%CI:0.51~1.00)、偏胖(aOR=0.63,95%CI:0.44~0.89)和文化程度较高(aOR=0.11,95%CI:0.05~0.25)为保护因素。IHDS判断的神经认知损伤危险因素包括60~89岁(aOR=3.10,95%CI:2.09~4.59)、抑郁症状(aOR=1.78,95%CI:1.44~2.20)和使用EFV治疗(aOR=1.79,95%CI:1.41~2.29);男性(aOR=0.75,95%CI:0.58~0.97)、偏瘦(aOR=0.67,95%CI:0.47~0.96)、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350个/μl(aOR=0.69,95%CI:0.53~0.91)和文化程度较高(aOR=0.23,95%CI:0.14~0.39)是保护因素。HIV感染者的神经认知表现分为4种主要类型,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饮酒、抑郁症状、腰臀比、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基线CD4计数和使用EFV治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接受ART的HIV感染者神经认知表现分为4种类型,神经认知损伤患病率较高,需对不同类型者采取针对性的监测、预防与控制措施。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神经认知损伤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巨噬细胞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DR-Mtb)感染模型的吞噬和杀菌功能特点,探讨其在吞噬杀菌过程中免疫应答和代谢功能的变化,为完善巨噬细胞在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建立巨噬细胞MDR-Mtb和H37Rv株感染模型,采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计数、液相芯片技术和Cholesterol Assay试剂盒分别观察MDR-Mtb对巨噬细胞吞噬和杀菌功能、分泌细胞因子[Th1因子(IL-12/23 p40、IL-27和TNF-α)、Th2因子(IL-6和IL-10)]和胆固醇代谢的影响。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或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DR-Mtb感染巨噬细胞后,胞内CFU计数逐渐增高,至感染后24 h达峰值;胞外CFU计数逐渐降低,至感染后24 h达低值。感染后48 h,胞内CFU计数较感染后24 h降低,胞外CFU计数则较感染后24 h增高(P<0.05),均与感染后4 h相接近(P>0.05)。感染后8~48 h,MDR-TB组胞内CFU计数均低于H37Rv组,而胞外CFU计数则高于H37Rv组(P<0.05)。(2)MDR-TB组巨噬细胞上清液IL-12/23 p40、IL-27、TNF-α、IL-6和IL-10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感染后4 h相比较,仅感染后24 h、48 h的TNF-α和IL-6表达量增高(P<0.05)。与H37Rv组相比较,MDR-TB组感染后48 h的IL-12/23 p40和TNF-α及感染后24 h的IL-6表达量降低,而其感染后48 h的IL-27表达量则增高(P<0.05)。(3)MDR-TB组感染后24 h、48 h胆固醇的表达量较感染后4 h降低,且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与H37Rv组各时间点胆固醇表达量相接近(P>0.05)。(4)当感染后24 h MDR-TB组胞内CFU计数达峰值时,仅TNF-α表达量达峰值;当感染后48 h MDR-TB组胞内CFU计数降低时仅IL-6表达量达峰值。当感染后MDR-TB组胞内CFU计数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时,胆固醇表达量呈现降低趋势。结论MDR-Mtb感染巨噬细胞后可诱导其吞噬和杀菌功能,刺激相关Th1和Th2因子高表达,利用和消耗胆固醇。但此作用弱于H37Rv标准株。

  • 标签: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胆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跨境婚姻家庭HIV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以17 594户登记在册的跨境婚姻家庭为研究对象,开展全员筛查为目标的横断面调查,以问卷形式收集调查对象的信息,并同时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有32 400名研究对象完成HIV抗体检测,HIV感染率为2.27%(736/32 400),中国籍和缅甸籍的HIV感染率分别为2.44%(375/15 372)和2.12%(361/17 028)。夫妻双方HIV检测结果均已知的13 853户跨境婚姻家庭中,双阴性、双阳性和单阳性家庭数分别为13 415(96.84%)、142(1.03%)和296户(2.13%),单阳性家庭分为仅丈夫阳性家庭167户(1.20%)和仅妻子阳性家庭129户(0.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跨境婚姻家庭中,丈夫感染HIV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吸毒史和高危性行为史,而妻子感染HIV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危性行为史。结论德宏州跨境婚姻家庭的HIV感染率较高,需加强HIV检测、预防和行为干预工作。

  • 标签: 跨境婚姻 艾滋病病毒 感染率 影响因素